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八旬老人再出杨舍故事手绘版锁住历
白癜风心理辅导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26128.html 他就是画过张家港抗日战争史话、鉴真东渡、黄泗浦故事的 张家港八旬老人包文灿。 几天前,他给记者送来他的新一版手绘稿 ——《杨舍故事》,仍然是20幅图片。 锁住历史, 这是一个八旬老人对于故乡的全部热情。 在《杨舍故事》之后, 包文灿说需要歇一歇。 今年,包文灿已经85岁了。 但他不会放弃创作, 因为他想把“肚子里的故事”都交还给所有张家港人。 而这些故事里的,就是张家港的根。 ●井田制度后期,在东海南岸的杨家港口有一个奴隶部落,投靠了勾吴国后,推行周朝制度,发展农耕生产。该部族中大都姓杨,故将居住的村社取名“杨厍”(厍义同村、舍,音shè)。 ●周敬王25年,勾吴国第25世君王夫差,在杨厍获得一头白鹿,预意可得天下。三年后(公元前年)夫差打败越国,特封杨厍名“白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36郡,杨厍属会稽郡延陵乡。公元前年,刘邦建大汉。延陵乡一分为二。西名延陵乡(治常州),东名暨阳乡(治杨厍)。因杨厍南有暨(胥)湖,水北称阳,故名“暨阳”。 ●三国时期(年)东吴实施屯田积谷政策,暨阳乡设“毗陵典农校尉”,建了规模很大的军民屯田区。杨厍成为东吴的积谷粮仓。故经济优于周边地区。 ●东吴赤乌元年(年),朝廷推行佛教。在暨阳乡中心地带建永寿寺,从而使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杨厍,成为南方佛教圣地之一。 ●晋武帝太康二年(年)江南划分五县,暨阳乡改为暨阳县,县治在杨厍。时县境很大,计有平方公里,即今之张家港市、江阴市及无锡市北境、常熟市西境。 ●西晋末年,北方混战,汉人南迁。在黄田港口聚集了大批皇族、豪富,建立了“江阴侨乡”。他们横行不法,不服暨阳县领导。东晋元嘉元年(年),暨阳县治从杨厍搬到江阴,强制推行“土断法”,严办违法者。 ●南北朝时,梁元帝承圣四年(年),江阴改名兰陵郡,下辖江阴、利城、梁丰三县。梁丰县治设置在暨阳古址杨厍。这时杨厍的商业、手工业、农业都很发达。 ●唐武德三年(年)江阴县改名暨州,下辖江阴、利城、暨阳三县。原梁丰古城杨厍为暨阳县治。七年后,暨州复名江阴县,原下属三县撤销。此杨厍更为杨舍。 ●隋唐时期,杨舍为江东重镇,周边有多条海港、渔港。斜桥为知名“江南鱼市”。黄泗浦码头是中原商品的出海口,凡去东南亚、波斯、日本的船舶都在这里进出。 ●北宋末年(年),金兵大军南侵。杨舍驻军韩世忠与南通驻军岳飞,协力同心,携手镇守长江天险,守住南宋北大门,保障了康王朝廷的半壁江山,人民安居乐业。 ●南宋末年(年),元将伯颜在攻打江阴时吃了大亏,就兵发澄东,欲屠城杨舍,进行报复。杨舍青年陆垕,不畏强暴,直闯军门,向伯颜慷慨陈言,杨舍免去了一场兵燹之灾。 ●元明时期,杨舍百姓安居乐业、环境优美。记有段山浮翠、令节乔林、谷渎潮声、海门帆影、斜桥鹤唳、月浦渔歌、烟村牧笛、沙渚鸥眠等“沧江八景”,又称“杨舍八景”。 ●明朝中叶,海上倭寇(日本海盗)猖獗,屡犯杨舍地区,损失惨重。嘉靖37年(年),朝廷批准在“五邑”(江阴、无锡、金匮、常熟、琴川)咽喉”之杨舍,建筑一座堡城,由参将镇守,保障江南平安。 ●清咸丰10年(年),太平军进驻杨舍,推行天朝田亩制度,深得民心,遭清军数次攻打。同治3年6月,杨舍太平军在长泾河畔激战,全歼戈登外国洋枪队余人,清军上千,威震江南,史称“杨舍之战”。 ●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火种传遍杨舍地区,先后举行了8次农民革命暴动。尤其是年2月28日的“杨舍暴动”,还张贴了“红军东北路指挥部”的布告,影响极大,震动了大江南北。 ●抗战时期(年后),由于杨舍地理环境特殊,成为江南抗日武装的根据地和斗争前哨,是“中共澄锡虞中心县委”驻地之一。周边成立了沙洲、澄东、虞西、西北军抗日民主政府。 ●公元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沙洲县。年3月由江阴、常熟两县中,划出了23个乡镇,正式建立沙洲县。县政府设在杨舍镇。 ●杨舍镇作为沙洲县治之后,经济发展迅猛,提出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杨舍精神”,综合实力强大,位于“江苏名镇”之首。之后,“杨舍精神”改名“张家港精神”。 ●年底,沙洲县撤县改市,并以境内对外开放港口命名为“张家港市”。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杨舍镇荣获江苏经济发展“排头兵”,张家港市被评为全国百强先进县市前三甲。誉称“海上明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dxgc/11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山东有座624岁的古城区,如今是国家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