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久负盛名的忻州古城。我是古城导游***,本次古城之旅,由我来为大家做讲解和引导服务,希望我的讲解,为大家了解忻州古城提供帮助,也希望这座古城给大家留下美好印象。

我们面前的这座城楼叫作土稍楼,位于古城最南端,在古代主要起站岗放哨作用。首先,我们经过的是南关大街,这条大街是当年中俄万里茶路的必经之处,当年走西口,从福建把茶叶运往俄罗斯一带,商队给骆驼、马匹的蹄铁、配件进行修理配置的一个地方。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脉以西得名。公元前年,代表新兴势力的韩赵魏三家分晋,简称“晋”。山西从南到北是公里,东西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为万。从地图上来看,是一个呈平行四边形的树叶形状。

忻州位于山西北中部,属于晋北地区,占地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万,下辖14个区县,包括忻府区。这里有东6县、西8县的说法。忻州古城,也叫秀容古城,因为这里之前叫秀容县。在东汉末年,距今约年前,曹操在这里设新兴郡,汉高祖刘邦北上抗击匈奴的时候,在平城(今大同市)天寒地冻被困数天,九死一生,突围后退到如今的忻州和原平交界处,长舒一口气,心中如释重负,六军欣然如归,“欣”通“忻”,忻州由此得名。

这条街道是手工作坊一条街,大家看到的花馍、豆芽、油坊等,历来是忻州这块沃土民众生活的延续。忻州被誉为“中国杂粮之都”,红面、莜面、玉米面,都是我们当地的特色。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种类齐全、做法多样。

大家左手边的,是南门天主教堂。天主教传入南关是年,当时是一个堂口,随着教友人数的增多,划分为独立的堂区,首任本堂为张若瑟神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南门景贤门。在明朝时,有四乡建制,南面叫做集贤乡,所以南城门又称为景贤门。

大家看到,这四周外围有一定弧度,从上方看像一口水缸,我们民间叫水瓮,所以这个门也叫瓮城。瓮城是古代城市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防御体系,当敌军攻打过来的时候,将瓮城门和主城门全部关闭后,就可以瓮中捉鳖、关门打狗。

在这边,我们看到城门上有个匾书“三关总要”,寓意忻州古城为宁武关、雁门关、偏头关的掌控之地。北宋时期,杨六郎镇守三关,就是这三关,特别是雁门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古城有四个城门,最早建于明万历24年,后期因为政治以及各种各样的原因都被毁灭、年破旧建新被拆毁,年重建。目前只有北城门是明万历年间保留下的。登南城墙,城墙整个周长是九里十八步,相当于5公里,城墙高度是三丈六尺,高将近11米。城墙这边我们称之为敌楼士兵休息站岗放哨的地方同时用来储存粮食,对面可以看到明代的土长城。王治出生于南关村,明代官人。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真正进入古城了。脚下的这条街道,叫作南北大街,古城南城门楼至北城门楼贯穿古城之南北,古城内有1纵5街52条巷,以南北大街为中轴线,东部称街,西部称巷。这面匾上书“诚鼎春秋”,寓意忻州人有春秋大义、诚信如鼎。赵氏孤儿当时程婴把自己家的孩子换成赵家的孩子被杀害,赵家的孩子藏到了现在的盂县藏山,这个程婴就是我们忻州人。古城出去,过两条街,就有一条纪念程婴、以程婴命名的街道。

左手边的“九原驿”,在以前就是驿站住宿的地方,现在是忻府区的主题院落。在古城内,有15个主题院落,14个区县主题院落,还有一个是五台山风景区。

继续往前走,是为了纪念王治所建的两道王家牌楼,第一道王家牌楼,匾额正面为“进士坊”,背面为“连登科第”。第二道王家牌楼,匾额正面为“太仆正卿”,背面为“祖孙继美”,以表达对王家祖孙三代勤政爱民的赞誉。两道王家牌楼,并肩而立,位于顺城街和秀容巷之间。

眼前这个门洞,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它正中有个大门洞,供车辆出入,两旁各有一个行人通行的小门。在大门洞与小门洞之间各有一堵隔墙,加上台顶中央文殊阁处的一个门洞,上下一体,大小相见,各施其用,排列有序,共计有门洞8个,八座门也称“文殊阁”牌楼。

古城人文景观,主打“三庙一院”,分别是秀容书院、财神庙、关帝庙、泰山庙。

现在我们走的是关帝庙巷,刚刚和大家说了东部为巷西部为街,在这边巷子里有我们的关帝庙,是供奉名将关羽的寺庙,民间称“武财神”,是一座北向南,东西30米,南北75米。中轴线上有戏台、山门、过殿、大殿、后殿,两侧有东西配殿、钟鼓楼等,是晋北规模较大的单一供奉关羽的庙堂。最南端山门隔巷相对的是前有抱厦的高大戏台,始建于明万历年。两侧筑有外八字屏墙,墙体居中有凸起的正圆形蟠龙琉璃雕塑,可与介休张壁古堡琉璃蟠龙媲美。戏台从外面看,前后台是两座独立建筑,台内却浑然一体,此结构在民间称“秀女怀胎”式,或“怀中抱月”式。

