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干将路,苏州人肯定都不陌生。干将莫邪,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被化作城市的主干道,一直陪伴在苏州人的历史长河中。车来车往,熙熙攘攘,见证了苏州城的变迁。作为一条苏州城的中轴线,也是贯穿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从古至今,干将路历经无数次蜕变,日新月异呈现出更加立体的苏州形象,也串联起了曾经的历史和今天的人文。

旧时干将坊,今日干将路

说起干将路,最早是由宋前古坊——干将坊改名而来,其得名来自那段广为人知的神话故事。据《吴地记》记载:“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采五山之精,合五金之英,使童女三百人祭炉神…”吴地顿时升腾起浓浓的铸剑烈焰,于是城东那座城门被称作“匠门”,即现在的相门。干将逝世后,葬在娄葑之间的相门塘,后人遂在二人铸剑西侧立牌坊作为纪念,取名干将坊。最初的干将坊只是一条窄巷,位于乐桥东边,乘鱼桥西,看不出主干道的迹象。70年代干将坊拓建时毁/苏州地情年拓建后,与松鹤板场、濂溪坊、新学前、狮子口合并,统称为干将路。在年的新一轮古城改造中,干将路向东西两边进一步延伸,拓展为干将东路和干将西路。随着苏州东西两侧分别新建园区和新区,干将路便成了苏州古城区内东西轴线上最重要的骨干通道。

回不去的干将路记忆

苏州人常说:“一条干将路,劈开苏州城。”这句话表明,干将路作为主干道的“威严”,但不难看出在传统建筑文化面前,干将路也“劈”掉了很多令人唏嘘的小巷和往事……在上个世纪80年代,干将路沿途街巷仍是水陆并行典型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风貌。到了90年代,苏州不断“长大”,城市格局发生巨变,狭窄的干将路已不堪重负。年干将坊道路拓宽后街景俯瞰/苏州地情年,干将路道路拓宽工程开始,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拆迁。据统计,这条道路共动迁了多户居民,共3万多人。最让人遗憾的是,还是拆掉了形成于唐宋元明清时的30多条街巷,铁瓶巷、松鹤板场、濂溪坊、紫兰巷、祝家桥巷……每一条消失的小巷都有专属的魅力。

铁瓶巷/现代苏州

除了街巷,干将路上的古建筑并不少见,明清时代很多达官显贵留下了很多富有江南特色的建筑,不过随着干将路的建立,很多建筑也不见了,对于苏州古城来说是很大的损失!濂溪坊/百度百科

古韵与今风的重合

对于在苏州古城内这样大刀阔斧的改建,人们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破坏了古城风貌,是苏州现代城市规划的败笔;也有人表示支持,这是古城交通适应新时代的必然。之后又经过1号线的开工,干将路再度被“折腾”一番,在路与人一起被折磨的四年里,很多人怨声载道,不愿意提起这条令人纠结的路。但不得不说,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苏州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轨交生活时代,而干将路也成为了苏州古城一条融合古韵与繁华的绸带。全长7.5公里的干将路,有3.5公里位于古城区,并联着五卅路、宫巷、平江路这样的老苏州,也接纳了很多高楼大厦的新气息。采用传统的“两路夹一河”格局,南北两边是两车道的单行道,中间则为一条清澈的小河,两岸又有漂亮的绿化带,成为苏州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在重要的节点上还专门修缮了或新建了“新十八景”,如仓街口的“姑苏情结”,宫巷口的“句吴神冶”,言桥东北堍的“言桥怀古”等。一条干将路,诉说苏州18个故事!

最能代表苏州的主干道

论历史,干将路肯定不及苏州那些历史悠久的古巷,但却是名气在外的一条苏州要道。就算你不了解苏州,但只要坐过1号线,亦或是到过平江路、观前街就离不开这条主干道。从东环路开始,这里有太多太多的苏州故事。年轻人最熟悉的可能就算相门了,不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会爬上去,看看古城风貌,感受一下年的苏州。充满文化氛围的平江路与干将路垂直,也是苏州重要的历史片区。除此之外,现在的干将路,作为苏州的门面,也聚集了很多苏州的新式地标。苏州大学本部算是很显眼的地标了,站在相门上便能看到。苏州市检察院、苏州税务局、地产大厦等等的建筑都在这条路上。人才服务中心更是很多人找工作、实现梦想的地方。“两路一河平江貌,古韵今风干将景”,现在的干将路依然很拥堵,纵观旧貌与新颜,虽然给人的感觉有了明显变化。但对于老苏州人来说,与记忆里干将路印象亦有重合。

*部分图文素材来自姑苏晚报、姑苏好时光、现代苏州、苏州交通广播、苏州地情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带水印图片为看见苏州拍摄,本文看见苏州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yggc/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