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ldquo活rdquo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是人类珍贵的文化记忆,它文化内容丰富,但面临缺乏保护载体,展示平台和充分的资金支持状况。另一方面,作为旅游内容来说,一个地方的非遗恰是最能反应一个城市文化记忆的核心内容,对游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零陵古城开放式的街巷布局空间,大量的旅游消费人流,为拓展非遗的“文化空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创造出内容吸引物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并提升零陵古城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形成互生共赢的“文化+旅游+商业”模式。 据了解,永州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省级非遗项目17个,市级非遗项目35个,非遗资源居全省前列。逛了这么久零陵古城,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里面的非遗内容呢? 永州女书——中国女书馆 中国女书起源于永州江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特为女人存在的文字,影响着汉字的结构,它同时又是汉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将又多了一个新的窗口。 女书作品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分别叫做“三朝书”、“歌扇”、“帕书”、“纸文”。有的绣在帕子上,叫“绣字”。妇女有唱歌堂的习惯,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妇女们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 21世纪初,以华裔女作家邝丽莎同名英文小说为基础,由李冰冰、全智贤主演的好莱坞电影《雪花秘扇》,讲述了清末和当代两段女人之间的凄美情感故事。就是根据江永女书的历史传说而拍摄。 现在,在零陵古城,就有一家中国女书文化博物馆,它在秉承着传承女书文化。它就是零陵古城里面的“中国女书馆”。 女书的收藏价值 时任中国女书艺术学会副会长介绍,女书靠母传女、老传少,一代代传下来,是一个非常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该文字目前使用者极少,研究女书具有极高的人文、学术和艺术价值,而女书的稀缺性也决定了其收藏价值高于其他书画作品。 女书先后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的古文化,女书作品被联合国收藏。 年,中国代表团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TC1/WG2第64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将女书编入国际通用字符集的提案》获得一致通过。共有396个女书字符纳入了国际标准编号字符集,从此,女书成为了国际标准字符集大家庭的一员。 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将女书书法作为国礼送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女书的光芒,再次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张飞摔碗酒——高源土陶陶器展示 What??张飞摔碗酒也能跟非遗扯上关系?没错,号称要做最有文化的摔碗酒虽然形式是舶来的,但实际内容是通过摔碗酒这种有趣的互动形式,带大家了解永州的酒文化和与酒相关的有趣事,成为游客快乐打卡之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说到酒,肯定少不了与酒相关的器皿。 右一为宁远高源土陶非遗传承人陈各辉 书画艺术与高源土陶的创作融合 九疑山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舜帝的安寝之地。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蓬勃发展。一种古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品,逐渐受到大家的青睐。这种制品,就是高源土陶。高源土陶制作技艺已于年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宁远籍美术家郑炎风在陶器上进行了书画艺术探索研究,获得成功,研制出了更“精细好”的新陶器,引起轰动。产品远销香港、台湾、上海、广东、福建等地。让这项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焕青春”。 高源土陶分布于九疑山下的天堂镇高源村,纯手工制作,柴火龙窑烧制,家族式传承,始于明末清初,已有近四百年历史。现今的高源土陶作坊主人陈各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土陶作坊后,便尝试将艺术元素引入高源土陶,郑炎风的到来,让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一、纯手工制作 高源土陶陶坯采用捏塑法制作,为正筑手法,即先制作器底后筑器壁。所用泥料为高源特有的陶泥,且需经过发酵才能使用。在工作平台上,根据需要不断续加或垒筑添摞泥料。器壁各部位的变化,依靠捏泥条的手指控制并改变造型。