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大同古城内现存的34处古建筑历
STORYTELLINGOFTATUNG大同古城内现存主要古建筑(历史建筑)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大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3.28平方公里古城范围内保留有大量的古代建筑及历史建筑。本期,小编就和大家共同来盘点一下咱大同古城的家底。大华严寺01PART名称:大华严寺年代:辽、金级别: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下寺坡街(▲上华严寺山门)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2PART善化古寺名称:善化古寺(南寺)年代:唐、辽、金级别: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南寺街6号(▲善化寺大雄宝殿造像)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古城南寺街6号。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予以修缮,明正统十年始更名善化寺。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天王殿),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文殊阁,西侧为金贞元二年所建普贤阁。善化寺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九龙壁(代王府)03PART名称:九龙壁(代王府)年代:明洪武二十五年(年)级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和阳街 (▲九龙壁龙门) 大同九龙壁,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两侧为日月图案。庑殿式壁顶,正脊饰凸雕莲花及游龙,四角戗脊置走兽,壁面由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龙的间隙由山石、水草图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壁底为须弥座,高2.09米,敦实富丽,上雕41组二龙戏珠图案。腰部由75块琉璃砖组成浮雕,有牛、马、羊、狗、鹿、兔等多种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多彩多姿。04PART关帝庙(大庙)名称:关帝庙(大庙)年代:元级别: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大庙角(▲关帝庙大殿)关帝庙位于古城西南隅大庙角,为明代以前神祠建筑,俗称大庙。清《大同府志》记有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修缮碑记。清康熙、乾隆时均有增建和修葺。从建筑手法和特色看,当为元代遗物,是大同唯一的一处元代建筑。现存建筑从南到北沿中轴线分布有戏台、山门、过殿、主殿(大殿)、春秋楼等建筑,两侧分布有东配殿、西配殿、奶奶殿、财神殿、结义堂、武侯祠、邀月亭等建筑。兴国寺05PART名称:兴国寺年代:清明万历二十三年(年)级别: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兴国寺街(▲兴国寺正殿) 大同兴国寺,据《大同县志》载:“此寺为明代万历己未年所建,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寺院建筑宏伟,规模极大,坐西朝东,顺势修建,层层叠高。院内正殿为上下两层,上层供无上至尊佛像;下层建三孔窟洞,横匾书“兜率宫”三字。宫内盘砌着大斋炕和顺三炕,为受法禅坐修行处所。山门两侧建有两座龙壁,门对面为五彩琉璃五龙壁。此寺是明代建筑规模宏大的寺院之一,历史上寺内多住高僧,为本地传戒受道的集中地。06PART鼓楼名称:鼓楼年代:明朝级别: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永泰街(▲鼓楼现状) 大同鼓楼,始建于明朝天顺七年至八年间,清顺治,乾隆,咸丰屡加修葺。楼面阔进深各三间,东西长18.33米,南北宽14米,高约20米,底层用青石砌成四角,当中有十字穿心门洞。上两层为砖木结构,顶楼上架放一大鼓,乃古时晚间为“声闻四达”报更时所用,故名“鼓楼”。旧时晨钟暮鼓声震古城及近郊四乡。大同古城墙07PART名称:大同古城墙年代:明早期级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平城区(▲大同古城墙) 大同古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增筑起来的。建有主城门和阳、永泰、清远、武定四座,同时还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乾楼、望楼、角楼、雁塔、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年起因古城墙夯土墙体遗存较好得以修复。08PART法华寺塔名称:法华塔年代:明早期级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和阳街(▲大同法华塔) 法华塔始建于明代(一说宋代),后经重修。是大同惟一的喇嘛塔。塔下为一高3米的六边形塔台,台边砌有花墙。门为砖券洞式券门,上有匾额,刻“小洞大”三宇。过去洞中还塑有佛像。窟洞南北两侧设有门洞,抬级而上直通塔基外部。塔座为须弥座,,座上为两圈覆钵形“金刚圈”。