秀容书院是山西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是我国古代书院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缩影,也是忻府区继承前辈发展的一个难能可贵的文化教育财富。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当时忻县称秀容县,故以此得名,为忻州第一所学府。由时任知州鲁潢倡导捐资四千金而建。书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的最高学府,原有上、下两院。书院改学堂后,在低处购置他人商号作为下院(原先下院改称中院),形成上、中、下三院的格局。

下院,大家可以看到秀容书院的校歌,目前属于办公区域。登上这段阶梯,我们便到达了书院的中院,中院的主要建筑是白鹤观,最早出现于北魏时期,可以说,先有白鹤观才有书院,但是在历史变迁、朝代更替过程中,这里几经损毁、几经修复,现存建筑是清朝复建。引申人物元好问,每年二月十五日老子生日,道教真元节这天,准有仙鹤数十只飞来落在亭台或道院,因此得名白鹤观。现在承担着文化研学的功能作用。

接下来,我们要去参观书院的上院。从中院到上院的台阶拐角处,设有砖雕“鲤鱼跳龙门”。上院是书院的主体部分,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昌祠,正门之上悬挂牌匾“秀容书院”,为上世纪80年代当地美术社工作人员石国毅所书,作为标志性符号保留下来。文昌祠共有三进院落,南北长约米,东西长约30米,地形不规则,一个“月”字形院落。前院有戏台,戏台为清代建筑遗存重建修葺。这座戏台,是供学子们读书有成后,劳逸结合,与山长、讲师们一起举行庆典活动的场所。

戏台房梁上的镂空木雕为“二龙戏珠”。据说,这个古迹在整个山西都极为罕见。戏台石基上,我们看到一个惟妙惟肖的小孩雕刻,小孩的捂嘴状,是让大家看戏时不要大声喧哗。

秀容茶园,以古戏台为依托,不定时有山西民歌、书画、古筝、茶艺表演等活动。这个台阶非常有意思,叫步云梯。从这里往上看都是台阶,但是在上面往下看都是平台,意味平步青云。前院因有古槐树,也称“槐树院”,寓意“胸怀大志”。中院因种有两棵枣树而得名:枣树院,寓意:早日成才。后院有古柏两株,又称柏树院,取“百年树人”之寓意。三个院落都寄托了对莘莘学子的殷切盼望。

从文昌祠向北,过厅门廊,进入六艺园。“六艺”指六种技能:礼(礼节、道德、价值观)、乐(音乐、艺术品鉴、修养)、射(射击、竞技项目)、御(骑马、驾驶、驾驭领导)、书(书法、古今融合以及人文科学)、数(算数、自然科学和理性思维)。六艺是周代贵族子弟人都要学习的六门必修课,后来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所以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都要求学习六艺,它包含古代学子乃至如今我们一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这个门叫旭日门,因为这个地方正对东方。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迎着旭日是一个很好的寓意。从这里,由“通天衢”牌楼沿坡而上,我们来到最高处,南有八角亭,北有六角亭,中有四角亭。

忻州古城,周长是九里十八步,将近5公里,城墙高是三丈六尺。秀容古城,从地图上看,像一头卧着的牛,所以也叫卧牛城,秀容书院就是牛头,我们看到的这两个亭子,正好是牛的两个犄角。

在六角亭这里,可以看到古城全景。

我们现在看一下城墙,刚刚从南门景贤门进来,东门叫永丰门,西门叫新兴门,北门叫拱辰门,中间叫明月楼,整个建筑分为两期完成。

西北部有一家民宿是个温泉酒店。

忻州古城,以“中国杂粮之都”为支撑,以五台山佛教文化为牵引,以温泉康养为升级,院子全部落成后约套,云集上千家商户,可容纳数十万人深度游、漫生活。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32亿。整个古城以及忻州全景都可以看到,这边属于老城区目前忻州是在向西北方向发展,主打概念为五台山下的自在生活。

玻璃罩起来的整个长城是汉代的,东汉年间的土炕长城。

八角亭低于六角亭一点点,也叫作望萱阁。据史书记载,当时忻州知州邱鸣泰,是个大孝子,江西人,因回家探望母亲路途遥远,公务之余便择高地思念远在江南的母亲。旧以萱堂代指母亲居室,感于知州的孝心,以此来命名。

这个院落,叫做“山长院”。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现在泛指校长。但是,山长一定可以做校长,校长却不一定能当山长。我们从这边下去,可以不走回头路,到这里我的讲解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ahgc/1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