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公益献礼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7/5796518.html

年,中国营造学社正式成立。它是由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建筑大家组成的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组织,学社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建筑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营造学社成员于祈年殿大修现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对于建筑界的研究几乎为空白。虽然散布在我国各省的历史古建数量可观,但对于建造者、建造年代、建筑风格与结构的研究却没有太多记载。宋朝李诫曾撰写《营造法式》讲述宋朝建筑史,但里面的用词深奥难懂,很多专属名词后人完全没法理解。营造学社的成立正是迫切希望填补这些空白,并破译《营造法式》,谱写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建筑史。

▲《营造法式》

在营造学社最忙碌的那些年,成员们不仅要进行大量的案头工作,还要开展田野调查,寻找散落各方的古建,进行实地测绘。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一行三人来到山西大同,在这里停留了9天,对古城内的两大寺院与钟楼进行了全方位的测绘与研究,得出的成果呈现于《大同古建筑考察报告》,而报告中的内容正是今天你走进这些寺院,导游或是讲解牌上陈述的官方说明。经营造学社研究发现,大同古城内的善化寺、华严寺为辽金时期建筑,它们也是中国现存最大规模的辽金建筑群。

▲《大同古建筑考察报告》中梁思成的绘图

辽金建筑群?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吗?对于历史不过硬的理科生,Emma在此做个简单的背景介绍:辽金时期(-年)是从五代末年到南宋末年这段时间。辽金帝王主要统治中国北方地区,与南宋相抗衡。辽代表北方少数民族契丹,金代表北方少数民族女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明清古建,我们固然很熟悉,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宫、天坛和颐和园。但再早年的辽金建筑又有多少人了解?那时候纯木质结构的寺庙是什么样?工匠的手艺又如何呢?

▲辽金日常了解一下

在营造学社成立70年后的年,Emma和天洪走进了山西大同古城,循着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的脚步去一睹那辽金建筑群的千年风采。

华严寺

大同不是一座你一眼就会喜欢上的城市,但在大同博物馆逗留个半天时间后,再与这座城市碰面时你定会有不同的感触。就像山竹,第一眼会觉得它是黑漆漆、没特点,但博物馆就像一双手,帮你拨开外壳,直抵这水果最精华的部分。

进入大同博物馆,一层首先展现了大同作为北魏平城时的风貌,地下宝藏无数,地上留下了“云冈石窟”这座艺术巨库。紧接着来到二楼,即可进入辽金西京馆。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文物

虽然大同在辽金时期不是首都,但却是盛极一时的陪都——西京。那时的大同古城宏伟壮观,设有多座皇家寺院,保留至今最完好的便是华严寺和善化寺。一进大同博物馆的辽金展馆,最抢眼的一对儿摆件便是鸱吻。

▲展馆内高大的琉璃鸱吻

鸱吻是龙的第九子,龙头鱼尾,传说中能吞火、会游泳,古人常将此神兽放置在木质结构寺庙屋顶正脊之上,用来辟邪防火。博物馆的这对琉璃鸱吻高达2.2米,加上底座差不多有3米,Emma与它们相比极其渺小。这对儿鸱吻的注解说明了它们是仿品,真品现位于华严寺大雄宝殿屋脊之上,约为4.5米高。看到这里不禁惊呆:4.5米,那得多大呀!顶在屋脊上,比例岂不是要失调?但当真正站在华严寺大雄宝殿之下仰望屋顶时,一切竟然如此和谐,那样的比例似乎刚刚好。

▲华严寺大雄宝殿正脊上的琉璃鸱吻

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是一座纯木质结构的佛殿,台基4米,和屋顶的鸱吻几乎一样高。拾阶而上,一座长53.7米的大殿便在视线范围内铺开来。对于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现代人看来,高大的鸱吻和宽敞的大殿似乎没什么,但设想在多年前,定是政治和宗教权利极高的皇室才有实力修筑此殿。

梁思成先生当年立于大殿前曾发出感慨:“面阔九间,魏然压台上…余辈遽窥全豹,不期同声惊讶,叹为巨构。”

▲华严寺航拍

站在殿前抬头仰望,硕大的斗拱支撑于屋檐下。和明清建筑中小巧而绚烂的斗拱相比,这座大殿的斗拱更加沉稳敦厚,也更具实用性。走入殿内,会发现相比于明清的佛殿,这座大雄宝殿前的空间很大,并没有很多柱子在做支撑。这便是辽金建筑“减柱造”或“移柱造”的特点,减少柱子的数量来创造更多的空间,衬托佛像伟岸的气势并营造佛殿神圣的氛围。

▲舒朗的斗拱

大殿两侧是颇具特点的二十诸天,他们的身体均向前倾斜15-19度,双手合十。向前倾不仅颇有虔诚之感,还可躲避灰尘,而这千年不倒的秘密就在于塑像底部三角结构的支架。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高深的力学知识。

▲向前倾斜的二十诸天

华严寺中另一宝藏建筑为“薄伽教藏”,是一座藏经阁。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殿内的一尊露齿菩萨。梁思成一行当时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gz/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