上为坛形塔身,俗称“塔肚子”,再上有“塔脖子”,周围镶砌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共八层。再上是近似圆柱形的相轮和顶上的宝盖、宝珠等。塔身四方各开一扇小窗,小窗上部和两侧,分别有一尊金刚,周围饰以彩带祥云。整座塔身高8米,呈白色,十分俊秀雅致。玄真观09PART名称:玄真观年代:明、清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置:正殿街(▲玄都观正殿天花板现存彩绘) 玄真观又名玄都观,主要建筑包括广智门门洞(明)、正殿(清)、东西配殿(清)。该观建于明代王府北门广智门旧址之上,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顶为灰瓦悬山顶,正脊两边砖雕鸱吻,体量较大,造型精美。东北角有32级台阶,可拾级而上。10PART开化寺名称:开化寺年代:明、清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置:清远街(▲修复后的开化寺) 开化寺,始建于明朝,清顺治六年毁于姜瓖兵变,后在原址重建。开化寺占地面积平方米,坐北朝南,寺院东西长14米,南北宽17.11米,一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大悲阁)、大雄宝殿、演法堂,两侧为配殿,寺外方丈院等;大雄宝殿平面呈“凸”字型,前檐设抱厦,抱厦面阔三间,卷棚歇山筒板布瓦顶,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八椽,五架梁通达前后通檐用两柱,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大雄宝殿用材较大,梁架保存完好。大雄宝殿前置抱厦,属于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建筑。朝阳宫11PART名称:朝阳宫年代:明、清级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朝阳寺前街(清远门内街)(▲修复后的朝阳宫) 朝阳宫坐西朝东,由二进院落组成,沿中轴线建有山门、过殿、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山门两侧建钟楼、鼓楼。朝阳宫创建于明弘治年间,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原为佛寺,后改为道院,现存正殿(清构)二层,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明间置六抹隔扇门四扇,两次间置窗。年,入列山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12PART纯阳宫名称:纯阳宫年代:明、清级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鼓楼西街(▲修复后的纯阳宫) 纯阳宫位于鼓楼西街,创建年代无考。据说为金末元初西京道宫长刘道宁创建。明、清及民国年间先后重修。后由于历史原因,庙址被占用。近年来经过修复,共建有殿堂70余间。建筑新颖,布局奇巧紧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长廊水榭曲径通幽,藏玄蕴妙,清静典雅,是一座集庙宇庄严、园林精巧为道观。清真大寺13PART名称:清真大寺年代:唐、元、明、清级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九楼巷(▲修复后的清真寺) 清真大寺为山西境内两座知名清真古寺之一。位于城内九楼巷,据寺内《敕建清真寺碑》称始建于唐贞观二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该寺建筑艺术相得益彰、巧妙糅合的殿堂式建筑群,整体建筑构思精妙、富丽堂皇,处处散发着古老和文明的芳香。是我国唯一一座在正史《二十四史》中有载的清真寺。大寺内明嘉靖丙午(年)陨石碑刻,也是现知全国独一无二的一块刻在陨石上的阿汉文碑刻。14PART县文庙(五龙壁)名称:县文庙砖雕五龙壁年代:清雍正二年(年)级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大墙后街(▲县文庙砖雕五龙壁)大同县文庙系明万历三年(年),巡道冯子履卜地创建。位于古城西北隅大墙后街东段路北,坐北朝南由四进院落组成。主要建筑包含有照壁(五龙壁)、棂星门、大成殿、明伦堂、进德斋、修业斋、太乙阁、崇圣祠、教谕署、训导署、魁星楼、藏书阁以及数座牌楼、八字壁、石狮子等。现仅存砖雕五龙照壁。 医院15PART名称:医院年代:民国六年(年)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平城街(▲医院现状)大同医院是医院,民国6年()由英国基督教天津教区圣公会倡办,创办人为英国基督教传教师斯迈利。医院门诊楼建筑风格,既有欧式风格,又吸收了中国古建的特点,是中西结合的典型建筑。屋顶硬山、悬山、歌山,望板、橡飞、灰瓦一应俱全,明显表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墙面、窗户等则为西方风格;医院布置有游廊、石碑、小亭和花草树木等,医院。16PART大同展览馆名称:大同展览馆年代:年级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魏都大道(▲平移后的展览馆)大同市展览馆建于年,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坐北朝南(现坐东朝西),由于其外观酷似人民大会堂,因此在当地有“小人民大会堂”之称。