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曾是我国丝绸之路的重镇之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都埋藏在这片充满了历史厚重感与文化沉淀感的沃土之下。因此,许多专家对宁夏都有着极大的探索热情。

年,有一批考古队来到了古人骨材料丰富的宁夏地区,他们惊奇地发现在宁夏固原县南郊一带有十余座高足有三四米的大土堆,他们进一步地仔细勘探与挖掘,却在挖到一半时慌忙撤离,还立马请来了军队!

考古队为何在挖掘的过程中请求军队的救援?

周密计划,开采古墓

我国著名文学者冯骥才曾站在贺兰山脚下对着一幅幅古朴的岩画感慨道:“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其本意是岁月正在悄然流逝,很多东西无法被留下,唯有石头,还能诉说着历史见证下的真言。这份记录与呈现,让人们对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文化及历经千年的民俗器物肃然起敬。

在宁夏的南部,有一个地区被甘肃三省包围着,其中居有我国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与兵家必争之地的六盘山,它就是固原。

遥望固原古城,那是一座颇具历史文化氛围的古城,也是关中北出萧关的地方。这样一个偏远的古城,让人难以想象其的历史却是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交往融合的缩影。

二十世纪末,在宁夏固原县的南郊区附近的一片农田里,那里矗立着十余座三四米高的大土堆。固原当地的农民们世世代代与这些土堆相伴,从未想过为什么会在一片平地中有十几个土堆,有些见怪不怪,于是没怎么把它当回事。

可这样不寻常的现象最终引来了考古专家的注意,不久之后,考古专家们便带队赶到了现场。考古专家们纷纷按捺不住探究真相的好奇心,通过周密的计划,决定开采这片墓葬。

忽下冰雹,豁然开朗

考古队通过考古钻进行探明,发现了该古墓大部分是斜坡墓道土洞式墓,于是他们决定从长约42米、宽约1.5米的斜坡墓道开始,先后打通三个天井过洞和开启甬道封门砖,从而进入深居地下14米的方形土洞墓室。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考古队的细心勘测后,他们发现,这里果真是一处古墓群。但有一处墓室受损严重,初步推测是遭到了盗墓贼的破坏,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对墓室的损坏,考古队决定先对其进行挖掘。

一个清朗的午后,匆匆吃过午饭的考古人员还未怎么休息便来到工地继续工作,他们看着在这几天努力的发掘下,原本阻碍了墓室通道的杂物和泥土终于被清理干净,畅通的墓道让考古人员们激动不已。

眼看挖掘进程终于有了一些进展,可快到下午的时候,忽然一阵疾风带起沙石飞卷而来,这天色是一看就是要下大雨了,大家急喝:“快收工啦!要下雨嘞!”

话音刚落,一场夹杂着核桃般大小的冰雹的大雨砸了下来。但工地处在旷阔的野外,根本没有避风港可躲,十来个人只得蹲在古墓旁,将麻袋往头上一顶。麻袋当然不比急落的冰,很快便败下阵来。

好在冰雨不久便过去了,工作人员摸着自己被砸的生疼的脑袋,看着自己变成了个泥人,但更忧心的是这场突然降临的冰雹让考古队原本艰难的挖掘进程更加寸步难行。

却见冰雹消退之后,犹如雨后逢春,被大雨冲刷后的工地地层变得清晰,可见回填土间的痕迹,他们重整旗鼓,沿着印痕挖掘,在墓室内发现了许多壁画!

