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古城水韵文坛荟萃之地-应天书院启程去往商丘的旅途同样充满了急迫与仓促,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样一座历史古城,一座新兴的国家级别的交通枢纽,一座古今辉映的人文荟萃之地的向往。三商之源千年史,古今辉映商丘城。车行在宽阔的华北平原上,蜿蜒的高速公路向远处延伸,淡蓝色的护栏,修剪的整整齐齐的高速绿化带,以及宽敞的双向八车道路面是河南这片九州之地现今发达交通的缩影,由连霍高速转济广高速到达商丘城。一条宽敞的木兰大道吸引我的注意,对的,这一定是跟花木兰传奇故事相关的地方,我从口中脱口而出的就是木兰辞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是一个流传最为广泛,最为中国百姓所熟知的传奇女子的传说,花木兰满足了广大女性在社会中独当一面、巾帼不让须眉的形象期待,她的忠勇智谋,她的孝悌担当对这片土地的影响深远。及至后来,随着豫剧《花木兰》中经典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更为人们绘声绘色描绘了那样一个执拗担当的女性形象。商丘的悠久历史当然并不仅仅限于花木兰的传说,更有分量厚重的三商之源,华商之都的称号:作为上古时期商族部落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人、商品、商业发源于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始祖王亥更是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而且为以后商部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商朝开国帝王商汤灭夏后在商丘建都,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商之都”。现今商丘市中心一座红色的取自“商”字的独特形体的雕塑,已经成为现代商丘的城市名片与地标建筑,更承载了商丘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一座城的悠久历史总有传承给后人的精神与物质遗产,创建于后晋时代的应天书院,在北宋时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一时间文坛精英荟萃,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使它一度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这也反映了这片土地的人民崇文尊道的历史传统,塑造了千年商丘城的精神丰碑;而商丘古城则是另一份悠久历史与传承的物质落脚点,得益于隋唐大运河的横贯全境,境内有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浍河、大沙河等多条主干河流,水系纵横交错,给这座历史古城增添了一份南方水城的灵动与活泼。商丘城同样是一座红色革命之城,在近现代中国的抗击侵略及民族解放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由于地处豫鲁苏皖四省辐凑之地,身为豫东门户的这座城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之中成为指挥总部所在地,那样一个红色革命的年代,你能想到的是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人拉肩扛,推着独轮车源源不断的为前方战士运送这给养与物资,这是一个民族鲜活的抗争与奋斗史。京九铁路与陇海铁路的兴建,在商丘形成全国性质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又为后期的高速公路的兴建与高铁的大动脉的汇合奠定了基础,为商丘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地利之便。一座新兴的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其发展的动力与产业基础,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一黑一白”的产业发展。商丘有河南省储量最为丰富的煤层资源,作为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年产量万吨。境内新发现的通柘煤田,储量亿吨,是截至年河南省发现的最大煤田。这份宝贵的黑色黄金资源为全省全国的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着动力。白色的面粉及粮食加工产业是商丘产业的另一个支柱,平坦的华北平原是除去东北平原后另一个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这为发达的粮食加工产业提供了产业基础,高筋面粉为半数百姓提供了丰足的物质食粮。我愿意更多的了解商丘这座城的古与今,欣赏它的发展历程,感受它的人文与历史的荟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gz/1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