建筑物造型呈“H”字形,有12个展览厅、1个会议大厅,均为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刚建成时,名为“毛泽东思想万岁纪念馆”,现在,展览馆墙壁上“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红色标语仍在。年,因其处于古城西城墙轴线及瓮城的修复范围内,为同时兼顾名城保护与历史建筑保护,对这一地标建筑进行保护性整体平移。赵承绶旧居17PART名称:赵承绶旧居年代:民国十七年(年)级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户部角12号(▲赵承绶旧居现状) 赵承绶旧居坐北朝南,二进院格局,年建。东西长21.66米,南北宽41.72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南房、过厅、正房各七间,东西房各五间,均为硬山顶木结构建筑。院门、室内装饰具有西式特征,供暖等设备基本保持原貌。主要结构特征未发生大的变化,历史真实性较好。可以真实反应出当时的历史环境,且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欧式建筑的装修式样,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历史变迁提供了实物例证。18PART圆通寺名称:圆通寺年代:明、清级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清远街(圆通寺街)(▲修复后的圆通寺) 圆通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历过兵燹、战乱而几经兴废。康熙初年重建,乾隆四十二年重修。现存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鼓楼等,皆为近年来新修。基督教堂(西堂)19PART名称:基督教堂西堂年代:清光绪三十一年(年)级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都市街棋盘街15号(▲大同基督教西堂) 清光绪十二年,大同基督教由基督教宣道会传入。当时英国籍宣教士安威尔先在大同城东北隅,田家巷租民房住下来传教年,又在城内棋盘街15号,购地建堂(后称西堂)。现基督教西堂办公楼系当时所建,为二层建筑,内铺设木地板,局部设有地下室。20PART圣母圣心堂名称:圣母圣心堂年代:清光绪十五年(年)级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都市街(▲天主教堂现状) 大同天主教堂座落在大同市都司街4号,是大同教区主教座堂,同时也是教区领导人驻地。始建于年,年竣工,时属太原教区。年义和团运动兴起,7月13日义和团焚毁了该教堂,同时部分教友在此殉道,年得再建成此圣堂。东岳庙21PART名称:东岳庙年代:清光绪十五年(年)级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县隍庙街2号(▲修复中的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古城东南隅县隍庙街中段路北,西临县隍庙、东邻县衙,始建于明朝,清朝康熙八年,知县郝文启修。乾隆三十八年重建。系一处供奉东岳大帝的道观,规模宏伟,自南向北由三进院落组成。清光绪十年其址部分被改建为“平城书院”、民国初年又被改为县立平城小学校。目前其旧址正在依原庙修复中。22PART佛殿庙名称:佛殿庙年代:清级别:市级重点不可移动文物位置:佛殿庙街(▲佛殿庙大门)大同佛殿庙位于古城东北隅佛殿庙街路北,时间年代不详,从建筑特色来看当为清朝所建。现存主要建筑有砖楼式门楼一座、硬山式五间大殿一座。据了解,佛殿庙原系府城隍庙一部分,后辟出东部改为佛殿庙,内供奉有数尊铜造佛像,蔚为壮观。九仙庙23PART名称:九仙庙年代:清级别:市不可移动文物位置:九仙庙街9号院(▲九仙庙现状)九仙庙位于古城东北隅九仙庙街9号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平方米,但创建年代不详,从建筑判断当为清代遗构,现仅正殿(已坍塌)、过殿和部分东西配殿。24PART民善堂名称:民善堂年代:清晚期级别:大同历史建筑位置:大井街(▲修复中的民善堂)民善堂,亦称之为善堂或育婴堂,位于古城西北隅大井街西口,西临朝阳寺前街,坐北朝南、规模不大,仅为一进院落。始于清朝,为收养孤儿的慈善机构。据附近老人们介绍,在民国时期,大同民善堂收养有孤婴数十名。解放后,大同民善堂还有三名老者看护有数名孩童。民善堂现存正房五间,东房、西房各三间,皆为硬山顶,其形制依旧保留着原有风貌,目前民善堂正在依原貌全面修复中。姜子牙庙(武庙)25PART名称:姜子牙庙(武庙)年代:明清级别:未知位置:武庙街(▲武成王庙遗存)大同武庙,也作武成王庙、姜子牙庙,武成王庙。位于古城东北隅武庙街,主祀周师尚父,以历代名将配焉。康熙二十二年总兵鲍敬、三十八年总兵俞益谟、乾隆十七年总兵张乃义相继修葺。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前公安局长田齐卿在武庙内创办贫民收容所。解放后被武庙小学、城区八校所占用。现仅存殿宇已被移至法华寺西门。26PART帝君庙名称:帝君庙年代:明万历十一年(年)级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狮子街(▲帝君庙山门)帝君庙位于古城东南隅狮子街东段,始建于明万历11年,由巡抚贾应元建,系供奉文昌帝君的一座道观。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帝君殿、藏经楼等,其中藏经阁上下两层,一层供有玉皇大帝,二层作为典藏经书所使用,为明代遗留建筑。东关华严寺27PART名称:东关华严寺年代:辽、明、清级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东关南园街(▲东关华严寺现状)东关华严寺始建于辽,坐落在大同东关南园街(现带状公园),是根据佛教《华严经》命名的。