壁画初显,精美绝伦

这些神秘壁画的出现瞬间让考古队十分激动,当晚,他们便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

经过多方研究,考古专家判断出了这些壁画的来历,应当是南北朝时期的东西,我们能看到上面还画一名大将军,这壁画所画正是他征战时的样子。

壁画中一个个持刀武士平和而又安静。壁画中的一人面目清秀,其抱着一柄大刀的神情是那么的从容,其等候主人的召唤是那么的恭敬。

继续往前走又见持团扇的侍女,她们看起来安静却也自信,她们浓密乌黑的头发,堆起的双鬓像是被暴风雨裹挟而来的云,眉目清秀。细看那流畅线条般的飞动的衣袂,土红加黑的搭配,使整个画面的色彩看起来更加简洁大方。

在发掘这些壁画后,就是壁画的揭取与保护工作,在年的春夏交接之际,北京壁画保护专家徐毓明亲临考古现场进行壁画的揭取工作。

考古专家认为,这里面的大人物不一般,极可能为南北朝时期的大将军,因为这些精美壁画上的内容正是关于一位将军生前的生活场景。眼看这位将军的真实身份呼之欲出,专家们立刻指挥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挖掘。

固原也曾出土多幅壁画,与这些神秘壁画不相上下,无论从考古学的角度还是从绘画史的角度出发,都堪称精美绝伦,国宝再现。

突遇塌方,请军救援

当考古队沉浸在壁画的美轮美奂之中时,意外再一次发生了。那是一个夜幕将至的傍晚,工作人员们还在工地加班,考古队的领队韩兆民和同伴们在墓洞中已经待了两个多小时,早就精疲力尽了,但还未发现期待的文物,准备就此收工。

就在这时,只听“轰”的一声闷响,韩兆民感到自己猛地被一股大力推倒,尘土混入鼻腔之中,电灯也灭了,墓洞中漆黑一片。身边的同伴们都慌张的喊着:“塌方了!塌方了!”

人在困境之中能激发潜力,或许是求生的本能,在那一刻,韩兆民铆足力气两腿一蹬,竟从废墟中爬了出来,当看到月光下的伙伴们一个没少,才放下心来。

考古队迅速撤离,检查伤亡状况。所幸及时发现异常,虽然是突发了灾难,但无一人受伤。为了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防止再次身陷险境,考古队立马联系了当地的相关部门,将此地发现告知,并请求军队救援。

不多时,考古队便看到一批军队赶到了现场。有了军队的支援,现场渐渐从塌方后的废墟变成了井然有序的考古现场。

有了军队的帮助,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顺利了不少。他们挖到古墓深处发现塌方还是对古墓造成了破坏,很多壁画损毁,从原先的40余幅到如今只余20余幅,这让考古队们感到非常遗憾。

但幸运的是,考古专家们还从这个古墓中挖到了金、银、铜、铁、陶、玉等各种质地的随葬品余件,这几百件的陪葬品中几乎没有用来凑数的普通物品,精美物件众多。

尤其是鎏金银壶、玻璃碗、环首刀、陶俑等最为珍贵,都是从西方传入的手工艺制品。鎏金银壶是反映东西文化交流的极为重要的遗物。

潜心踏古,文物出土

在文物出土后,考古专家们开始对文物进行分类,把范围缩小、把焦点集中、把思路理清,并对文物进行鉴定和修复。

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古墓中的发现不仅有墓道和墓室中的壁画多幅,加之这三百余件文物。可见,这座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中外交通、文化艺术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文物中有两件文物非常有名,它们精美且独特的造型让人们难以忽视,只消一眼便能在众多文物之中脱颖而出。那便是“鎏金银瓶”和“玻璃碗”。

鎏金银瓶,作为北周文物,其年代、产地及腹部图案引起了考古专家们的重视。号称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年,鎏金银瓶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为“国宝”。“鎏金银壶”瓶腹上部饰一周莲瓣纹,腹部打押三组半浮雕人物图像。

每组各有一对男女,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应是古希腊著名的神话“帕里斯裁判”中的人物。银质地表面鎏金,是波斯王朝的酒具,距今历史悠久。

