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记载:“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古代帝王选取都城往往会选取国家的中心位置,且发达的城市,从而能够向四周辐射。例如洛阳和长安,他们都位于华夏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中心,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城市规模远胜其他。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经济的南移,其他城市也作为了都城首选,例如南京、杭州、开封等城市。然而在众多历史都城里,最终北京作为了我国的首都,加上作为明清两代都城,其历史底蕴一直被人口口相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北京也越来越具有现代气息,相对的,历史的韵味减少了很多。因为对于北京城的改造,是以先进化现代化的实用角度为出发点,这不免让人想起“梁陈方案”,如果方案实施了,那么如今的北京又将会是另一种繁华。其实对于北京城的改造,还要从建国之初说起。年新中国成立,面对新生的中国,许多东西都需要革新。其中对于北京城的改造建设,便成为重中之重,因为首都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的门面担当。因此对于城市改造成为当时讨论最多的问题,对于北京城的未来发展,许多的建筑师都聚集到了一起,提出了许多不同且富有特色的方案。在众多方案当中有一个著名方案,但是却并未被采纳,这个方案便是陈占祥和梁思成提出的“梁陈方案”。最终被采用的方案是苏联专家巴兰尼克夫提出的方案,这一方案是将北京城的古城墙全部推倒,其原因在于北京并不是工业城市,为了发展工业用地,只能如此。但是这一方案被梁陈极力反对,因为他们认为,对于北京这个特殊的古城,此方案明显不合适。巴兰尼克夫对于北京城改造过程中要面临的交通居住问题,采取的解决方式可用简单暴力四个字来形容。不光是古城墙全部推倒,北京旧房也直接推倒,这种以近乎破坏北京古城的方式进行改造引起了梁陈的极度不满。梁陈两人就此问题在会上经常与巴兰尼克夫进行激烈交锋,也正是多次交锋,两人认为彼此志同道合,所以一起合力设计出了著名的“梁陈方案”。“梁陈方案”秉承两个核心原则,第一个是对于北京古城的保护,尽力在不破坏北京古城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进行改造。第二个则是平衡发展,这种平衡发展以分区为主,比如工作居住为同一地区,避免了跨区上班引起交通堵塞。既然对于改造方案有了初步设想,那么两人的下一步就是对北京城进行实地考察,让自己的改造方案能够呈现在图纸之上。在经过对于地形和北京城整体布局的考察之后,两人便开始整理设计资料,为了能够让方案通过,他们整理得极为详细。怎么分区,不同性质区域占地多大面积,改造过程的步骤等一系列细节问题都标明得清清楚楚。两人还大批量地打印自己的改造方案,将其送到各级单位的领导手上,然而这些努力最终都成为了徒劳。北京建设局的核心领导人员不仅支持巴兰尼克夫的方案,还批判“梁陈方案”实际上毫无用处,两人根本就是在一意孤行。最终“梁陈方案”被摒弃,于是见证了北京历史变迁的北京古城墙和一些古屋就一点点地被拆除。其实采用了谁的方案已经不重要,“梁陈方案”没有被采纳的背后原因和遗憾才是值得人们去深刻讨论和研究的话题。北京城如今的形状可以追溯到元朝,元朝兴建大都城(北京城)参考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因此北京城自元朝开始后就形成了方正的基本城市布局,虽然随着明清两朝更替,北京城有所改变,但基本的方正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久而久之,北京城的整体布局也基本定型,可以说北京现存的古建筑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如此具有意义的古城墙和古屋为什么会被同意拆除呢?一是由于国家急需发展,对于北京城的改造以实用为首要条件。二是人们好不容易从被压迫被剥削的历史下走出来,古城墙于他们而言,充满着封建气息,或者说就代表着封建主义。也正是因为如此,非常适合老北京城改造的“梁陈方案”没有被采纳,那些具有意义的古建筑部分也消失于视野。如果“梁陈方案”被采纳,也许北京城在成为现代化都市的同时,也能充满着古色古香的独特韵味。不过历史没有如果,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维护越来越重视,许多古建筑得以重建。至少在北京城,人们依然能在一些北京胡同巷子里找到一些历史的痕迹,这也未尝不是不幸中的一个幸运。参考资料:《吕氏春秋》《周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ahgc/1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