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没有到喀什就不能算真正到了新疆。我一直对这个说法充满疑惑。为什么不到喀什就不算到了新疆呢?

古城城门入口

度娘是这么介绍的:喀什地区古称“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一带)、蒲犁(今塔什库尔干)、莎车、依耐(今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内)、乌禾宅(今塔什库尔干南部)、西夜(今叶城)等地。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还是新疆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建筑风格及传统经济的特色和精华。

余老师在古城标志前的留影

哦,原来这里是维吾尔族人最早生活和延续的地区之一,维族文化最为典型和厚重。这是一个多文化交汇的地区,历史悠久、古色古香,保存了大量的各民族交融的产物。无论是建筑、手工工艺、商业活动,还是这里的人种、肤色,都有中西方文明融合的丰富痕迹。在建筑、饮食、手工艺等方面较为突出地体现出维吾尔族人的个性特点。也许对于新疆人来讲,喀什最有代表性,这就是所谓不到喀什就不能算到新疆的原因吧!前一天晚上,我们在阿克苏市区休息。当地居民讲,就是在午夜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也非常安全。这里的瓜果便宜、干净而且甜美。我们小组的老师购买和品尝到的哈密瓜和西瓜,共同特点是甜,就像我们有些老师所说,这里的瓜果像撒了白糖一样。

中途服务区的宣传画

连续4天的早起的确是辛苦了一些。于是今天的行程就比较轻松。只有一个目的地——喀什古城。我们早上大约8:30才发车。大家兴奋地说,终于不用喀什时间休息,北京时间起床了。吃完早餐,我们乘车从阿克苏一路向西,距离着实不近。12点多的时候,在一个服务区午餐。午餐是比较简单的,是新疆比较有名的拌面。面非常的劲道,大家尝试用筷子来拉扯,拉了几次都没有拉断。这里的小麦生长周期长,面筋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是非常有名的强筋小麦,所以口感好面劲道,而且有小麦的清香。有人说拌饭的菜一般,但是面确实非常的好吃。中午的午餐除了拌饭以外,还有羊肉馅儿包子,我称之为大饺子。面薄馅儿多,咬上一口满嘴的汁液和嫩肉。这里的羊肉没有任何的腥膻味,吃起来异常鲜香。我在这里再次买到了沙棘果汁,这里的沙棘果汁被称为沙棘原汁。实际上口感没那么好,但是看成分发现,它主要是由沙棘果压榨而成,没有添加剂。喝上去酸酸的,不像别的沙棘果一样添加了一些调味剂和糖那样温和爽口。虽然酸,但是原汁原味也别有风味。吃完午餐,在到喀什的路上,我们第3小组开始分享昨天关于大峡谷的研学成果。我总共分享了5项内容。首先是丁老师和她伙伴分享他们的研学成果。丁老师主要是对大峡谷地区的地貌以及盐分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介绍环所见所闻以后对大家提出疑问,盐风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该地的洪水从哪儿来?我们请左老师对盐风化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左老师从盐分化的成因、形态以及影响进行了介绍并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gz/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