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ldquo新生rdquo
鐧界櫆椋庡摢瀹跺尰闄㈡瘮杈冨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60310/4784646.html 本报记者郭航报道 年6月18日,云南省委、省政府丽江现场办公会提出:“瞄准高端化、国际化方向,高水平、大手笔全面重塑丽江旅游,高层次策划、高位推动、高水平建设,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省级层面的精准定位,给坐拥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丽江赋予新使命。作为当地文化旅游核心品牌的丽江古城顺势而为,全面重塑文旅新业态,不断注入城市新内涵,这座始建于宋末元初的古城,在经历多年的风雨洗礼后,蝶变“新生”。 人们三五成群,从不同巷道蜂拥而至,涌入四方街。 运气好,赶上打跳的纳西阿妈阿爹,大方的游客走上前,手牵手,在悠扬的笛声中跳上几圈。最不济,也可以跑到太阳伞下小憩的阿妈面前求个合影,让纳西族“披星戴月”的形象与自己同框。 每当游客端起相机,80岁的纳西阿妈和桂花总是一脸慈祥的笑容。她和其他几位纳西阿妈一样,早已习惯于这样的日常,都喜欢被游客众星拱月般地围着,觉得“人少心里就不好在”。(云南方言:难过) 老阿妈们都是丽江古城的原住民,她们在土木房子里长大、婚嫁、生儿育女,经历过地震,见证了奇迹。她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傲娇地摘下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全球最具魅力旅游城市”等30多项桂冠,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这辈子能看到古城繁华似锦,已无遗憾。”每天,和桂花打跳完毕,纳西阿妈都会静坐于四方街,看人来人往,观云起云落。令她欣慰的是,一度被低端商业蚕食的古城,正在慢慢恢复该有的模样:纳西元素多了起来,历史遗迹得以重现,东巴文化融入街区,外来文化碰撞融合…… 大水车。王雪摄自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丽江古城魅力不减分,文化不褪色,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尤其在年以来,面对饱受诟病的市场秩序和“过度商业化”的质疑,丽江古城从严根治顽疾,加快内涵式转型升级,持续导入新兴业态,将各类文化元素植入游、购、娱、住、行等各个环节,为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添彩增色”。 巅峰破局 高亢的民谣,哗哗下肚的酒,鼓点声划过粗粝的石板,爬上台阶,潜入人的五脏六腑。 人们的嬉笑声、潺潺的流水声、卖糕点大妈的吆喝声、年轻情侣的打骂声……各种声音混杂,满是市井烟火气。 这,就是丽江古城。 从闭塞的西南边陲小城,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丽江的成长轨迹有着清晰的时间线。 在官方的表述中,年是丽江旅游业的元年。这一年,云南省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召开,提出“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发展思路。丽江于当年将旅游业定为“先导产业”,摸索了两年,但成效甚微。 转折发生在年,丽江发生7.0级地震,国内外媒体的报道,揭开了古城神秘的面纱。同时,政府利用灾后重建之机,开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宾馆、酒店、机场、道路等等,一一落成。 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游客稳步增加。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召开,又为分会场丽江带来第一次客流高峰。年以后,丽江开始作为一种有雪山庭院美景、有阳光音乐咖啡的慢生活目的地备受人们青睐。年,丽江古城被评为国家5A景区,从此,这里再无“淡季”,常年游人如织,高峰时期瞬时人流量高达25万人次。 数据显示,从年到年,丽江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从.4万人次增加到.35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8.7亿元跃升至.26亿元,站上历史高位。 但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丽江遭受严重影响和巨大冲击,一度按下“暂停键”。加之旅游业高速度增长带来的欺客宰客、打人事件等乱象,一个个负面新闻把丽江推向风口浪尖。年,国家旅游局对丽江发出严重警告,限期6个月整改。 巅峰之上的丽江开始反思:用铁腕治理旅游市场顽疾,用温暖化解游客的不满和投诉,用多元文化吸引游客来了再来、再来就不想走。 丽江开始“刮骨疗毒”。年,丽江市委、市政府公开承诺“保证旅游市场两年内完成凤凰涅槃、化蛹成蝶”。三年来,丽江始终保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高压态势,不断落实“1+5+N+1”旅游监管模式和“1+5+14+X”旅游投诉快速处理机制,严惩侵害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破坏旅游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旅游市场环境趋于规范,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舆论氛围基本向好,品牌形象得到修复,“旅游革命”迈出坚实步伐。 尽管声誉受损,但丽江仍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爱之深,责之切,大家对丽江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ztgc/8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保利和光尘樾rdquo
- 下一篇文章: 组诗丽江系列之古城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