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热点五七一中丽江县一中古城区
闹钟响起,贪睡了十分钟后慌忙起身,冬日的丽江早晨天还未亮,古城区一中却已经被早起读书的少年唤醒。相信不少区一中毕业的学子回想那段岁月,仿佛只是昨天。年~年,古城区一中经历了50年风风雨雨。今日10时30分,古城区一中五十周年校庆拉开帷幕,同学和老师们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为它庆生。活动现场,古城区一中校长木良回忆了建校50年来的点点滴滴。“从‘文革中期’对‘建校追梦之路’的开辟跋涉,到‘改革开放’对‘兴校筑梦之路‘的探索实践;从丽江‘2·3’大地震废墟中涅槃,到新时代对‘强校圆梦之路’的守正创新,一代又一代的古城一中人一棒接一棒,紧跟丽江高质量发展步伐,一路奋斗、一路攀升、一路精彩,始终担负起播撒真知、传承文明、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浓缩和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丽江教育的巨大变革和丰硕成果。”木良说。半个世纪以来,近3万名学生从这里起步,走出丽江、走向全国、走进世界,成为发展丽江的英才、建设国家的栋梁、维和世界的使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城一中先后走出了以纳西族好女儿和志虹英烈为楷模的五位国家一级英模,还有一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古城区一中,承载了数万丽江人的青春,值此50周年校庆之际,读本君带着大家再看看它的点滴和故事吧。古城区一中发展史金虹山麓,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守丽江市古城区第一中学创建于年。 年9月 大研镇“五·七”中学于金虹山破土动工。同月,招收首届初中班。学校开办初期,条件极为艰苦,山坡上荆棘丛生,尘土飞扬。学校组织师生自己动手,开展义务建校劳动,在艰苦奋斗中逐渐成长。 年6月 学校更名为“丽江县五·七一中”。 年8月 经当时的丽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开始招收高中班,并将“丽江县五·七一中”更名为“丽江县第一中学”,学校发展成了一所完全中学。 年 学校被上级主管部门确定为丽江县重点中学。 年 学校经历了“2.3大地震”,全体师生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重建校园。 年 学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中。 年 丽江区县分设。 年 学校开始向高级中学转型,并更名为“丽江市古城区第一中学”。 年 古城区一中举行四十周年校庆。 校址搬迁,玉泉之滨,不忘初心年,经区委区政府决定,古城区一中整体搬迁至原师专校址,以进一步改善办学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至年的九年里,在象山脚下,黑龙潭边,清溪湖畔,崭新的古城区一中在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希望中勇挑重担,不断深化改革,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德才兼顾,五育并举,不忘初心,励行进取。在区一中50年的发展史里,离不开历任校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今天,读本君也对曾任古城区一中校长的三名校长进行了采访,听听他们口中的一中故事。而在听他们的故事之前,不得不提一下今天来参加母校生日的校友们提得较多的一个校长——赵亮星(编者注:年底因病去世)。年~年任职——赵亮星县一中民族班,曾是丽江教育金字招牌年~年,赵亮星担任丽江县一中校长期间,彼时,每年招一个班的高中民族班是该校乃至整个丽江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其录取分数线与原丽江地区中学的尖子班招生线一样。当年一届又一届的民族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其中不乏考上北大、清华者。“当时,很多初中毕业生中考分数出来之后,会在到底读县一中民族班还是地中尖子班间犹豫,难以抉择。因为这两个班的学生和师资都是全丽江最强的,水平在伯仲之间。”网友天雨流步告诉读本君,她年中考后,也读了丽江县一中民族班。据其回忆,当时为了吸引优秀生源,县一中民族班配备了史上最强教师队伍:由校长赵亮星担任班主任,兼教化学,汪多伦教语文,阮红英教英语,和宏伟教数学,李灿霖教物理(高二开始由李海峰担任物理老师)………“由于当年民族班师资配备太过强大,还吸引了好几个报了地中的中考成绩优异者转报县一中民族班。那时,是县一中民族班的最鼎盛时代。很多初中生的目标,就是考上丽江县一中的民族班。”“印象中,赵亮星校长不像一个管理者,更像一位儒雅的学者。他对学生,即便是学习再差的学生,都会像朋友一样,温和地与之交流。像朋友,更像慈父。”忆往昔,天雨流步感慨万千。年~年任职——赢振义赢振义,年至年任古城区一中校长,在这期间,他带领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众志成城,走过了“丽江“2·3”大地震”。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场景他仍记忆犹新。经历了一场大地震后,古城区一中所有的教学楼全部损毁,满目疮痍。“我们学校是受灾最严重的,所有的教室都不能用了,全部需要重建。”距离学生们3月1日收假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怎么办?老师学生一同重建校园!年2月4日,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学校的老师们顾不上受灾的家,在赢振义的带领下第一时间回到了学校。处理废墟,搭抗震棚……那段时间,往日里文质彬彬的“笔杆子”成为了灰头土脸的“重建工”,56间教室,32间办公室,废墟上的区一中从无到有,孩子们读书一天也没有耽误。“那个春节,我们都没有回家。”为了顺利开学,老师们集体在学校里过了个春节。吃完大锅饭,继续重建工作。“最后几天,很多老师站都站不起来了。”年,赢振义完成恢复重建工作后,调离古城区一中。