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了岁月轮回,时光变迁。”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潮汕小分队来到了汕头市濠江区的达濠古城,通过照片的形式记录下了这座悠久的古城,在欣赏的途中我们通过周边的居民和本地人的讲述了解到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发生过的历史故事。

01

说起长城,无人不晓,长城之闻名因其“长”,而你知道中国现存最小的“古城”吗?

它,就是位于濠江区的达濠古城。它只有0.平方公里,还没有一个足球场大,走完一圈只需15分钟,一泡功夫茶的时间。

这座古城经历了岁月的轮回,时代的变迁让它不断的更新换貌,本次我们拍摄到的照片(01)都是这座达濠古城在年修缮后焕然一新的模样。

原本的城墙墙体为石条垫基贝灰沙夯筑。经历了年的风雨冲刷之后,古城墙很多地方残破不堪,出现脱落、裂缝等情况,影响了城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进行修缮。根据了解,我们知道了修复古城墙采用的材料是潮汕地区特有的“贝灰”加入糯米泥、红糖泥,没有添加水泥,施工工艺也遵照古法。这样的修缮材料,省文物专家给予肯定。

达濠古城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袖珍古城

也是濠江区历史文化的地标建筑

02

古城故事

你想象不出来,一座完整的古城,两个城门,从门东快步走到西门,用不到1分半钟,如果,你跑的话,几十秒搞定。有可能,当你进了古城门,刚想把相机拿出来拍时,恭喜你,已经出城了……

达濠古城建于清康熙年间,年,距今接近多年的历史了。

在清代,古城成为达濠地方军事、政治中心的象征,是广东保存完好的重要海防设施,也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袖珍古城。

达濠古城墙于年被列入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达濠古城呈长方形,城墙高5.3米,厚1.35米,墙顶还设有城堞。城墙下半部用石块垒砌,上半部用贝灰、粗砂和黏土夯筑。

城设东、西二城门,东门称“达善门”,西门叫“西濠门”,为高3米、宽4.5米、厚4.3米的石拱门。

原来城门上筑有城楼,向外是布满枪眼的高墙。城的四个角都筑有瞭望平台,均无存。东门到西门之间米左右的小路成为古城里唯一的街道。

要说起关于古城故事,老人对小城的故事如数家珍。

三百年前清朝,由于明朝残余势力及海盗不断骚扰沿海,两广总督杨琳上奏朝廷,要在达濠修建城墙。而当时的地方官许颖却瞒天过海,建了一座小城便应付了事。可他并不是为了贪污建城款项,而是把省下的钱修了一道20公里长的防潮大堤。原来,许颖身在此地,知道达濠这一带靠讨海及晒盐为生的居民生活艰辛。常年有台风登陆,海水暴涨,这一带饱受水浸之苦可当时修堤又缺乏资金。于是才出此下策,让当地居民免受水浸之灾。可是许颖欺君瞒上的行为很快被两广总督杨琳得知,引起不满。许颖自知罪责难逃,自杀身亡。当地人为了纪念许颖,自行集资,于康熙年间在城南修筑了许公祠堂(毁于文革)。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当时的城池,城西设有“水师左营守备府”,相当于现在团一级的军事指挥部;

东面设“招宁司巡检署”,即现在的公安局;

城北则设“招收盐场”,相当于盐务局;

东、西、北三个机构形成晶字形布局,古城实际上成了政治、军事、经济管理中心。

濠江乡土气息浓厚的民风民俗和风物特产,加上繁荣的民间文艺如楹联、潮乐、灯谜、书法等,都是历史的产物,是古老城隍带给现代的财富,更需要通过保护和重现,得以历史的铭记和延续。

古城孕育着文化,文化滋养着濠人,人类文明需要文化的星火传承。

三百年的古城承载着地域特色浓郁的历史和文化,不仅属于濠江人民的,更是属于潮汕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gz/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