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古城洛阳秋天的两首唐诗,字字深情,满
前路漫漫,诗词为伴,流年匆匆,且祝君安!你好,我是飞花君。 第一首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唐·王昌龄《送狄宗亨》 王昌龄的《送狄宗亨》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这两句写景,描绘了秋天清澈的河水,山色苍茫,晚霞映照,鸣叫的蝉声在耳边回荡,洛阳城外的树色依稀可辨,远望秋水如一带寒烟。这里既描绘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又通过山、水、树、烟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气氛,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这两句直抒情怀,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后心中愁绪无穷尽,惋惜朋友空度了这个秋天。这种惜别之情与上文的秋景相互渗透,形成了悲中有惜,互为渗透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情感真挚而表达细腻。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送别情怀的抒发,诗人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个生动、深刻的送别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惜别之情的交织。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王昌龄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他善于运用自然景色来衬托情感,将情感与环境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这也是王昌龄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这首《送狄宗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首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仓促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 张籍的《秋思》是一首描绘乡愁的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了乡愁之深。 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交代了写作的背景和原因。洛阳城是古代的大都市,也是一个离家乡很远的地方。秋风一起,落叶纷飞,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因此,这句诗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虽然张籍身在异乡,但秋风一起,乡愁便不禁涌上心头。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诗人通过“作家书”这一行为,将内心深处的乡愁和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里的“意万重”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复杂情感,也暗示了家书的分量之重和意义之深。 “复恐仓促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则是具体描绘了写信前后的心理活动。在写信之前,诗人感到有无数的话要说,有无数的事情要讲,但却又担心时间仓促而说不尽。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内心的焦虑。而当信已经封好,准备寄出的时候,诗人却又突然打开信封,再次检查是否有什么遗漏或者错误。这种行为看似平常,但实际上却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比牵挂和深情厚意。 整首诗以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片断——写家书——为题材,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和行动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怀念。这种深情并非人人都能轻易表达出来,而是需要经历一些心灵的挣扎和情感的沉淀。因此,这首诗在表现乡愁的主题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同时,这首诗也是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中的佼佼者。在唐诗中,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并不罕见,如岑参的《逢入京使》和杜甫的《春望》等。这些作品都通过独特的技巧和表达方式,展现了思家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而张籍的《秋思》则以其平易近人的题材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为了这一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你能喜欢。岁月静好,愿你历经沧桑,千帆过尽,心里依然住着那个少年,青春不老,诗心依旧!#最美古诗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yz/12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唐朝都城长安在诗歌中是什么样子既有繁华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