和三年前的一片废墟大相径庭,如今的校园,实现了赢振义提出的建设风格民族化,内部设施现代化,校园环境园林化。“筑民族品牌,育时代精英。”20年过去了,64岁的赢振义回到学校,感触颇深。年~年任职——和植仁赢振义离开后,接任古城区一中校长职务的是经验丰富的和植仁。“我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振县一中雄风(现区一中)。”受到地震等外部因素的干扰,古城区一中在90年代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如何让教师拧成一股绳是和植仁到任后主抓的要点。曾在云南省首届中小学"百优、十佳"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佳校长"的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管理经验。很短的时间之内,和植仁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凝结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在区一中的近四年间,和植仁坚持每天五点半起床带操,他是校长,也是陪伴同学寒窗苦读的引路人。年,和植仁担任班主任的89班以全班上线本科的历史性佳绩回馈了他日复一日的辛劳。“全班上线本科,其中很多都是重点大学,这个班,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一个。”提起89班,提起在区一中担任校长的那段岁月,今年73岁的和植仁依然意气风发。近四年的时间,和植仁让震后伤痕累累的区一中重展雄风,一张张录取通知书,就是上坡路上最好的见证。年~年任职——洪国华洪国华,现任丽江开放学院副院长。年6月至年5月,任古城区一中校长。“区一中工作时,最难忘的就是三件事。一是当时的区委书记和良辉特别重视区一中的发展,让我印象深刻。二是教师敬业爱岗、学风严谨,让我获益良多。三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教研活动丰富多彩,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任校长的两年间,洪国华每天早上6点半就到学校上班,与学生一起出早操。当时,由他主导开展的课题《主题课一一中学德育工作新方式》还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学校里,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两年间,区一中高考成绩优异,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对于区一中,洪国华说:“我对古城一中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希望学校越办越好,培养更多的国之栋梁!”除去校长,学校的发展和努力的学子们密不可分。三年里,他们在校园里流过泪,流过汗,还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里。而在区一中50年的发展历程中,除了上述几任校长,我们还需要记住以下几位主任和校长的名字:何士元(年至年任校革委会主任),木灿(至年任校革委会主任),赵鹤祥(年至年任校长),木红春(年兼任校长)。优秀学子遍布世界,清华北大样样齐全 级校友——医院院长杨松生离开学校已经35年了,但是现在回顾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仍旧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学到了安身立命的本领,建立了深厚的同窗情谊,良师挚友,永生难忘。 “无论时隔多少年,只要我踏上这座母校,迎接我的都是回家的温暖和喜悦,我们为母校的蒸蒸日上感到喜悦和骄傲。” 届30班毕业生——和向光年,在原丽江县一中(今古城区一中)就读了三年的拉市小伙和向光参加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走出山村,赴中央民族大学求学。时隔30年,和向光已从昔日的懵懂小伙成为了足迹遍布西门子、华为等全球巨头公司的大佬,而这一切的起点,要从古城区一中说起。和向光(左)▲“高中对我的影响很大,它不仅仅教了我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我们的梦想和冲劲。”高中时期,和向光任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在他的印象里,当时还没有发展旅游业的丽江是一个“小山村”,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古城区一中老师的带领下,届的毕业生有的去往北京,有的去往山东,有的去往江西。“那年考得很好。”他说。在金虹山下相互鼓励,成长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可那几年留下的习惯影响着和向光的一生。距离高中时代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可和向光依然热爱英语。“当时阮红英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吸引我,也培养了我对英语的兴趣,其他老师的辅导也影响着我的一生。”大学毕业后,和向光留在北京工作。如今,从丽江走出去的他已经在首都站稳了脚跟,而这一切,与区一中密不可分。值此校庆之际,在京的他也为母校50周年准备了一段贺词——古城区一中建校50周年贺词值此丽江市古城区第一中学(原丽江县一中)建校50周年之际,作为原高中部30班89届毕业生,和向光预祝50周年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愿我们的母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造福丽江,造福云南,造福大中华!衷心感谢曾经培养我们成长的教职员工,特别是阮红英副校长及和春城老师等良师益友。 届班毕业生——乔亚雄年,乔亚雄以优异的成绩被四川大学录取,并取得四川大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双学士学位,现就职于丽江市财政局。