手指向内或朝外就能扩大或缩小器物的直径。向内倾斜,器壁直径逐渐增大形成腹部;向外倾斜,器壁直径逐步缩小形成肩部;与工作台垂直,器壁直径不变,形成直腹或颈部。因为器壁的薄厚取决于泥条的粗细与手捏的力度大小,所以,在泥料筑成坯体的整个过程中,手的操作技巧起着决定性作用。 高源土陶制品主要有提梁壶、梅瓶、方瓶、双耳罐等。在高源土陶器具上作画,最重要一点就是画面要与土陶的造型韵味必须完美统一,与其外在形态完全融合。高源土陶提梁壶为硬提梁,形式感强,上虚下实,上轻下重,小口,鼓腹,平底,有盖,器型浑圆,壶嘴弯曲,显得稳重而古雅,加之提梁又可做成不同的形态,可以表现出风格多样的形式美感,有的飘逸,有的沉静,有的质朴庄重。梅瓶小口、短颈、鼓腹,肩急剧向外扩张,胫部急剧内收,如同被从上往下压扁的气球,沉稳庄重。陶罐造型素雅别致,挺拔庄重,丰肩圆腹,胫至足渐收,器形规整,造型饱满圆润,比例适当,古朴稚拙。方瓶呈四方体形,斜直壁方底,敞口平唇,中规中矩,造型简洁生动。 陶坯制成后,需进行适当的修整,这样可使器物各部位规整而美观,口沿及外表变得光滑,造型也更加匀称。修整时用类似骨匕的片状物,刮削掉多余的泥料;还可用陶垫等块状物垫在内壁,用以调整器物的曲线;或用手增补泥料,进行加工,使陶胎达到最佳形态。造型完成之后,还要进行锤打,使泥条相互黏合得更加紧密牢固。 二纯手工绘制 陶坯完全晾干后,就可以在其表面绘画了。陶器形状的不同,绘画的风格也会有所差异。 郑炎风先生是宁远人,出生于年,国画、油画、雕塑均有较深的研究,早年在新疆教学,后居住上海,在上海美术界享有较高名望。年3月底他回乡省亲,到高源土陶采风,对这项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赞赏,决定为家乡文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创作陶画,增加高源土地陶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品质。 在陶器上作画比在宣纸或画布上作画要难很多。画家除了要具备高超的绘画技艺以外,还要对陶器的烧制方法了然于心。画家要掌握矿物的显色规律,什么样的颜料烧制后会变成红色,或者会变为黑色,颜料经加工稀释后才能使用,粉末的粗细程度、加水稀释的浓度,都有一个不断熟悉、掌握性能的过程,将各种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到陶坯上,形成五彩缤纷的各类图案,然后烧制,使陶器不再仅仅是实用品,而且还具备了艺术品的审美功能。 南齐著名人物画家谢赫提出国画"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陶画创作自然要遵循“六法”。 先在肚中打腹稿,再用墨勾勒线条轮廓,然后上彩。色彩是一层一层堆积上去,这就要求画家要有良好的油画基础。画动物讲求的是既要逼真又要有童趣,如果动物画的太过逼真就会失去美感,如果太过童趣,就会失去内涵,这其中分寸的拿捏很重要;人物画最讲究的是身材比例的合适和人物脸部表情的描绘,首先通过对原著人物细致的揣摩,然后再设置适合的场景,准确的刻画人物的形象;山水画要求“天人合一”的美感,笔墨凝炼简约,远山近水,层次分明,超然于世;画印章时讲究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一朱一白,并且不能大于题款。 郑炎风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严,除去构图的时间外,一件作品至少要四个钟头甚至一天才能完成。在创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随时打磨坯体,便于吸附颜料。也可随时刮、擦,去掉多余的墨色和颜料。甚至可以用湿棉布将局部画面洗去,重新创作。在高源土陶器具上绘画,很淡的色彩也能显现出来,而在瓷器上作画淡色是无法显现出来的,这是陶画与瓷画最显著的区别。 九疑山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舜帝的安寢之地,有着博大精深的舜德文化。郑炎风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舜帝南巡传说为题材,创作了舜帝南巡系列作品,绘制到陶坯上。土陶器具烧制出来后,陶质呈橙黄色,画面清新淡雅,色彩明而不艳,集古典、现代美于一体,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 这是高源土陶创立四百年来,首次生产手工陶画,是一大创举,也是高源土陶史的一个里程碑,也使高源土陶焕发了别样的光彩。震惊了当地乃至上海艺术界。消息传出,省内外艺术人士纷纷前来观摩学习,赞扬之声不绝。 三、柴火龙窑烧制 好作品,离不开好窑。高源土陶用的是柴火龙窑,窑内壁是用耐火砖砌成的。这是永州仅存的一个柴火龙窑。因为柴火烧制难度大、火候难掌握、成品率低等原因,目前,柴火窑基本上已经被电窑、煤窑或气窑所取代,高源土陶坚持用柴火龙窑烧制,这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颜料发生化学变化后与陶胎融为一体,形成画面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它不同于彩绘陶,彩绘陶是将颜料直接绘制到烧成以后的陶器上面,此类彩绘贴附在器物表层,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脱落。柴火窑具有别的窑无法比拟的优势:窑内各点火力差别大,会产生窑变,烧出的每件陶瓷,釉色会各不相同,色彩纷呈,千姿百态,出现鬼斧神工的色彩效果。同时,柴火烧制出来的陶瓷,更加古朴可人。 郑炎风的陶画作品有舜帝系列、板桥系列、花鸟系列、山水系列、走兽系列。烧制出来后,效果很好,令人称羡。纵观郑炎风的陶画作品,气韵生动,气势雄强,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尤其是梅瓶《喜上眉梢》中的喜鹊,羽毛梳理明晰,良好的画工将鸟儿展翅欲飞的那一瞬间动态表现得恰到好处。 