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28/4318885.html

古越古城印象绍兴

文/凌云

杏花、春雨、江南忆;古巷、黄酒、乌蓬船……和许多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一样,我对古越古城--绍兴的印象,也是源于鲁迅先生的书和鲁迅先生的故事。绍兴因鲁迅先生而闻名中外,我心中自然对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社戏》等书中描绘的绍兴,有着无限的向往……想去绍兴这个愿望,终于在我入伍后的第二个年头得以实现。那是年春天,我第一次出差去杭州,途经上海,在上海外滩黄浦江边,拍下了后面这张水兵照。去杭州,住在浙江省军区招待所。说起来很有意思,我们几个分别来自陆军、空军、海军部队的几个舍友,工作任务之余,在一起聊天、吹牛、侃大山,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出来同一个问题:可以相邀一起去绍兴--鲁迅先生的故乡,看一看!其实,浙江有许多的风景名胜可以游览,可那个时候,我们当时却并不是很熟悉,更何况当年还不兴旅游!而讲到鲁迅,大家却都是一脸的崇拜之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众皆大悦,一拍即合,我们去了绍兴!有位陆军兄弟,很是羡慕我的水兵服,我只好穿着他的陆军军装,在鲁迅纪念馆门前,拍下了年我们那次绍兴之行唯一的一张照片!年那个年代的人,尚不知道手机为何物,个人也鲜有照相机,虽见风光旖旎,仍然只好留在记忆里……与我换穿军装照相的那位陆军舍友,原是驻浙江省衢州市陆军某连的一名侦察兵。当年各人工作任务结束之后,我们从杭州惜别,此后就再一直未有联系。真可谓“浮云一别后,流年几十秋”!这张黑白照片留在我的相册里,成了珍贵的纪念!年6月,因为工作任务的关系,我又一次去了绍兴。20多年过去了,古越古城绍兴,显得更加人文、现代、国际。“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再一次走进绍兴,走近百草园,立即让我又想起自己当年默读文学范文的样子,满满的都是小时候鲁迅先生的文字,对我们熏陶的气息。百草园,其实就是鲁迅故居后面的一个小园子,类似于普通人家的菜地。现在鲁迅书中所描写的情景,早已很难寻其踪影,但鲁迅先生文中那浓郁的生活情趣,却依然带给人们很多丰富的想像。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颇负盛名又最为严厉的书塾。鲁迅先生曾于年写过一篇童年妙趣横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来收入《朝花夕拾》。参观三味书屋,仿佛一切都觉得那么熟悉,也许先生笔下的那些人物和心中的绍兴,已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是我们许多人的共同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书里描述的那醇香的黄酒、古朴的乌蓬船、喧闹的社戏、穿着长衫前来赊酒喝的孔乙己等人物的形象,不停地在我的眼前浮现。书屋里的物件仍然依照当年的陈列布局,室内只有几张桌椅,房内正中墙上挂有“三味书屋”的匾额和松鹿图。房柱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美有味是读书。其读书环境令人感叹!书屋的东北角有一张桌面上刻有“早”字的书桌,那是鲁迅先生为了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老师批评后在课桌上刻下的字,他是想以此来告诉自己,要铭记“时时早,事事早”。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在先生读过书的三味书屋里停留了许久。鲁迅故里、三味书屋、百草园,俨然已成为绍兴的地标,必看景区。在鲁迅故居门前欣然留影,于一旁值班的大叔却是一脸严肃地看着我们。我的一位丁姓老战友竟然一时兴起,穿上长衫,扮演出旧时帐房先生的形象,惹得众人捧腹大笑!伫立在绍兴街头,有清风、有鉴水、有船声、有酒香……有一种彷徨,也有某种不真实?而仅仅是因为自幼对三味书屋的憧憬,对百草园的向往,就因为这一点点念想,成了咫尺……近了……又远了……绍兴的颜色是墨色的,又有着自然绚烂的色彩。现代人可以新建很多所谓的古镇,也可以用搞笑的手段使他们看上去有趣或文艺,但是,我们却再也仿造不出几百年甚至于几千年的这里的一砖一瓦,这就是古城绍兴的独特之所在。绍兴城始建于多年前,是当时越国的都城,古越文化给绍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城内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与越国相关的建筑及其文物。绍兴城内三山之一的府山之上建有越王台。走近越王台,自然会让人再一次想起“卧薪尝胆”的故事。浩浩荡荡,你从远古走来;轻轻盈盈,你从眼前飘去。几度春秋史,一脉贯古今,不知流淌了多少坎坷与辉煌。大禹陵,位于绍兴城东南会稽山麓,距城区3公里。《史记--封禅书》记载,“禹封泰山,禅会稽”。这是会稽山得以成名且列为中华九山之首的重要历史事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全国有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关于禹的遗址。禹的忘我精神,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绍兴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烟雨霏微,小桥流水,再添上一只只乌蓬船,这就构成了江南第一水乡--绍兴,最有诗意的风景。如果说,绍兴是一场梦,那么,乌蓬船就是那梦里无法抹去的一点灵动。它用平和淡雅的格调,朴实自然的笔墨,透露出一种闲适隐逸的情思,沉淀着绍兴的历史与古老水乡无字的长调。乘坐乌蓬船在仓桥直街的河道中行驶,看那古街居民在自家后门口洗衣、浇花、淘米……朦胧、幽深的古巷里,一位江南风情的女子,撑着一把油伞,碎步轻移,婀娜多姿,古韵十足……惹得行人不禁驻足,仿佛走进这水墨画幅的意境里,希冀一探这画中女子的迷人魅力。绍兴城外的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春秋时越王勾践曾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而得名。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1位文人名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群贤雅集修禊。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自作诗两首,15个人各自作诗1首(有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来还被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令世人倾服。