抢救性修复预防性保护多举并措期待受伤
近期,多座百年老桥在汛期相继遭到毁坏牵动了不少人的心。7月12日,国家防总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多个省市进入了防汛的关键期,汛期多地的文物安全也受到重大威胁。据国家文物局官方微博消息,据统计,截至7月16日,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广西、湖北、重庆、广东、福建、贵州、浙江等11省份有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到损失,其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有的被毁古桥已有长达年历史。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日前指出,今年汛期,受损文物范围广、数量多、损失大,是近年来汛期文物受损最为严重的一年。受损文物中,古桥梁被冲毁、古城墙坍塌和文物建筑房屋垮塌较为严重。安徽镇海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黄山市中心城区最古老的明代石桥,被许多人称为“安徽第一桥”。拥有近年历史的它,在7月7日被山洪冲毁。7月8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一座拥有多年历史的廊桥——彩虹桥受到洪水冲击,部分桥面损毁。(来源:百家号)张家界马头溪风雨桥,修建于明末清初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桥面被完全冲毁,只剩桥墩了。(来源:网络)安徽旌德县,乐成桥(俗称“三溪大桥”)7月6日被冲毁。最先出现损坏的是4号桥墩处,由于洪水不断冲击,最后造成桥体大面积垮塌。17孔只剩了4孔。(来源:梨视频)受损的文物牵动着民众的心,而灾后的文物修复与保护更是时不我待。如何对这些被损毁的文物进行有序修复,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涅槃重生?避免“毁容式”、“破坏性”修复需要坚持什么原则?如何在未来更理性、更科学地做好文物“预防性保护”?人民日报人民文旅采访了曾参与国内多个重要灾后文物修复项目的专家及从业者,就这些问题探讨分享,一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yggc/12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际古迹遗址日,与古城古迹亲密接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