郑炎风对陶画绘制实践作了归纳总结:“土陶泥绘效果与瓷泥最大不同之处是基本用黑色,红,绿色,因为这三种色彩较稳定,最大特点可用白色调和,可呈油画般灰色调,经柴火窑高温烧制后,底色呈土黄色,烟薰重者可呈深赭,同一器具上有多种深浅不同的变化,别有古拙深沉的趣味,无色处土味平和不夺目,有色处有窑变,亮丽光泽,有一种古朴典雅的韵味。用黑色釉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国画笔墨趣味,用笔的轻重缓急,浓淡痕迹,可明显呈现出来,圆溜生涩可爱,这是瓷釉无法达到的韵味。这种土陶绘画笔墨艺术,在美感上是大别于瓷釉青花的,是一款別具新意、可登大雅之堂的艺术摆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有郑炎风先生的支持,高源土陶一定能走出一条书画艺术与土陶艺术齐头并进,交相辉映的艺术发展之路。 艺术创新再造为非遗技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摔碗酒+高源土陶展示,也是非遗产品与快乐互动的有趣混搭了,打卡拍照自然美美的,下一步将与高源土陶进行更进一步合作,成为高源土陶的重要展示和销售窗口。 下面这些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猜猜价值几何?悄悄地告诉你,一件没有大几千拿不下来哦。 乐塘皮鼓——市级非遗项目制作技艺 在零陵古城旅游商品街,有一家以经营乐器为主的“子佑乐器”店,从外面看很普通,里面经营的除了各式乐器外,重点还有乐塘皮鼓,是永州非遗制作技艺。 乐塘皮鼓制作技艺 乐塘皮鼓制作,主要流布于珠山镇乐塘村,制作历史追溯至清咸丰年间,迄今已有余年。珠山镇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西南部,距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政府驻地39公里,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黄沙河镇交界,北与东安县接壤,东与黄田铺镇、梳子铺乡毗邻,南与水口山镇、石岩头镇相连。 乐塘村现在能制作太平鼓、庙鼓、堂鼓、扁鼓等多个鼓种,不同的鼓除了鼓面大小不同外,声音也有高低,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乐塘鼓外型美观、用料考究、敲击响亮、经久耐用,深受用户喜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市级非遗项目——“乐塘皮鼓制作技艺” 乐塘皮鼓传统制作工艺繁琐、周期长,其工艺流程大致为:1、鼓桶(鼓身)选材、制作;2、选皮、处理牛皮;3、扎鼓;4、抛光、涂漆。 乐塘皮鼓制作技艺经过百余年世代传承,制作技艺日臻成熟,其制作过程中采用传统手工艺,很多工艺流程全凭感觉处理,这需要长期操作实践和不断摸索总结,才能熟练掌握制作技艺。师傅授艺多以口耳相传,并无详细文字教材。 非遗展演——省级非遗零陵渔鼓、零陵花鼓戏表演 零陵古城的瓦肆广场戏台前,每到晚七点,广场上人头攒动,戏台上,精心创新、排练准备的零陵渔鼓、零陵花鼓戏等精彩表演轮番上演,零陵的非遗文化,以这种生动的形式在欢声笑语、叫好喝彩声中向游人尽情展示。 零陵渔鼓 零陵渔鼓是今永州境内所有渔鼓的统称,流布于永州全境及周边地区,产生于明末时期。 零陵渔鼓的表现形式基本有三种:一是只有唱;二是有说有唱;三是说,唱、表演结合。 省级非遗项目——“零陵渔鼓”铭牌 零陵渔鼓的演唱内容一般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演义等。 零陵渔鼓的唱腔起初是一种曲调反复演唱的单曲体,后根据曲目情节的变化、人物性格的不同,善于变化唱腔。 零陵渔鼓的语言始终以地方语音为基础。 渔鼓既是本艺术的称谓,又是本艺术形式所用的伴奏乐器名。 零陵渔鼓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可以说,它反映了社会最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道德背景,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历史研究价值和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学术价值。 “零陵渔鼓”传承人:陈义保 零陵渔鼓的旋律跌宕起伏,行腔极具跳跃性,到高腔部分,艺人会使用假嗓或将真假声结合,这种技巧的运用,在其它渔鼓中并不多见。另外,零陵渔鼓将渔鼓腔、小调、戏曲腔等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多元唱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将历史演义、英雄故事、哲人箴言等作为说唱题材,让广大群众从中感受到民族的智慧、领悟到人生哲理,充分说明零陵渔鼓具有认识、教育功能。零陵渔鼓在本地区曲艺史上有着较为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当然,来零陵古城自然少不了永州异蛇酒了,永州“异蛇王酒”酿泡技艺、永州“异蛇鞭酒”酿泡工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游零陵古城,带回永州异蛇酒自然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旅游礼品选项。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ztgc/2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从京都古城到现代大阪
- 下一篇文章: 光影追梦middot云图尼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