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符号,而不同语言的较量背后其实就是文化的较量。有句张口就来的嘴边话,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诚然过往文化有褒有贬,但我们确实对我们的文化感到自豪,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周边文创产品的大卖,再到三星堆火爆出圈现象,都可见一斑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国际上不承认中华五千年?据《理解早期文明,比较研究》所说,如果不算美洲,人类的“原生文明”只有尼罗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以及黄河流域的“商文明”。史学界的主流看法,承认夏王朝存在的确实不多,就包括中国自身论定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一般也就推到早商时期。因为按照西方的国家理论体系来讲,只有拥有巨大贫富差距,有摆脱劳动的统治者控制民众,并可以新建大型工程,才可以被看做具有国家形态的聚落,才能被认为是一个早期文明。直到今天中国完全可确定的信使年代,是公元前年,也就是年前开始的。这一年西周首都发生暴动,导致贵族共伯和暂摄政,史称共和元年。在此之后,周王室的控制力锐减,到了周幽王时期,天下就进入纷乱的春秋时代了。前些年轰轰烈烈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想搞清共和之前的历史时期。在这之前,我们基本是通过记载粗略推测周朝大约在年前建立,夏朝大约在商朝年前。也就是说夏朝建国最多也就是年前,这也不是年这个数呀,那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如果追溯源头,反倒是晋代的《帝王世纪》与北宋的《皇极经世书》有所推算,是以传说黄帝登基算起,也就是距今多年前。往后一直到明朝的时候,欧洲一传教士卫匡国,为了向欧洲介绍辉煌的古老东方,写了一本《中国上古史》,硬是把传说中的伏羲作为中国的历史开端,把中国历史开端推移到多年前。年这个概念深入人心还得归功于概念创造的大师梁启超先生。梁先生非常喜欢用年这个概念,自身就有“彬彬栽我文明五千余岁,历史古光焰相续何绳绳”的说法,导致现在这个概念被学界传用。当然,五千年进入舆论还得归功于少年科普读物《上下五千年》。而在西方视角中,无论中华是否有五千年荣光,对他们来说是不重要的。他们只是有意寻鲜探宝,其他一概遑论。但是,中国真的没有五千年吗?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于年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它有着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稻作农业的存在。新石器时代是指在一万多年前开始,距今多年至多年结束的这一段时期,出土的大多为磨制石器,陶器。它是考古时期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我国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可以作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新发现,它位于长江下游浙江省余姚市,同一时期的南方大溪文化位于长江中游,在重庆市巫山县。新石器早期,黄河中游也出现了仰韶文化,年在河南省三门峡首次发现,由一个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其实在郑州也有西山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惠济区孙庄村,距今约5年到年。我们要讲的良渚遗址则处于新石器时期的末期。良渚遗址在86年前,也就是年,就被施昕更发现了,建国之后就被碳14测定,目前认为存在于5年前至年前。随后,在杭州湖州等地界附近又发现了不少类似良渚的遗址,夏鼐教授就给这个文化群命名为“良渚文化”。由于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的繁本还没有出来,国内和国际对夏朝及上古时代是否存在,仍有很大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良渚遗址,已然是中华文化年的铁证。我们总觉得是西方人不承认中国文明,其实恰恰相反,一直以来把古老东方挂嘴边的反倒是这群洋鬼子。这里面有明抢的,比如英法联军;也有连偷带骗的,比如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当然也有专心考古的,就比如刚刚提到的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他硬是为了证明中国历史极悠久,导致非常有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陕西仰韶文化被发现。但说真的,提到这些,我从来没觉得这是西方人对我们多仰慕,因为这些货嘴里的“古老东方文明”绝非是什么褒义词,而是包含着一种认为东方是神秘的、落后而反现代化的东方主义视角,这是贬义的。他们愿意把在我们这儿抢的东西放在博物馆的橱窗里展示,却深刻提防我们的现代化。而一直处于尊崇祖先尧舜禹的我们,是不容易认知他们这种脑回路的,以为他夸我们呢。对比西方人这种东方历史狂热,“质疑”中国上古记载的,反倒是我们从清末就开始的疑古派。但注意了,是质疑不是反对,这是两回事儿。他们是发现了上古记载里,许多矛盾模糊的地方。就说大禹,有的文献说是西羌的祖神,有的文献说是河北治水的英雄,有的又说跑到了浙江会盟。这里面的谜团实在太多了。别说夏朝,就说商朝,它迁都的亳、殷到底是哪里都搞不清。不过别急,文献搞不定的,现代考古可以。很多人都知道,一群盗墓贩子在安阳挖出来了龙骨,当时还以为是中药,这么一个可以说是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终于呈现在世间。商朝就摆在这,这一片片的甲骨文不仅清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更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如今用的汉字真的就是拿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刻在龟板上的甲骨文一步步发展过来的。自此以后,有关商朝的考古遍地开花。既然商朝被考古证实了,那么夏朝也就很有可能。考古学家徐旭生根据历史记载,认为夏朝最有可能在山西西南和河南西部一带。没想到他果然在河南西部,离山西不远的洛阳偃师,发现了著名的二里头遗址。这个遗址有厚重的城墙,内城外城的设置,和传承至今的传统城市别无二致,而且青铜器很少、器形又更老,所以徐旭升推测,二里头或许是夏朝的遗存。但又注意了啊,他说的是或许。二里头的发现人都说是或许,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二里头本身没发现成体系的文字,难以自证我就是夏。其次是好大喜功的商朝,特喜欢记载自己和谁干仗赢了,但独独一个字都没写奠基了自己王朝的灭夏战争,甚至提都没提过夏这么个朝代。后来随着近些年二里头遗址的碳14测定,即便是最古老的1期,也不过是年前,仅略早于商,商朝是年前。这就和我们文献里的夏朝有出入,所以即便是如今第三代二里头的考古带头人许洪先生,以及国家文物局都曾明确发文称,不建议二里头遗址使用“夏都博物馆”,但他还是用了。所以,咱中国学界都不能确证的事,非要揪着这帮洋鬼子说搞阴谋,反过来呢,西方人给良渚遗址评了个世界遗产,我们的媒体又像炸开了锅一样,把一个旧闻当成了新闻。前面提到的夏鼐naì教授,他曾说过一句话:“虽然我也姓夏,也很关心夏文化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保守的考古工作者,我认为夏文化的探索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学术研究和媒体宣传最不同的就是,严谨的学者从不会为利益所驱使。而有些人,宣称疑古已经被现代考古啪啪打脸,这些人就是看了些考古纪录片,读了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gz/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