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战鸣条之战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68801_0.shtml古代建筑 鸣条之战是商灭夏之战。自夏启把禅让制改成了世袭制,夏就走上了中国历史各王朝的老路。公元前16世纪,夏桀在位时,各国诸侯已经不来朝贺。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当时附近的商国趁机崛起。(夏国在今天河南洛阳偃师附近商国在河南省商丘市附近)在当时商国人很会做买卖赚了很多钱(所以现在做买卖的叫商人),所以国力发展很快。到了夏桀时期商国国王叫成汤,成汤很有野心要将夏国取而代之,为了将来西进方便,他还将王都迁到了亳(bo博)。 (亳大概在今河南商丘古城附近)。比较起来,这里距夏王都斟寻(今洛阳偃师)稍近些。成汤灭夏的第一步,就是向西北方用兵,进攻豕韦,剪除夏在东方的羽翼。豕韦国的国君,更是夏在东方的一个得力帮凶。不过,由于他自恃有夏桀作后台,对周围各国称王称霸,对国内人民横征暴敛,已经是一个外失邦国、内失民心的独夫。成汤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便率领大军,杀向了豕韦。 豕韦国就在今天的河南滑县一带,距商都毫不太远。经过一夜的行军,商军就来到了家韦城下。 豕韦国君一向骄横跋扈,哪里会料到商军来找他的麻烦?但目前商军兵临城下,他不得不承认现实,慌忙组织军队,出城迎击。可是由于他平日暴虐无道,作恶多端,兵士们早就不肯为他卖命了,城中的百姓们更是巴不得商军早日到来。所以两军还未交战,豕韦国的兵士就四散溃逃。商军进入城中,如入无人之境,径直冲进王宫,杀死了豕韦国君。 为了收买人心,他从商国运来了大批粮食,救济那些濒临死亡的豕韦百姓;让他们牧放牛羊,耕种田地,向商国交纳比原来少得多的赋税。这么一来,豕韦周围的一些国家也纷纷归附商国。 成汤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豕韦,接着又打败了顾国(在今山东鄄城东北),声威大震。当成汤准备发兵攻打昆吾(在今河南许昌东)时,伊尹却劝阻道:"大王还是缓一缓为宜。我们灭掉豕韦和顾国之后,惊动了夏国,背后的九夷(在今山东东,江苏北,安徽北一带)也产生了疑惧。若再攻打昆吾,难免腹背受敌。不如先向夏国停缴贡赋,看看九夷的动静,然后再作打算。" 那荒淫无道的夏桀,的确把各国送来的贡赋和献来的美女,看得比什么都重。商汤当初灭掉豕韦时,夏桀曾打算出兵干涉。后来转念一想,商也是自己的属国,他占了豕韦,向我缴纳了豕韦的那份贡赋,何必管他们那些闲事呢!所以根本未予过问。后来成汤灭了顾国,又向夏国多缴了些贡赋,夏王桀照旧坐视不管。如今见商国胆大妄为,竟停止了贡赋,他可再也坐不住了。豕韦、顾已不复存在,他就下令昆吾、九夷等国出师问罪。 那九夷就是东夷诸国。一则他们并不是夏国的友邦,二则距夏国较远,所以他们对夏国的兴衰不大关心。相反,他们对临近自己的商国的崛起,则有些担心。他们几次想在商国的背后搞点名堂,告诫成汤收敛一些,但苦于夏王对商国的崛起麻木不仁,他们也只好作罢。如今夏王桀发出了讨伐令,他们无不赞成,立即整军备马,发兵西进。昆吾本是夏桀的帮凶,对讨伐商国当然更是积极了。 其实,伊尹(奴隶出身的相国)对九夷、昆吾的出兵早就估计到了,所以他们的军队还没有进入商国境内,商国就派人日夜兼程,给夏王桀送去了加倍的贡赋。夏桀看到贡赋,满意地笑了,心想:谁说我失去了民心?谁说我成了孤家寡人?天下的军队不是照样听、从我的调遣,商王不是依然驯服!于是收下贡赋,命昆吾、九夷的军队返回本国。昆吾撤军之后,仍然死心踏地地追随夏桀,九夷诸国接到撤军的命令后,却觉得和夏桀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人打交道,不会有好下场,于是相互约定,不再听从他的调遣。 转眼一年过去了,商国又突然停止向夏王缴纳贡赋了。夏桀有些纳闷,便派出使者前去催促,不料成汤根本不予理睬。夏桀听到消息,勃然大怒,又向昆吾、九夷发出讨伐商汤的命令。这次和上次可不一样了。夏桀的命令发出后,只有昆吾国君率领着军队,张牙舞爪地向商国进发,九夷诸国没有半点动静。伊尹高兴地对成汤说道:"夏桀一向骄横自信,绝不会亲自出兵;九夷按兵不动,已不成后患;只有昆吾利令智昏,孤军深入。这正是剿灭昆吾、讨伐夏桀的大好时机。" 成汤听后,又征求了几个大臣的意见,就出动全国军队,兵,分三路,迎击昆吾之军。 昆吾的国君是个十分狂妄的家伙,从来不把商国放在眼里。如今又是奉旨而来,所以就更加傲慢。他只想着大军一到,商车就会溃逃,商王就会被擒,他也就可以到夏王那里邀功领赏了,所以对如何战斗未作任何考虑与部署。昆吾的军士更是些怀着鬼胎的骄兵。