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一晒原阳所有古城遗址
李哲综合整理:北国春秋 时至今日, 原阳县境内的文物古迹所剩几何呢? 以图片展示如下: 一、谷堆文化遗址与张苍墓 位于原阳县城关镇谷堆村,东西米,南北米,呈不规则型,文化层厚1—3米,部分裸露地表。曾出土鬲、罐、盆等器物陶片。多绳纹、蓝纹和附加蜼纹。年北京大学考古部分学员曾进行试掘,定为商代遗址。 张苍墓碑座在遗址上,墓东西50米,南北米,墓前有张苍纪念堂一座。一九七七年发现谷堆文化遗址,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分布为原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苍,生于原阳县福宁集乡张大夫寨(张苍曾任御史大夫)人,西汉丞相。 二、毛遂故里遗址 毛遂故里遗址位于原阳县师寨镇小路庄村。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下食客,为求楚救赵,“毛遂自荐”,历舌陈词“三寸不烂之舌可抵百万大军”,且大智若愚。 此处原建有毛遂庙,有卷厦三间,石碑多通。现庙毁,现存石碑4通立于原庙址。其中民国十三年毛遂庙“创建碑”颇有价值。 三、古博浪沙遗址 古博浪沙,历史文化名地,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城东郊。史上因韩相后裔张良曾在此地刺杀秦始皇而名扬天下。 博浪沙北临黄河,南临官渡河,又处于咸阳到东方的驰道上,系邙山余脉,到处沙丘连绵起伏,一望无际,行走困难,军队更是前进迟缓,沙丘上荆棘丛生,野草没人。 四、蒋庄乡胡村铺村安城遗址 五、福宁集镇高地城村城棣遗址 城棣:即今地城。春秋时期古城,分南北二棣。古县治。春秋传楚伐陈,晋悼公会诸侯于城棣以救之。太平镇南街明碑载:谷伦集原属地城郡。据历史资料考证,阳武开始设在地城后迁至博浪沙城。 六、原武镇古城村衡雍城遗址 七、祝楼乡蒙城村蒙城遗址 八、阳阿乡延州村金代延州遗址 金贞祐三年(年)置延州,治延津县(今河南延津县),辖延津、阳武、原武三县,蒙古至元七年(年)州废。今在原阳县阳阿乡。 九、官厂乡小庄村官渡遗址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对其战场遗址,史学界似乎早已盖棺论定:在河南省中牟县东北。但是,6年8月26日,原阳县地名办原主任范洪潮却语出惊人:官渡之战“毫无疑问”发生在原阳县境内。 据调查,这场争论缘于4年原阳出土的两块明清石碑。稻田挖出明清石碑,古官渡在原阳,缘于两石碑。 官渡,因为流年岁月里明朝时期的数次黄河改道,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是,官渡又因为东汉末年那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十、祝楼乡王禄村的春秋践土遗址 践土,古地名,在当时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是为“践土会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杜预注:“衡雍,郑地。”杨伯峻注:“其地当今河南省原阳县西,践土东北。” 十一、靳堂乡时庄村明末农民起义遗址 十二、原武镇师徐庄村二郎庙遗址 十三、师寨镇磁固堤村周亚夫祠堂遗址 周亚夫,周勃庶子,西汉名相,袭周勃爵位,封为條侯。以“细柳屯兵”“削平七国”典故称于史册。文帝时,为防匈奴进犯,亚夫领兵驻细柳,军纪严整,文帝细柳劳军,倍加赞赏,誉之为“真将军”,拜为中尉。“细柳”、“细柳营”等词语为后世诗文中常出现的典故之一。文帝临终,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他为车骑将军。 孝景帝三年(前年),吴楚七国生乱,景帝拜亚夫为太尉,率军东征吴楚,仅用三个月时间,吴楚破平,确保了西汉王朝江山一统。景帝甚重之,迁为丞相。孝景帝后元元年(前年)因其子备甲盾作冥器,被人变告谋反,他受株入牢,不堪忍受吏薄污辱,绝食五日,呕血而死。县志载,他葬于今原武镇小村南“柏林冢”,俗呼“亚夫坟”,现存明残碑一通。 周勃、亚夫故里在今师寨镇磁固堤村,有清道光年间增修的周家祠堂,传统对联有“细柳屯兵天子改容成礼,柏林遗冢野人颂德歌功”;“大丞相谏书屡上,真将军壁垒一新”和横批“将军府”、“削平七国”。 建筑遗址11处。即:原武镇盟仙庙村的清代盟仙庙遗址,福宁集镇板庄村的宋代顾王庙遗址,福宁集镇地城村的汉代范岗冶铁遗址,福宁集镇后堤、秦庄一带的明朝黄河金堤遗址,原武镇西关村的明清五龙池遗址,葛埠口乡白庙村的明代大王庙遗址,大(dai四声)宾乡贾湾村的明代碧霞宫遗址,祝楼乡东、西圈村的明清吴氏宗祠遗址,路寨乡吕寨村的清代清真寺遗址,陡(dou三声)门乡仁村堤村的清代清真寺遗址,齐街镇齐街南街村的清代清真寺遗址。 