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圳好中国之治的深圳篇章被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了40岁生日。40年间,深圳完成了小渔村向大都市的蜕变,“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贯穿于城市发展始终。在城市治理这条路上,作为特大城市的深圳,更是先行者和探路者。她以创新为底色不断实践,为“中国之治”提供“深圳样本”。新时代,再出发。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要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示范、作出贡献。 深圳俯瞰图。 红色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作为深圳最有“资历”的建成区,罗湖区在城市发展和基层治理中有先发优势;但同时,作为深圳最“老”的城区,罗湖区也有烦恼:小区数量多、类型杂、管理难,治安消防等事件多发频发,难题何解?在边干边学中,罗湖区找到了“红色钥匙”——以“支部建在小区上”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记者从罗湖区委组织部了解到,罗湖区以小区为单元,重新调整和设立小区党支部,统一管理党组织关系在小区以及居住或者工作在小区的党员。同时,罗湖区推行、推广居民小组、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和小区党支部“四位一体”党建模式,或根据实际情况建立“N位一体”党建模式,把各类组织之间的矛盾、对抗、冲突,转化为党支部内部的沟通、协商、合作,形成治理合力。支部建起来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赋权。罗湖区尝试赋予小区党支部议事、建议、人事、监督、评议等五项权力,并结合上述权力,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小区一体多元、统分结合、条块协同的问题研究和处理机制,实现党的领导、业主自治、多元参与的有机融合。为了实现共治共享,罗湖区还实行了最重要的一步:开展“组织联建—机制联合—治理联动—信息联网—成果联享—星级联创”等一系列行动。实践下来,罗湖区不仅在城市基层治理中找到了抓手,更为全市建设城市美好生活共同体提供了样板。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程步一表示,深圳坚持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上先行示范,牢固树立制度意识,始终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深化城市基层党建“标准+”模式,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打造彰显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的“精彩样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实组织保证。 以绣花功夫破题城中村治理 宝安区航城街道后瑞社区与宝安国际机场只有一路之隔,但是跟国际范的机场比起来,过去的后瑞就像只丑小鸭,一直存在建筑老旧、配套欠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作为外地人了解深圳的一个窗口,不整治怎么行?“我们从一开始就非常坚定,不论是从展现深圳形象,还是为居民谋福利来看,城中村都要做根本性的治理。”后瑞社区党委书记吴桂开说。市里出政策、区里细化方案、街道和社区全力抓落实,治理工作就这么开展起来了。但综合治理谈何容易,开工难就是首要难题。“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居民特别是原村民不理解,甚至很抵触,认为一搞治理又要开挖又要围挡,会影响日常生活,甚至还担心这是搞形象工程折腾人。”吴桂开回忆称,当时社区和股份公司干部带头,走街入户去沟通解释,看着现状描绘将来,既讲规划又答疑惑,先做亲戚朋友的工作,再争取其他居民的支持,顶着压力开启了一期工程。开工难题破了,紧随其后的就是施工难。“村里楼房间距很窄,除了主巷道都不足4米,大型施工机械无法进入。”这个时候,人力就成了唯一的解决方案,“最多的时候我们组织了多人,肩挑背扛,咬牙推进。”吴桂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社区道路敞亮了,“蜘蛛网”“牛皮癣”不见了,人车各行其道,垃圾桶有了“新居”,再也不见乱搭建……现代化的“城中村”走向舞台中央。后瑞的经验,为深圳市城中村治理开了一个口子。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深圳市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总体规划(-)》中,深圳要全面推进城中村有机更新,逐步消除城中村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结构、提升治理保障体系,促进城中村全面转型发展。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介绍,近年来,深圳围绕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目标,全力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用绣花功夫加强环境卫生、城中村治理、智慧城管、城管执法等工作,探索超大城市管理的新路径,营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8月26日,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南头古城展露新颜,多米长的南北街示范段开街营业。南头古城据今已有近年历史,是“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新华社发 智慧治理让城市更聪明创新之城,就要有创新之城的作为。如果你最近来到深圳,工作生活可能离不开“i深圳”:早晨戴上在“i深圳”预约的口罩,出门时向小区保安出示“i深圳”内的健康码,从“i深圳”内找到乘车码,搭乘地铁出行……看似平常的生活背后,无不透露着这座城市的“智慧”。时光回溯到年1月,“i深圳”揭开面纱,这是深圳通过融合全市服务数据,推出的统一政务服务APP。同年2月,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挂牌成立,并承担统筹推进深圳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特殊使命。记者从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了解到,深圳以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用为突破口,抢抓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基建”政策机遇,大力推动“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建设,通过汇聚和分析各方的数据,打造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形态下的“城市大脑”。指挥中心的建成,破解了数据分散在各部门,基层人员无法得到跨部门数据支持的难题。而其产生的效能正体现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政务服务方面,深圳率先推出政务服务“秒批”“秒报”改革,通过信息共享、自动核验、智能比对,推动政务服务由原来“基于材料”的审批,向现在“基于数据”的审批转变,实现了全程无人工干预的自动审批;在应急指挥方面,当台风、暴雨等应急事件发生的时候,深圳的应急指挥部门可以在指挥中心,使用视频会议、语音对讲、监控探头、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快速组建实景指挥场景,快速启动应急预案,智能匹配救援力量,一键下发调度指令,现场处置人员可以在现场扫码签到,接受指挥部的任务调度,并可以在现场通过手机上报处置的情况;在企业监管服务方面,指挥中心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实现全市万多家商事主体信息一网呈现,建立了风险预警库,实时预警企业的严重违法失信、监管处罚、司法涉诉、投诉举报等违规违法行为,并纳入了信用管理;在交通方面,深圳对接了全市交通各方面的信息,建立了全市交通运行指数,实时评估全市交通运行情况;对接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危化品车、泥头车、公交车、出租车等6类车辆的位置数据,监督并快速处理车辆的违法行为……“深圳将进一步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佳晨表示,同时,深圳将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作者:郑新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yggc/11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合体在即亲见不设边界的烟台山,福州
- 下一篇文章: 城市遗产如何成为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