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隧道外径为14.5m,双层双向四车道盾构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盾构直径最大的单管双层结构隧道之一。该工程于年8月开工,至年9月正式通车,历时37个月建成。施工中克服了高黏性土膨胀地层掘进困难,并实现了新型防灾排烟模式在单管双层隧道的首次应用。本期,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扬州瘦西湖隧道建设的具体情况~

工程概况

瘦西湖隧道位于扬州老城区北,西起维扬路与杨柳青路的交叉口,东至漕河西路与史可法路的交叉口。工程建设范围约3.7km,分为明挖段及盾构段施工,其中超大直径盾构段长m。由于该隧道需穿越5A级历史文化与风景名胜的蜀岗瘦西湖风景区,因此采用隧道形式建设。

盾构段采用双层车道方案,隧道内径13.3m,外径14.5m,管片厚mm。纵断面最大纵坡为5.0%,最小纵坡为0.3%;盾构最小覆土为8.0m。

盾构机先后通过宋夹城河、瘦西湖。盾构机底部最大水压力为3.92bar,盾构除始发处上部局部为粉砂外,大部分穿越地段地层为:3-1黏土,硬塑,含铁锰结核,具有中等膨胀性,遇水易崩解。

盾构隧道纵断面示意图

技术亮点①

黏度高的土层情况

盾构需穿越硬塑老黏土,该土层塑性指数达到24,颗粒直径小于20μm,且含铁锰结核,遇水易崩解,具有中等膨胀性。

为了顺利穿越硬塑高黏地层,将原适用于砂性地层的泥水盾构进行如下改造:将原有的滚刀替换成为刮刀;优化增加刀盘冲刷装置,防止刀盘前部结泥饼;采用体积小压力高的清水泵组成多级增压集成冲洗系统,改进排浆系统,增加气泡仓的冲刷能力防粘土堆积。经过这些改造,提高了盾构的掘进速度。

刀盘改进

排浆系统改进

技术亮点②

高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瘦西湖隧道位于国家5A级风景区,且紧邻国宾迎宾馆、宋夹城遗址、北门遗址、迎恩桥、迎恩亭等文物。隧道施工在避开文物的同时,还需下穿各种构造建筑物。

考虑到周边环境,对盾构的始发及接收提出了高要求:盾构始发井采用高压旋喷桩并结合冷冻法加固土层并止水;接收井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层,并采取水土中进洞的措施。

始发

接收

技术亮点③

紧凑的隧道内部结构布局

盾构隧道采用双层车道方案,上下层各布置2条车道,隧道南侧设置烟道,北侧设置救援通道;盾构断面结构布局紧凑,适应既有道路网的格局,且减少了盾构始发接收次数,相应降低了盾构施工风险。

同时,为满足同步快速施工的要求,优化了底板π型预制件,侧墙及车道分割板改为板梁柱结构,柱间侧墙采用砌体结构。

盾构隧道横断面

技术亮点④

新颖的防灾救援技术

隧道防灾:规模按20MW考虑,火灾情况下烟气除出口段从出口排出外,其余经排烟道从排风井排出。在隧道中部采用半横向排烟方式,利用行车隧道侧部空间设置排烟道,排烟道净面积约7m2,在隧道侧壁对应上下层隧道分别设置电动排烟口,设置间距60m,风口尺寸6m×0.5m。

疏散救援:明挖段及工作井上下层隧道间设置连接楼梯,楼梯宽1.5m;盾构隧道的上下车道层间距m设置0.9m宽的疏散楼梯,当一层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时,人员可由疏散楼梯进入另一层安全隧道内。消防人员也可利用安全通道迅速进入火场进行扑救。

电动排烟口/上下层连接楼梯

技术亮点⑤

美丽和谐的景观结构

由于隧道洞口与风塔处于瘦西湖风景区的两端,为保持景观和谐,洞口防撞墙造型采用古城墙形式,洞口的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风塔造型也与周边建筑风格协调。

风塔隧道洞口

扬州瘦西湖隧道的通车实现了环境保护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双赢,对后续类似地区工程的规划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文感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及地下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迪先生的指导









































白癜风能自愈吗
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ztgc/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