时隔10余年,乔亚雄依然清晰地记得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欣喜鼓舞、第一次穿过古城登上金虹山时的激动雀跃、玄天阁前同学们交流学习的朗朗书声、老师们一遍一遍的谆谆教诲、高考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古城区一中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了乔亚雄的脑海之中,而他也在校园中留下了自己青春的脚印。“区一中像位无私的母亲,在她的关爱下,我们尽情邀游于书的海洋中,研究学问之真,探求生命之理,我们逐步理解‘德才并重,求实创新’,懂得只有为人实在、厚道,才能得到更多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区一中是我人生的重要驿站,结草衔环,饮水思源,我十分感激母校对我的培养与关怀。”提起区一中,他有不尽的形容词赞美夸奖。曾经青涩的少年如今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身体里依然带着来自母校的光环。“母校迎来了第50个生日,我也衷心祝福母校生日快乐,祝愿母校明天会更好!”届班优秀毕业生——王镜宇年,班的小伙王镜宇以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振奋了数年未出清华生的丽江!据介绍,王镜宇的中考成绩名列福慧学校20多名,进入区一中后也只排到60多名。但通过三年的努力与磨练,这个崇尚快乐学习的小伙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在高考中一举夺魁。毕业一年多,他依然怀念着区一中的生活。每天早晨上学,为了不迟到在校园里狂奔,每天中午吃饭,和同学一路嘻嘻哈哈走到食堂,每天课间,争分夺秒冲到操场只为了多投几球,还有每天课上,趁老师不注意往嘴里扔两片零食……“区一中守护了我们三年,见证了我们的成长,给了我们家的温暖。得知一中即将迎来五十华诞,我真心地祝母校生日快乐,在下一个五十年里越来越好!”他说。届班毕业生——和艳伟近几年,古城区一中高考屡创佳绩。继王镜宇被清华大学录取后,今年参加高考的班学生和艳伟再度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高中三年,和艳伟是个实打实的学霸。中考时成绩仅排全市74,并不占太多优势。而成就他的,却是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古城区一中教师的认真指导。说起区一中,和艳伟的心情十分复杂。“我在这里度过了十分美好,难忘的三年,在这三年里,我收获了成长,也学会了很多东西。”刚刚毕业的他对学校的记忆十分清晰。“一群尽职尽责的老师,他们待学生如自己的子女,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他们都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帮助我们,他们每一个人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加班到很晚,陪着我们一起上自习。到了高三冲刺高考的关键时刻,所有的任课老师更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来为我们答疑。当我遇到低谷,遇到挫折时,老师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帮助我走出低谷。我至今仍然记得那次市统测成绩下滑,班主任耐心地帮我分析原因以及各个任课老师语重心长的指导。”如今,和艳伟已经毕业半年,曾经班的同学们都在分散在全国各地,在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在燕园的这段日子里,他仍然还会时不时地想起和同学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艺术节上,他们一起上舞台演红军,运动会上,他们一起跑米聚力跑,课间短暂的十分钟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与同学们在一起的这三年时光也永远地留在了和艳伟的记忆深处。目前,和艳伟在北京大学的学习一切顺利,作为一名医学生,他比其他专业的同学有更多的课程和更重的学习任务,比高中学的知识深度更深,难度更大。在刚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段时间里,他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才一切向好。“因为我知道,作为区一中的一分子,无论在什么时候,在外面我们代表的就是区一中,这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在区一中50周年庆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向母校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母校永远年轻,永远充满生机勃勃。”散是一团火,聚是满天星。古城区一中的学子遍布世界各地,而它却永远守护在原地,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栋梁。在此,读本君也要祝愿古城区一中生日快乐,越办越好!你是古城区一中的毕业生吗?文末点“在看”并在评论区分享你与母校的故事,为古城区一中送上祝福吧!丽江读本全媒体记者杨琳洪雪莲李晋江实习记者严屿报道杨莉娜编辑罕见“日偏食”正在丽江上演!速来围观 丽江读本APP特别报道 跨度近30年!孙小果案时间线来了…宣布死刑时他做了这个动作 注意!年1月2日起,大丽高速(G)丽江段将启用测速设备 省政府发布一批任免职通知,丽江师专原校长张洪波任昆明医科大学副校长 注:点击本文标题下方蓝色字体,进入后点击菜单栏即可查看详情 25万+人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gz/5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北京正式公布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千年
- 下一篇文章: 跟着梁思成探索大同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