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歌手记:在我的镜头里,大湘西的影像从未缺失过。

我们把这类摄影称为“人文”作品,人文摄影就是摄影师以独到的眼光,丰富细腻的感情,巧妙运用摄影语言,做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融合和统一,记录下反映社会本质及人类在社会中千姿百态的劳动生活决定性瞬间的画面。

引导语

这是一座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厚实,名气之小的黔阳古城。

说黔阳是活着的古城一点都不为过,现如今,但凡有一点古色古香的古城村镇都是游人如织,而这里却---平静如水。

因为名气小,现在的黔阳城仍然只见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白墙灰瓦木板房里居住的都是当地土生土长居民。

一座城,找不到二,三个客栈。没有饭店,小卖部也三三两两没几家。门前没有撑着的遮阳伞,房梁上没有乱七八糟的电线,青石板上看不到一点垃圾~~小巷里见不到游客,偶尔走着的陌生面孔也是附近来串亲戚朋友的人。

不要以为黔阳古城名小,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古城,却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年,较湖南省凤凰古城早年,“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经典诗句就是王昌龄写于该古城芙蓉楼。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统戴笠在此设立特务训练班。

古城位于沅水上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

黔阳古城,

每一处房屋都充满着生活气息鲜活真实而让人沉迷

从古至今乡民离不开古城古城也离不开乡民乡民与古城共生共荣延续着古城的“生命”

孩童嬉戏,老者闲谈安稳于这份悠闲、清静的慢生活或洗衣、或洗菜或坐在门口发呆

或围在一起下棋或打个照面闲聊几句感慨时光刚好

老门板散发的木香阁楼上静坐的少女墙角边盛开的三角梅老太太的拐杖抑扬顿挫敲在青石板上年华在老工匠们的手中流转…古城轻浅呼吸岁月无声

开面馆的老板当起了外卖哥

走过几十年不变的理发店

麻将馆里哗啦啦的洗牌声

有时会把在窗外打盹儿的小猫惊醒

走过借着天光在门口写作业的小孩

藏在幼小心灵的秘密只有他懂的

走过冒着热气的小吃店

于是食物和食物香气碰撞走过美院写生女孩的羊角辫画板上浓墨淡彩都是黔阳…

文庙街口斜阳第寻常巷陌却藏着不寻常的故事打一壶甜酒醉红了屋角的灯笼

撑一把油纸伞,

盛开了寂寥的雨巷携一缕棕丝麻线,

唤醒了巫傩上古文化斑驳的木墙在光影中静谧,

古旧的石板在时光里穿行木门吱呀一声,

推开了多少呢喃的乡音

石板青瓦,阁楼小院木门轻叩,乡音呢喃青梅竹马,举案齐眉春雨冬雪,四季平安不喜喧嚣,

沅江流淌出千年气质亘古黔阳,

等待的时光美好又漫长

少年结伴无猜忌,

竹椅已老路边倚当越来越多古镇被商业吞噬当斑驳老街被虚假繁华占据

你是否如我一样怀念那安详真实的市井怀念这闲适清净的生活怀念这未被污染的原始风貌?

不管是模糊还是清晰的透过这些斑驳的老墙去追寻巷陌深处的风情故事去亲近活着的黔阳古城就这样慢慢生活

慢慢变老.....

这里的每一幅黔阳古城图片,

都是生活中抓拍的真实瞬间,

不早不晚,

正好!

纳袜底的大妈

坐在火桶里玩纸牌的阿婆

顽皮的小男孩

留守儿童

煮妇

寒风中洗衣服的母亲

渔家院子

寺前三柱香

黔阳特产

跳绳的小姑娘

客栈老板娘

匆匆过客

上学堂

凝固的时光

吃早餐的邻居

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的小孩

天井下的切磋

孤独的老人

穿着汉服玩穿越

逍遥自在

回家报喜的小学生

国事家事天下事

萌萌哒的小女孩

外出务工的汉子

渔夫

祖训

前世今生

古城慢节奏

走进那些古城古镇古村落,我们看什么拍什么?我以为,建筑,雨巷,晚霞村景如果远离了人的原素,会缺失古城的灵魂。没有烟火味的古城是一座死城,充其量是一座用人民币圈起来的旅游遗址而已。

当你阅读这篇定时发布的稿件时,我,已经又在前往黔阳古城的路上了~

卫歌

赞赏,是一种鼓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ztgc/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