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中村办双年展深圳城市进化论样本
时代周报记者程洋谢艺观发自深圳 从空中鸟瞰,有着多年历史的深圳南头古城被城中村所包围,而在改造前,南头古城与城中村并无二致,前来参观的游客,往往也败兴而归。 每一天夜里,建筑工人李世国像候鸟一样,都会回到这里。 对李世国来说,住在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低廉的生活成本,交通也挺便利。“上下铺,一个床位一天20元,加上一日三餐,每天的生活成本四五十元。”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最近,南头古城有了一些新变化。村里的门楼挂上了红色霓虹灯牌“祝您好运”,握手楼外墙刷上了鲜艳的涂鸦,涂鸦艺术楼下是小卖部,对面是潮汕砂锅粥;村里的广场经过了改造升级,连篮球场旁的看台也铺上了草绿色,装饰成草地。 一场艺术展—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将这里作为主展场,来自25个国家的多位参展人,将融合建筑、艺术和设计的作品搬到这里,试图为这个在市中心拥有众多城中村的城市提供更多可能性。 其主题是“城市共生”,重心落在了城中村的未来发展。 双年展总策展人之一、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孟岩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城中村与城市并存,代表着城市共生的一种形态,它提供了这个城市中相当一部分人居住在城市中心的权利。” 这不是深港双年展第一次探讨城中村发展问题。如果将时间倒回到5年,从首届主题“城市开门”到“城市共生”,双年展已经陪伴城中村发展12载。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教授钟坚对时代周报记者总结:“深圳是一个加速发展、加速递进,超过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的一个超常规的事件。”而深圳的城中村,亦如这座城市本身的发展一样。 城中村里的异乡人 在李世国的记忆里,半年前的南头古城还是挺“城中村”的,村里的广场上堆着垃圾,巷道狭窄昏暗,抬头往上看是典型的“一线天”,一楼幽暗的房间里亮着灯,有人在打麻将。 而经过改造升级后的书院广场、十字街广场、报德广场等公共空间,在重新设计的同时,增加了休憩位置,吸引了不少周边村里的居民前来参观。 在本次双年展的设计上,策展团队花了很多时间在做城中村的这些公共空间系统,希望借此提升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孟岩解释说:“城中村聚集了很多人,其实他们住得很密集,但是他们的人心很远。” 孟岩觉得,好的状态就是一种共生、是一种平衡,类似香港的“混杂”,既有很高大上的国际化写字楼和公寓,也有路边摊和非常小的劏楼,有很多普通人可以消费的集市。 链家年发布的《深圳租赁》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万人依然居住在城中村,占深圳人口的52.9%。 近40年来,随着深圳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口涌入城市,当地居民看到了城市化带来的土地红利,以“种房保地”的形式与政府争利,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城中村。而正是城中村的存在,给城市的新来者和低收入群体,提供了落脚点,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融入城市,且提供了一定的庇护。 随着双年展最终决定在这里举办,村里的环境陆续有了大的改善,不过房租也涨起来了,原本四五百元租金的套间,涨到了元。 重新发现城中村 南头古城只是李世国短暂的落脚点,而城中村最大的便利之一就是离市区近,找活干方便。 在孟岩看来,的确是城中村提供了机会给这些初到深圳创业的人,而许多城中村位于市区较好的地段,又因此具有了很高的开发改造价值。 在成片城中村里,鲤鱼公寓有些特殊,深圳前海鲤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南头古城开发这个公寓,看中的正是古城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其品牌总监王靓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深圳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增量的市场慢慢转到存量市场。做存量物业,就是赋予它应有的价值。像南头古城多好的位置,但就是破破烂烂的,我们会做更新,赋予它一些新的价值。” 据《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年)》下达深圳市年的建设用地规模,还有50公顷(0.07万亩)净增建设用地指标,但部分地区建设用地总量已接近或超过年规划控制目标数。 城中村是深圳城市更新的主要阵地。钟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深圳的总面积不到0平方公里,是北京的1/8,天津的1/5,上海的1/3,广州的1/3。”他认为,只有通过旧城改造,把城中村慢慢地按照现代化城市格局去加以改造,才能够承载更多的产业和高速的人口增长,“深圳就处于这个状况,它是第二次城市化”。 另一方面,孟岩认为,很多人觉得南头古城的价值与其他城中村无甚差异,但恰恰是这些普通的厂房,很普通的民居,成为了这一段历史的时间和空间、社会和文化的样本,更是完整呈现了将近40年的另类城市化进程,它是历史的“物证”。 不要过度消费城中村 漫步在南头古城街头,双年展导览员谢妍会惊叹于古城的变化。 谢妍是本地人,走在改造后的南头古城,她发现街道宽度特别适宜步行,饮食文化多样并且传统,东门的早市是一景,市井生活重生迭出,童年记忆扑面而来。 激活破旧街区、老旧厂房,使之呈现新的可能性,是双年展的一个目的。孟岩说:“从双年展的历史来看,两届选址都在华侨城,之后在市民中心,然后在蛇口,都在直面时下的问题。从城市中心走到城市边缘,每一届双年展都留有城中村的痕迹。” 梳理双年展的历程不难发现,城中村历来是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ahgc/11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深圳民俗文化成新宠假日经济潮起来
- 下一篇文章: 深圳免费网红打卡景点文天祥祠,他的那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