寺院坐西朝东,小巧玲珑,沿中轴线依次建有大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南北配殿为观音殿和地藏殿,现存建筑系明清时期所建,近年来又对其整体修复。 28PART总镇署名称:总镇署年代:清光绪十五年(年)级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司令部街(▲总镇署现状)大同总镇署建于明永乐七年(年),是明朝指挥朔州卫、平鲁卫、蔚州卫等13个卫所的“总司令部”,最多时曾统领十三万五千余军马。明朝中期,蒙古入侵,大同总镇署告急,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兵败,在土木堡被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时,大同总镇署又成了慈禧西逃的一个落脚点。其旧址现被大同市军分区所使用。 府衙门29PART名称:府衙门年代:明洪武九年(年)级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师校街(▲府衙内宅院现状)大同府衙系明洪武九年()由大同府同知陈则创建,后于光绪二十八年改为大同中学堂、民国二年改为山西第三师范、后被大同一中所使用的。现仅存府衙内宅院部分房屋,然目前府衙旧址正在原址修复,预计年对外开放。30PART大同工委旧址名称:大同工委旧址年代:级别:市级在大同文物保护单位位置:鼓楼西街(▲大同工委旧址) “年5月,中共山西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山西工委)在山西牺盟救国同盟会派遣牺盟特派员奔赴大同地区的前夕,为了加强党对大同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决定组建中共雁北工作委员会。同年6月,中共雁北工委在大同城内正式成立,书记阎秀峰,组织委员侯富山,宣传委员李林,这是大同地区最早建立的地级党的组织机构。与此同时,中共大同县工作委员会也在大同城内成立,阎秀峰兼任书记。这是大同地区最早成立的县级党的组织机构,是继年1月中共大同特别支部遭到破坏后,又重新恢复组建起来的县级党组织。”云龙禅寺31PART名称:云龙禅寺(龙王庙)年代:清级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大十字北街(▲龙王庙大雄宝殿)龙王庙,也称“云龙禅寺”。位于古城西北隅,始建于清朝,其址最初系位于古城清远门瓮城内,后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迁于现址。在旧时,该庙每年都会举办一次龙王祭,亦名冬年祭。一般农人于秋收毕在龙王庙,演戏、献牲,以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也。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钟鼓楼等,为古城内仅存的龙王庙。32PART育贞女校名称:育贞女校年代:清光绪二十八年(年)级别:大同历史建筑位置:焦家巷(▲育贞女校现存建筑)育贞女校位于焦家巷7号,系基督教内地会教徒贝士尼.东和曼(德国籍)创办,为大同地区最早的女子学校。年该校由瑞典文博及妻子林淑贞接管、建国后先后被太平小学校、城区十二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使用。现仅存建筑一栋,坐北朝南,东西长25.7米、南北宽14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城隍庙33PART名称:城隍庙年代:清光绪十五年(年)级别:未知位置:城隍庙前街(▲城隍庙遗存) 旧时大同府有府城隍庙与县城隍庙两座,其中大同府城隍庙,位于古城东北隅城隍庙前街,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规模宏伟,殿宇宏大,牌楼、戏台等配套建筑齐全。旧时在城隍庙大殿内,供奉有城隍爷及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鬼卒。后鉴于历史原因,其旧址或毁或改,仅存的殿宇(见上图)也与近年来被拆除。据网络消息,城隍庙可能将异地重建。34PART皇城戏台名称:皇城戏台年代:清初期级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大庙角(▲皇城戏台现状)大同皇城戏台,始建于清朝初期,疑为顺治年间所建。原位于正殿街,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前台长9.70米,宽6.12米,高1.85米;后台长8.60米,宽3.52米;前台为巻棚歇山顶,后台高出前台,为硬山顶。飞檐挑角,古朴典雅。现已移至关帝庙广场。写在后面 本文,小编和大家共同盘点了古城内现存主要古建筑、历史建筑共计34处。其中城隍庙遗存近年来已经不复,但小编依旧作了保留。此外,古城范围内依旧有不少的古建筑、历史建筑,例如已经修复的张霭堂故居、待修复的齐乐天故居、马王庙旧址、一万贯庙、北关北魏粮仓遗址、民国大院等等,待小编闲暇时再做介绍。而明堂遗址、曹夫楼(真武庙)等因离古城范围稍远亦未做介绍。与此同时,大同古城内保留的众多四合院亦是古城重要的组成、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日后小编也将不间断的收集、完善资料,以便为大家推送更精彩的内容。说明: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ztgc/8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安特色街区历史文化与时尚现代相得益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