王羲之自成一派,集山川气势的书法艺术,堪称中国书法鼻祖,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每年的三月初三,有关部门都会在绍兴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届时,海内外书坛名家雅聚兰亭,研讨书法、填词赋诗,盛况非凡,极具影响力鹅池,池水清碧,白鹅戏水,诉说着王羲之爱鹅、养鹅、画鹅的传说。清同治年间,人们在池边立一石质三角“鹅池碑亭”。相传“鹅池”二字,分别为王羲之和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了千古佳话。在绍兴古城东约6公里处,也有一处著名园林景点——东湖,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杭州西湖、嘉兴南湖、绍兴东湖)。东湖虽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其成为旅游业界公认的、罕见的“湖中之奇”。有赞誉之声,甚至超过西湖。相传,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曾于此供刍草而得名。自汉代起,民工相继在此凿山取石;至隋代的越国公杨素,为修筑越城,大举开山取石,历经千年,终成此湖。绍兴城市区,还有一处保存至今的著名宋式园林——沈园,又称沈氏园。沈园是南宋时期,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已有多年的历史。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独具江南特色。沈园,因为陆游与表妹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而非常有名。相传陆游曾在此留下著名的诗篇《钗头凤》:红酥手,黄腾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的词题于沈园壁间,极言“离索”之痛。唐婉见而和之: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晚年陆游数度探访沈氏小园,又赋诗一首,写道:“禹氏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于石,读之怅然”。两首《钗头凤》,哀婉凄绝,恸人肺腑!陆游的三声“莫”,唐婉的三声“瞒”,终归是有缘无分,唯此爱恨绵绵无绝期。现代人走进沈园,却仿佛走进爱情之园,整廊的风铃随风摇动,风铃牌上爱的寄语,令人心潮澎湃!绍兴还称之为“酒乡”。自古以来,绍兴酿酒业盛行。绍兴黄酒有着“世界三大古酒”的美誉,良品众多。色泽澄黄、醇厚甘香的黄腾酒,不知沉醉了多少古今名士及过往行人:只恨不是酒乡人,未能长醉而忘归……要品绍兴黄酒,当然是首推咸亨酒店了。咸亨酒店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间(年),是酒乡绍兴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因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而使其声名远播。咸亨酒店门前有孔乙己的雕像,他身穿长衫,手端一碗黄酒,前面还放有一碟茴香豆,神态是惟妙惟肖。酒店依然保持着一百多年前的酒肆格局,阔排面,大开间。前厅是乌瓦粉墙,条桌板凳。留有当年风貌的柜台前,不时有顾客来购买黄酒和茴香豆。柜台侧面还悬挂着:“咸亨酒店,三月六日,孔乙己欠十九文钱”的牌子,让人仿佛又感受到了孔乙己当时的窘迫,让人忍俊不禁。咸亨酒店门前,游客来来往往,南腔北调,人声鼎沸,生意兴隆。我趁着空隙,抢拍了一张照片。微风吹乱了头发,也顾不及整理,只好留作纪念罢了。但凡来绍兴旅游的中外游客,都一定会在游程中,选择安排到咸亨酒店喝一碗黄酒,再外加一碟茴香豆什么的,使得咸亨酒店的生意想不兴隆都不行。正宗的绍兴黄酒,只浅尝了一点点,的确有滋味:前味焦甜,中味有梅子的酸,后味显出些许辛辣。总体来讲,甜辣适度,而力道绝不含糊。茴香豆是绍兴的特色地方小吃,主要材料有蚕豆、茄香等,辅料有八角茴香、桂皮、盐等。茴香豆五香馥郁,咸而透鲜,回味微甘。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曾写到: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曾读过的。绍兴社戏,是水乡十大风情民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所记述的绍兴村民迎接春社时的情景。鲁迅对孩提时代看过的社戏,称赞备至。先后写了小说《社戏》、散文《无常》和杂文《女吊》等作品,对社戏有过动人的描绘和精彩的论述。时过境迁,绍兴社戏在传存、在发展。社戏所表现出来的一派诗情画意,不仅引人入胜,也激起了更多现代的人们,对社戏的认识、眷恋和记念。去绍兴,有一处景点必须得去,那就是位于市区劳动路上的“周恩来纪念馆”。馆内丰富的陈列内容,生动地展现和讴歌了一代伟人—周总理平凡而光辉的一生。一首“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璧,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诗句,充分反映出周总理年轻时代,就已具有立志救国的伟大抱负和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多年前,也就是年,周恩来从南开中学毕业,去日本留学,途中在沈阳给他的小学同学写了一句话: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那年他才19岁。参观纪念馆,我们崇拜周总理,学习周总理,永远纪念人民的好总理。“粉墙映黛瓦,曲水环深巷。白玉长堤路,乌蓬小画船。”这就是绍兴留给我们的一幅安静而悠闲的城市场景和国画般的城市画面。绍兴就像一首绵长的歌,一篇隽永的诗,一坛醇香的酒,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长久地拂之不去。走进绍兴,闻漫街古韵气息,听耳畔汽笛长鸣,犹如站在历史的门槛内,观赏现代文明之先进,感叹古旧与今新的和谐并存。一个人,一座城!一座徜徉在水上的古越名城!我记念绍兴,我一定还会再去绍兴……

.5.11.整理修改于青岛

作者简介:凌云,监利县尺八镇东港湖村人,原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高级工程师,《海军航空工程技术》编委,专业技术5级,大校军衔。(注:文中部分图片选自于网络。)

礼仪辉映中华

童年的回忆

秋姑奶奶

美丽的朱河可爱的家乡

白色故事

土地情

网市玻铝,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兄弟分家

夏夜情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ztgc/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