除此之外,原阳还有16处古墓葬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们分别是: 二十五、原武镇小村南的汉代柏林冢 清道光年间增修的周家祠堂,传统对联有: “细柳屯军天子改容成礼,柏林遗冢野人颂德歌功”; “大丞相谏书屡上,真将军壁垒一新”和横批“将军府”、“削平七国”。 年,时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为亚夫庙题词“治军严明,一统大业”,题词石碑立于祠堂院中。 “柏林冢”,俗呼“亚夫坟”位于平原新区镇小村南1公里处田地,建于年(明万历十九年),当时原武知县张祥在原武城东北七里处,发现有三十余米长的黄土,张祥经过调查,得知是西汉条侯周亚夫墓,便用自己的俸禄置地十亩,栽上柏树,树立墓碑,并在墓地四周立石柱标记,有现存明残碑一通。 二十六、阳阿村陈平墓 二十七、葛埠口乡邱庙村邱庙汉墓 二十八、师寨镇安庄村南唐娄师德墓 二十九、县城北唐韦思谦墓 韦氏一门三相指的是唐代的韦思谦和他的两个儿子韦承庆、韦嗣立。韦思谦,卒于年,郑州阳武人,今原阳县陡门乡的韦城村为其故里,村上有韦氏祠堂,原阳县城北有韦思谦墓,两处均为县级文保单位。韦思谦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当过多年的监察御史、侍御史、御史大夫,后官至纳言,凤阁鸾台平章事,被封为博昌县男。 韦思谦一生恪尽职守,刚正不阿。他有两句名言,一是“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再者是“大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终不能为碌碌之臣保妻子耳。”他的言传身教给后来当宰相的两个儿子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旧唐书·韦思谦传》这样评价他们父子三人,“又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以来,莫与为比。” 韦氏祠堂原来规模很大,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门三相故里。在古阳武历史上就有‘韦半县’之说,可知韦家是个望族,现在村韦姓人口就有多口。” 三十、师寨镇高庄村南宋邢恕墓 邢恕,字和叔,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他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典籍,古今成败故事尽在胸中,每每高谈阔论,口若悬河,颇有战国时游说干七国之间的纵横家气度。后来又师从当时的著名哲学家程颢,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时贤士争相与之交往,他也经常出入当时朝廷重臣司马光、吕公著等门下,不由得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但邢恕这个人天资反覆、善为表露,外持正论却内藏奸滑。终来三百年,不乏贤士明哲,但奸佞之臣亦非鲜见。一旦小人得志,便退其狡谋,屡设奸计,误国误民。邢恕便是其中的一个。 三十一、阳阿乡阳阿村宋墓群 三十二、蒋庄乡张固村北宋张谷墓 三十三、蒋庄乡后宋庄村北元陈端墓 三十四、太平镇村南明堵天颜墓 堵天颜,字梦日,明万历四十一年()由壬子(年)科举人会试葵丑()科举第三甲第45名进士,曾任河北省清苑县知县,就是《唐知县审诰命》中知县唐成做官的那个小县。 后任湖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老而好学,手不释卷”,终年87岁。 三十五、靳堂乡夹滩村北明李佐夫妇墓 三十六、太平镇乡西衙寺村明太监茔 三十七、大宾乡王营村明王家坟 三十八、福宁集镇中岳村东明蔺澄墓 蔺澄(6--),字文濂,原阳福宁集乡蔺寨村人。明朝成化二年进士,官拜监察御史之职。 三十九、玲珑塔 四十、夏家大院 四十一、原武镇原武东街明代原武城隍庙 四十二、桥北乡葛韩庄村清代瘟神庙 四十三、桥北乡盐店庄村清代关帝庙 四十四、城关镇宣化寨村清代龙王庙 四十五、福宁集镇东关村清代关王庙 原阳县有13处石刻,它们分别是: 齐街镇化庄村的明代石刻白石桥, 葛埠口乡大张寨村南的明代石刻大张寨石坊, 原阳县第一初级中学院内的明、清文庙石刻, 城关镇丁庄村的明代阳武毛氏祖茔碣, 福宁集镇蔺寨村的明、清关帝庙石刻, 城关镇祖师庙村的明、清祖师庙石刻, 官厂乡刘固村北的清代创砖坝碑, 师寨镇新集村的清代阎实口碑, 葛埠口乡黑羊山村的清代河渎庙碑, 蒋庄乡堤东村的清代大王庙石刻, 原武镇北街村的清代关帝庙石供桌, 韩董庄镇朱贵庄村的清代祖师庙碑刻, 祝楼乡张角村的清代吴伟进墓碑。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ztgc/2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岑巩思州古城千年记忆
- 下一篇文章: 中国扶贫攻坚的奇迹如何实现这本书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