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志讲故事李继灿在现代教科领域创新
READING作者·简介 李继灿,计算机科学教授,年生于湖北沙市,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毕业留校,年调入原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年4月退休。 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周年的喜庆日子。 在迎接这永放光辉的一天到来时,我最想表达的心愿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生命不息,创新不止。 唯有如此,由毛泽东世纪伟人在东方中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事业,才能继往开来,向前推进,永葆革命青春;唯有如此,我们的党和国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才能胸怀天下,励精图治,夺取最后胜利;也唯有如此,我们这一代由党培育起来而又经受过大风大浪考验的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初心的党员,才能坚定信仰,持续创新,共享美好人生 一、从长江奔向大海 年3月17日,我悄悄地降临在湖北荆州沙市的一个普通人家。 年春季,我从还未解放的故乡民生小学毕业后,正在为没钱报考初中发愁之际,幸而看到中州中学招生广告上可以竞争优选考生入学的宣传,于是,有了以三次入学考试第一名成绩的机遇,获得了全免学费就读中州中学的优惠。 同年7月15日,故乡获得了解放。新中国,新气象,我转辗晴川和沙市中学,免费读完了高中。 年夏季,我以三次物理考试一百分的成绩从沙市中学高三春季班——吴运铎班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我国第一所具有国防性、外交性和军事性的高等航海学府——大连海运学院,攻读机电结合而综合性极强的远洋船舶动力装置(也称轮机工程管理)专业。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高等航海教育执行了全面向苏学习的教育体制。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和教育管理模式,如五年学制、五分制、口试考试制等等,还有严格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造就了那一代学子为建设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品格与坚韧不拔的毅力。 年,获得全优生称号,并得到了有生第一笔10元奖学金。这10元钱,在今天看似数目很小,而在那个年代的意义却很大,它几乎成了激励我坚持终身学习的一笔巨大财富吧! 两年以后,我提前一年修完五年制本科,留校任教,成了电工教研室的一名青年教师。 留校任教的最初几年,教学秩序一直比较正常。在最初的7年里,先后讲授了《电工学》与《船舶电器设备》两门课程,还培养了来自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两批留学生。继承和发扬老教师优秀的学风和教学法,使我在学生心目中一直备受尊重和欢迎。从教的那些时光,我时常还能沉浸在一种专心治学的心境中—— “冬晨窗外结冰露,朝阳初升化银珠;眼底沧海托红日,我迎大海勤攻书”。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伟大实践。 但无论国事如何演变,政治运动如何进展,学习和工作如何繁忙,年轻人谁不会尽力去净化自己的心灵圣地,觅寻圣洁的青春之梦?。 年夏,我写下了题为“我心中的曙光”的自由诗,它以穿越时空的激情迎接自己心中的曙光和美好的未来。诗卷是这样展开的: “我站在遥远的海岸, 凝视着黎明的东方, 升起吧, 金色的朝阳。 碧绿的大海,已为你铺上柔软的绒毯; 蔚蓝的苍穹,已为你垂下绮绫的纱帐; 清新的海风,已为你吹开层层的云浪; 光洁的岩石,已为你筑起远眺的上岗。 啊! 更有那一颗欢腾的心在为你高唱。 这天、地、山、海和心愿, 一切都在迎接着你—— 我心中的曙光。” 这就是在那个岁月里,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对爱情和未来所寄予的美好期望。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深入,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证执政党永不变色,始终是党和新中国的创建人毛主席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yggc/7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星堆遗址再惊天下出土余件重要文
- 下一篇文章: 医院医院院长上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