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三年行动计划解读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m.39.net/pf/a_4580342.html 封面图片 苏州古城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为9分钟 苏州古城拥有多年的悠久历史,山水相伴、人水相依、一城粉黛、半城园林,至今保留着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早在年,苏州就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新时代、新要求下,苏州的古城保护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如何更好权衡的时代命题。 苏州制定的《古城保护与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总体目标:进一步弘扬苏州城市精神,加快推动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举措创新。 在新起点上高水平、高标准推进古城古镇古村保护与更新,用心琢磨城乡建设的每一处细节,精心打造姑苏精致之美,彰显江南水乡的生态韵味。 走出一条具有国际理念、国家水准、地方特色的保护与更新之路,成为全国模式可鉴、特色鲜明、人文浓厚、影响深远的古城古镇古村保护与更新样板工程。 如何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在接受采访时,副市长吴晓东说:“保护与更新看似是一对矛盾,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在保护中进行更新,在更新中实现保护。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姑苏更精致,让古城更宜居,让苏州百姓对古城环境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保护优先 彰显千年古城风貌 清代苏州籍画家徐扬所画的《姑苏繁华图》,全景般地展示了盛清苏州城郊数十里风光及市井繁华景象。几百年过去了,苏州古城有些地方依旧保留着画上的建筑风貌。 吴晓东说,不管时空如何转变,现代版的“姑苏繁华图”首先要传承好古城风貌、城市肌理、人文特色,其次要满足现代人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再次要为市民尤其是年轻市民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空间和环境,使古城更具活力。 目 标建立健全古城古镇古村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符合古城古镇古村保护要求的建设技术规定,依法依规开展古城古镇古村保护与更新工作。 精心打造古城古镇古村特色,用心琢磨古城古镇古村保护与更新的每一处细节,充分体现姑苏精致之美,绘就古今辉映的现代“姑苏繁华图”。 解 读古城保护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不是盲目保护,也不是随意开发。《古城保护与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排定了39个重点项目,内容涵盖法制、规划、建设、管理四个方面,主要解决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和“住”等问题。 古城保护与更新首先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为古城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苏州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法规条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苏州古城墙保护条例》《苏州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都已于今年正式实施,《苏州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在修改完善过程中。 苏州古城,传统民居面广量大。在三年行动计划当中,对于苏州古城的历史建筑、古街、古井的保护都有具体的举措。 市住建局局长邵庆介绍,对名人故居形式的历史遗产,将进一步开展普查列入保护名录,在此基础上按照一户一方案的形式逐年开展保护修缮,以利用促进保护,以保护推动更新,让传统民居真正实现为民所居。 目前正在实施的平江片区是古城保护和更新的一个示范区。按照《古城保护与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平江片区的改造包括管线入地、中张家巷河道恢复及整治提升、环境提升等。 按照三年行动的时间表,平江片区年启动建设,年加快推进,年基本完成,三年中要完成传统民居房屋腾迁和保护修缮工作。 吴晓东说,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让古城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丰富的城市功能、整洁的街容巷貌,让生活在里面的老百姓能感到幸福、舒心和自豪。 让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感受到苏州古城的浓厚韵味,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现代版的“姑苏繁华图”应该体现出古今辉映、优美、宜居、便利和充满活力。 活态传承 激发古城文化活力苏州是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遗产”城市。 目前,苏州拥有昆曲、古琴、端午习俗、宋锦、缂丝、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六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九座园林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和中国大运河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 目 标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创造古城保护更新亮点。促进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重视文化设施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生活。 