另一件国宝是凸钉装饰“玻璃碗”,碗身呈碧绿色,表面由数个凸起的圆圈进行装饰。该碗造型精美,晶莹剔透,器型完整,是具有萨珊风格的玻璃系典型代表。

萨珊王朝,其古代晚期可以说是伊朗或波斯最具有重要性和影响力的一个时期,其见证了古波斯文化发展的巅峰状态,其对于罗马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据记载,萨珊玻璃制作时杂质的含量高于一般玻璃制作,因而透明性较差,而此次发现的这件凸钉装饰玻璃碗杂质含量少,不仅质地纯净,且晶莹透明,可谓萨珊众多玻璃器中的精品。

千年固原,丝路华章

鎏金银壶和凸钉玻璃碗的出现证实当时固原作为丝绸之路的要道,说明了当时的固原地区与西域各国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之后,文物专家根据墓中的文物及线索,判断出了此墓的主人。他就是北周时期的大将军李贤。

李贤,字贤和,其先祖为陇西成纪人,是北魏、西魏、北周时期的重要人物。从此次考古出土的李贤墓的墓志铭来看,李贤为鲜卑拓跋后裔。

李贤因其祖父辈带兵镇守高平,故迁居高平,高平为籍,也就是如今的宁夏固原。李贤的人生横跨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朝代,一生中担任多职,戎马征战,镇守一方。他不仅影响这北朝固原一代,还在保护丝绸之路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贤夫妇墓葬所再现的文化表现形式是本土性的,但本土的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纳更具有代表性。李贤夫妇墓葬中出土的这些精美壁画和文物让专家们对于北朝时期历史乃至整个古代历史的研究都更进一步,其贡献不可忽视。

这次田野考古活动的终于告一段落,而北周李贤墓考古发掘地也被列为年全国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而考古队也整装出发,前往下一个墓地,进行他们的丝路之旅。如今,考古专家仅对遭到施工破坏及被盗墓破坏的古墓进行挖掘,他们的职业精神仍在延续。

年的今天,从现代城市的角度来看,宁夏南部的固原仍然默默无闻的在西北的大地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了这座历史古城,而固原博物馆便是他们的第一目的点。游客们注意到固原博物馆的这些文物,这些文物如刚出土般,引人入胜。

当他们去到这些文物出土的地方就会发现,那里的大土堆已经不在了,墓地也已被清理消毒处理,那些国宝级的尸骸、干尸正在特制库房保存。

而北周李贤墓已列为考古遗址。导游生动地向游客们介绍着李贤一生的跌宕起伏;描绘着北周李贤墓发掘的一波三折;细诉着考古工作的千磨万难。

只要来过固原博物馆的人,就不会再把固原看作是西部的一个偏远小城,人们在看到镇馆国宝时不由感叹:“戎马一生的将军,身后功绩,有时,远不如无意留下的一副酒具。”

结语

考古学家们对于历史真相的渴望与探寻的精神,让我们有机会感受这些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符号,感受着华夏民族留下的宝贵财富。

纵横千年,古墓里的秘密终被打开。考古队将会前往下一个古墓,继续填补历史的空缺。历史代表着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历史,当我们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历史,生活将会因此变得更美好,因此,只有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方能固牢民族发展之根。

从古墓看历史,从历史看宁夏,我们看到了针灸鼻祖皇甫谧,看到了北魏名臣李贤,看到了红二十四军军长赫光……是他们,在固原历史上留下了浓墨一笔,这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诉说着固原历史上书写的传奇佳话。

也是他们,让固原的历史文化变得厚重。让更多的人了解固原到、认识到固原,从固原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特色物产,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固原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沈立君.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北周李贤墓鎏金银壶[J].文物天地,(09):25-28.

[2]高鹏程著.《萧关古道:边地与还乡》[M].

[3]王洋洋.宁夏汉代北朝考古研究综述[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39(09):84-92.

[4]李鑫,禹凤.北周李贤及其家族[J].文物天地,(11):33-38.

[5]徐超.玉樽美酒清如空——李贤墓出土萨珊凸钉玻璃碗[J].文物天地,(09):29-3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yz/1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