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大李湾的湾
作者:李影塘 封丘城西北二十五里处有一村子:大李湾。是居厢镇的一个中型自然村,拥有多人口。究其村名中的一个“湾"字,似有几分神秘。湾:水流弯曲,伸入陆地的部分,使船只停住的地方,谓之“湾"。绕大李湾村半周的东南确有两条河流,那分别是文岩故道和文岩七支渠。可是,光是这绕村而过的两条小河,其自身规模状况是不能构成或称作“湾"的。大李湾的“湾″是另有别说的。 溯源华夏水系史载的两千年前,黄河在我县西北还未改道于封丘境南。那时,这里早有一条大河蜿蜒流过,名曰“南济河"。但那时只有南济河“河湾",也就是说那时候就有“湾"了,只是还没有李姓人家。依据史料上南济河的流经区域来看,南济河也可以说是今天这两条河的前身或近亲。南济河从主河道古济河叉出,古济河发源于太行山麓的济源市境内,故名济水。济水下行百二里从南岸溢出,汇成荥泽湖。司马迁《史记.夏纪本》中说“(禹)导沄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济水又由荥泽湖溢出向东流去,经现在的原阳,延津两县进入封丘县界后一分为二叉开,分别向东南和东北方向流经封丘境内。这就是历史上的南济河,北济河。两条济水最终均注入大海。 在历史上封丘城西北虽说是广义上的平原地带,但也有多处凸凹突兀板块,也零星地散落着大大小小的丘陵。丘陵上布满荆棘權丛,似一个个小山包一样。特别的地形地貌导致河流的曲折纡洄。南济河就紧绕大李湾东南半周,她任性地转身向东北,帖身亲近全心拥抱这方馨馨热土!而北济河也距大李湾北七八里处,使大李湾村处在两河“人字叉″内的狭窄部位。南济河的纡洄则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河湾。河湾内沃土丰厚,林木丛生。湾水循环洄旋,多处形成一片片美丽汀洲,芳草萋萋。 几千年来,这一带也曾发生过几多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和不朽的传奇故事。 李氏祖谱记载,李氏始祖李红(宏),李青(清)认准了这片美丽、富饶、肥沃的土地。两兄弟携家眷来到这尚无人迹踏至的河湾中,结庐造屋,拓荒开田,濒水而居。在这地肥水美的绝好去处李氏始祖们以漁耕为生。自产自给,繁衍生息。大李湾村名由此而得。(原本为大河湾村,因李姓居多,后改为大李湾。)由于这块风水宝地,多年里就有多人有闻而来。先后有刘姓,王姓,师姓,魏姓等人家入住湾里。现有李,刘,王,师,魏,吕,赵,付近十姓人家(其中李,王等几姓非出一本,且有徐,杨,沈,冯,屈,郭,谷等数姓入住,迁出,这里剪赘。),两千余人口。自古以来河湾里民风淳朴,湾里人勤劳勇敢,崇德尚礼,和谐友善。恰恰俚情均和睦相处。 始从河湾附近区域的地理形势和水陆交通说起吧。早先河湾里并无人烟,大李湾村亦不过几百年历史。河湾里还没有几户人家的时候,与外界也少有交往。那时黄河尚不在封丘境内。此处开封至安阳一线的陆地交通有这两条济河阻断南北。历史在前进。也是顺应当时商业往来经济发展需求,南济河河道向东北转弯处的南岸,也就是今天的王村乡贾村北地,大约七八里处的岸边建造了一个当时很有名的埠口一一贾村埠口(停船的码头)。因此,彼岸的北岸大李湾村南边也建有一个相应的渡口码头。距此最近的古城一一汴梁城(开封),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聚焦的重要城市。这个贾村埠口就是南北过往官邮.差骑和商旅们的必经之路。这里也就成了一条日益繁华的交通要道。南北畅通勃勃生机的经济贸易往来也给口岸和沿途的村落带来了外部信息和百姓生活的富庶。由此,大李湾村有最初的李氏几户人家逐渐发展为数十姓的百戶人家。 滔滔济河水昼夜向东流淌着,她滋养润泽着沿岸大片的土地和人民的生活。勤劳善良的大李湾人积极把握农时季节变换,辛勤耕耘劳作,播种管理和收获。农时已毕的农闲時节,摇动小船,撒开渔网,家家下河捕捞。码头上的客货运输、装卸活计及买卖生意本来红火,再加上本土产业剩馀价值大部分交易于过往客商,廉价的生产成本换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当时湾里人家家戶戶富足殷实。历史上的那段時光,大李湾口岸上和沿岸附近的村落百姓们过着令人向往的桃源般的美好生活。 话题仍回大李湾的湾上。因为大李湾这个河湾,也形成造就了多个村庄和村名。往河湾东北下游的小沙,大沙,河西,河东,白塔等村,均与这个河湾有关。由于大河湾水域水深面积广阔,洪涝季节水势凶猛。大水在湾前洄漩蓄势后猛冲下游,致使下游紧临湾下的村落流沙淤积,小沙村大沙村由此得名;面对滚滚而来的怒涛洪峰,原对岸两家本为一姓同根的一家人为便于耕种两岸土地而分居河水两边,那时南济河尚无形成这么大的水域,年里居多缓水少水季节,两只船头相接,架船为桥,或枯水季踏石而过,从无影响阻碍一家人生活来往。自连年大水,湾下洪兽长驱,一家人只能隔河相望,各自为炊。无奈的分为河东河西啦!位于下游稍远的处于一段地势较低的村落,白塔村。该村每至汛期,多受水害。洪涝四溢,淹没庄田。严重威胁了百姓的生命和生活。为了治水消灾,在当时学识最为渊博的一位鸿儒的指引下,人们在河边修了一座白色的镇河塔去供奉山神,让它来为人们消灾祈福。因为人们相信在阴阳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中,金生水又主白色,金石相通,石又通山,塔是山的象征。人们把生水的金石通过建塔敬奉山神。河水真的不再逞凶了,一切安然无恙了。从此这白色的塔也就成了村子吉祥的代号。该村也从此易名为一一白塔村。 话到这里,有关大李湾“湾″的主题概念的来历已经明了。至于后来的历史变迁,黄河数次决口改道如何把个古济河流域弄的面目皆非的过程,暂搁为后话。如往下再涂笔墨似乎已成赘述,也不免使人失望,就此止笔。但是,笔者经过查找翻阅大量史实资料,对脚下的古济河水曾经流过的这片热土,想说的话太多!太多! daji 这里有你不知道的封丘 别忘了点 封丘零距离您的赞赏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yggc/2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仅限12月3号窑湾古镇项王故里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