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潮即钱塘江潮,也叫海宁潮,为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号称天下奇观。自明代起,海宁盐官为观一线潮最佳处,所以盐官被称为观潮胜地,伟人孙中山、毛泽东等都曾留下观潮印记。沿钱塘江边规划的观潮胜地公园也成为了最佳观潮点,公园堤坝之上巍巍矗立着占鳌塔,俯视着滚滚钱江水,日夜凝望潮来潮去。

盐官,以天下奇观的海宁潮而闻名于世,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都会吸引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数十万游客前来一堵潮水之雄姿,苏东坡的千古佳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对钱塘江潮最好的褒扬和赞美。

然而,盐官只是一座钱塘江畔的小镇吗?其实不然,盐官还是一座承载了深厚历史文化的千年古镇。盐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西汉时期为了管理盐务而设置专门管盐的官员——盐官,后将官名当做地名,将此地称为盐官。

盐官有鱼鳞石塘。其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被誉为“捍海长城”,以筑造巧妙、气势雄伟著称于世。

盐官有陈阁老宅。陈阁老即清代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转工部尚书陈元龙。坊间一直传言乾隆皇帝乃陈阁老之子,有关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历史上一直扑朔迷离,也更增加了这段历史的的神秘感。金庸名著《书剑恩仇录》里的相关故事情节就是以陈阁老线索为蓝本,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传奇。

盐官有安澜园。清代私家园林,园址在今浙江海宁盐官镇西北隅,本为南宋安化郡王王亢的故园。年乾隆南巡,驻跸于此,赐名安澜园。如今只剩安澜园遗址,尚在重建规划之中。

盐官有王国维故居,盐官最知名的近现代名人非王国维莫属。王国维故居坐落在盐官镇西门内周家兜,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少年时代的住宅。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这三种境界寓意深远,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经过第一境界、第二境界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锲而不舍的追求,不懈追寻、探索,就会融汇贯通,最终功成名就。这三种境界后来也演化为男女之爱,为了追求真爱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可以说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给做学问和爱情增添了浓厚的浪漫色彩。

盐官有郑晓沧故居。郑晓沧是著名教育家,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和清华文科,曾留学美国,获教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年回国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60载勤勉不懈,是一代治学严谨、著作丰硕的教育宗师。盐官城内现遗存故居,为郑氏祖传老屋,建于明代,有近年历史。

盐官有陈学昭故居。陈学昭,著名女作家,15岁离家出外求学,后赴法国留学,获里昂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回国后赴延安投身革命,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著有著名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现遗存故居,位于盐官拱辰门外陈家埭,建于清嘉庆年间,厅堂内有清代嘉道年间著名金石家吴式芬所题“诒榖堂”匾额。

盐官还有海神庙、安国寺、五土庙等。姑且不论天下奇观的海宁潮,单单盐官这座千年古镇足以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而名动天下。然而与和它只有四十多公里之遥的乌镇相比,盐官显得过于落寞了,乌镇却已蜚声中外。

也许是滚滚的钱江潮水太过气势磅礴,掩盖了千年古镇的历史风采;也许是古镇的千年沉淀,厌倦了喧嚣与纷争,更喜欢安静与沉默。

近年,盐官有了重新的发展规划,要建造一个音乐小镇,打造国际性的旅游度假区,原有的小镇风貌已荡然无存,一座崭新的仿古小镇即将隆重登场,曾经充满历史韵味的诸多小街小巷已永远消逝,也许只能在保留的影像资料中才能找到它的身影了,这也是当今很多古镇情况的一个缩影。

钱江大潮与音乐似乎也是匹配的,可以奏出动听的大潮交响曲,只是不知在这优美的乐章声中是否伴着一丝历史的哀叹和抽泣……

声明:本文由支典文旅原创,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只为分享传播,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gz/4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