他们想的不是如何打仗,如何杀敌,而是到商国后如何抢掠财物。在通往商国的大道上,这群乌合之众正神魂颠倒地做着美梦,突然遇到了成汤率领的商国中军的正面迎击。昆吾国君如梦初醒,慌忙指挥军队向两翼逃跑,结果又遭到伊尹、仲虺所率商军的左右包抄。经过一场厮杀,昆吾军全部被歼,昆吾国君也死于乱军之中。 商军获得如此重大的胜利,声威大震,一片欢腾,就连过去为商国担心的一些国家,也看到商国伐夏已要不了多久。他们纷纷派出使者,前来祝贺,并表示愿与商国一致行动。 讨伐夏桀的联军组成了。商都亳城的郊外,一辆辆战车排在大道上,好似长龙;武士们身披盔甲,手握长矛大刀,威风凛凛。那时打仗主要靠的是战车,每辆战车上有三人,当中的一个是御手,两边站着一名手持长兵器的武士和一名弓箭手。一个国家强盛与否,主要是看它拥有多少辆战车。 讨伐夏国的联军中除了大量战车外,还有不少步兵,旷野上真是战旗猎猎,刀枪耀日,军容齐整,士气高昂。全身披挂的商王成汤在几个武士的护从下,登上一座高台大声说道:"诸位将帅、武士们,你们听我讲话啊!并不是我乐于兴兵打仗,是因为夏桀确实罪恶累累,是上天命令我们前去诛灭。有人说,我们的国君不怜惜民众,竟让我们抛弃农事,去征伐夏国。我要告诉你们,我不敢不这样做,因为我怕违背了天帝的旨意。也许有人要问,夏桀的罪行究竟如何呢?我要告诉你们,他大兴土木,徭役繁重,百姓们不得从事耕种,他横征暴敛,使百姓们不得平安度日。现在,夏国臣民已与夏桀离心离德,不愿再听他的命令,可是夏桀还恬不知耻地把自己比作天上的太阳。夏民气愤地说:你这个太阳啊,愿你早日毁灭,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夏桀丧失民心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所以我必须去讨伐他!你们要全力协助,成功之后,我将重重地赏赐你们。你们要相信,我是不会食言的。如果你们不听命令,我就杀掉你们,并将你们的妻子儿女沦为奴婢!" 商汤讲完,就率领着大约战车70乘、士兵人,浩浩荡荡地向夏都进发了。 再说夏桀自发出攻打商国的命令后,就坐在宫中,一心等待胜利的消息。过了几天,等来的竟是九夷按兵不动,昆吾大败被歼,他不禁大惊失色。他刚想整军备马,征讨商国,又听说成汤率领着大军,已经逼近了夏都。这一下,夏桀更慌了手脚。 夏桀再也顾不得饮酒作乐了。他连夜调集军队,设下防线,保卫都城。怎奈商军连打胜仗,士气旺盛,而夏国的军队久不上战场,平日又没有进行严格的训练,所以指挥不灵,军纪涣散。夏朝时期没有职业士兵,国王身边只有少量武士护卫,各国有战争时都是由国家贵族奴隶主平民临时组成。所以这支临时拼凑的军队在两军刚一相遇时,夏军的防线就被突破。夏国的兵士有的被杀,有的投降,其余的退到城中。夏桀登上城头,看到遍地商军,杀声震天,料定都城难保,便打点了宫中的珍宝器具,带着残兵败将,逃出斟寻,来到鸣条(今河南封丘东)。 夏桀刚在鸣条落下脚,商汤就率领着大军追了过来。鸣条这里一马平川,地势开阔,两军在此交战,谁也无险可依,战车、步兵的威力,都可以充分发挥。夏桀看到这是最后的决战,就亲自率领着自己的精锐武士护卫和全部夏军,准备迎战商军。夏国的兵士们也看到自己到了无路可逃、非战即死的地步,所以一个个都象急红了眼的猛兽,单等着与商军决一死战。成汤明白,夏军这种凶相,只不过是临死前的挣扎,彻底打败夏桀,已经毫无疑义,因此反倒冷静下来,他命令商军坚守阵地,以逸待劳。待夏军嚎叫了一阵,凶劲发作过之后,成汤才下令商军全线出击,向夏军杀去。 在空旷的原野上,商夏两军展开了空前的大血战﹣﹣鸣条之战。车轮滚滚,尘土飞扬,战马嘶叫,刀枪撞击。经过一场搏斗,夏军大部战死,商军也损失惨重。关键时刻夏桀眼看大势已去,便带着几个护从,溜出战场,夏军见国王跑了无心便无心再战便四处溃败。夏桀逃到东方的盟国(在今山东定陶东北),成汤哪肯放过?立即率军尾追。夏桀如丧家之犬,又孤身一人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成汤紧追不舍,终于在南巢将这个作恶多端的暴君俘获。成汤本想杀死夏桀,以平民愤。但又想到,自己一向以宽厚仁慈争取民心,今天怎能抛弃这个法宝呢?况且昔日的天子,今天已成了阶下囚。大局已定,留着他又有何妨?于是把夏桀软禁在南巢,自己就率军返回亳城了。 夏王朝自夏后启建国,传了十七个国王,延续了四百多年,至此彻底灭亡。那个亡国之君夏桀,被软禁在南巢,郁郁寡欢,过了三年,也就死去了。新的奴隶制王朝商就此诞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gz/12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的上梁和下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