苏州打造“百园之城”,还将建设博物馆之城,同时将推进苏州第二博物馆、苏州考古博物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塔影园、南半园、慕园、寒山别业等修复建设,“活化”民族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文化生活,创造古城保护新亮点。 解 读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这句话对于苏州来说,分量更重。因为苏州有太多的历史文化遗产。 苏州要打造百园之城。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陈大庆表示,随着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的公布,目前苏州已经有座园林被纳入了依法保护体系。下一步,我市将在“修复、开放、利用、宣传”四个关键词上做足文章。 在保护修复上,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12处重点园林保护修复工作,力争在三年内完成,让更多的园林以更好的条件流芳于世。 在拓展开放上,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园林开园迎客,目前以预约的形式已开放2处园林,下半年还将开放3处园林,现在累计开放园林82处。 在活化利用上,以“全域旅游”为导向,策划园林文化艺术可读、可视、可感体验项目,积极推动保护和利用的深度融合,让苏州园林誉满全国,走向世界。 苏州将建设博物馆之城。市文广新局局长李杰表示,在打造“博物馆之城”方面,苏州将在狮山地区新建苏州第二博物馆,展示苏州吴地悠久历史和传统特色工艺,打造国内首家博物馆学校,突出苏式传统文化开放式体验。 苏州还将推动特色博物馆建设。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水乡特色的博物馆建设,位于澹台湖周边的吴中博物馆今年封顶。 苏州餐饮文化博物馆已在省文物局登记备案;苏州考古博物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预计年底前开工;江南鱼米之乡生态博物馆、草鞋山遗址博物馆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吴晓东指出,今年,苏州正式加入了世界遗产城市组织,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要加强与其他“世界遗产名城”的合作交流,接轨世界遗产保护理念,让世界更加了解苏州古城。 聚焦民生 提升古城居民获得感古城通常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居住人口密集、环境面貌较差等“城市病”。如何吸引作为生力军的年轻人回归古城,提高古城宜居度,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古城保护与更新中急待解决的难点。 近年来,姑苏区通过道路建设改造、基础设施提升、管线入地、河道恢复、地块开发等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改善古城景观面貌。吴晓东说,接下来苏州将着力实施各项环境整治和改造提升工程,完善古城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对违法建设进行全面清理,打造宜居环境。 目 标加强环境整治,提升古城古镇保护与更新管理水平。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提升古城古镇古村的智能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拆除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建立治理违法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古城古镇古村的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古城古镇古村街巷环境、河道水系、绿化小品及门店广告的环境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古城古镇古村宜居环境。 解 读古城保护与更新,最终都聚焦到民生这个焦点上,最终的目的是要提升古城居民获得感。 邵庆说,从古城保护的角度来讲,必须要对交通流量加以控制。为此,相关部门在古城外的东北角,利用现有的东汇公园和苏站公园地下部分,建设“P+R”的停车场,让外来车辆停放后,通过地下隧道穿过护城河步行进入拙政园和平江历史街区游览,与此同时,还对环古城道路进行快速化改造。此外,市政府还将更大力度地发展包括轨交、公交、社区巴士在内的公共交通。 针对古城区存在的违法建筑、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还有“72家房客”等破坏古城风貌的情况,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局长赵金龙表示,姑苏区今年已经查处违法建设8万平方米,下一步,市容市政局将结合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先行拆除安全隐患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和影响古城风貌等七方面的违建。 针对架空线问题,未来三年,市容市政局将对姑苏区内多条道路的架空线进行入地整治和梳理,力争实现入地率从目前的48%提升到70%以上。 市水利局局长王国荣表示,近年来,苏州围绕“截污,清淤,活水,保洁”四个关键环节,坚持水陆同治理念,大力整治古城水环境。 市水利局对40个城中村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对公里渗漏管道进行修复;对平江河、学士河等沿河居民、商户生活污水直排点进行排查整治;对48条河道实施清淤工程,这些工作将持续推进。 老百姓对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几年,市住建局也开展了多次专题调研,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加装电梯的工作意见。 市住建局、姑苏区政府将根据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实施意见,在符合审批条件、符合安全规范、符合业主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指导小区业主开展相关报批工作,把实事做好。 来源:引力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ahgc/8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