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上吉他自弹唱,夜色柔和、琴声悠扬

对湖南的印象,源自超人气的综艺快乐大本营;对张家界的印象,源自韩国人对其山的热捧;关于天门山的玻璃栈道,是源自综艺《我结》中曹璐那期的镜头;对凤凰的印象,则和多数人一样源自高中必读书目《边城》及观影。

登山最怕遇上大雨,于是一改以往提前大半个月订好机票的惯例,看天气决定目的地。等到行前查过天气,提前一天才订火车票。受《一只狮子在巴黎》的影响,我决定像主人公一样,尝试乘坐绿皮火车并在火车上过夜,之后直接从最后一站凤凰直接返回,无需往返张家界机场。

假期前一个周日,在图书馆搜索有关湖南的旅行书籍,不幸几乎找不到,这种情况还是头一回,不清楚是湖南太冷门导致相关书籍稀少,抑或太有名,相关书籍都借出了。二度浏览书架时,才发现仅有的一本《湖南》,看着其他省市丰富的图书资源,张家界这一目的地的选择不曾动摇。

刚上火车,找到床位,邻座大姐便上来问我,可不可以和她换床位,方便她照顾老人和小孩。我表示不熟悉规则,她说已提前问过工作人员,只需我同意就可换位子。于是我跟着她穿过两节车厢,来到她的床位,未免我错过站,她又帮忙让乘务员备注了下我的到站信息。在选座时,火车系统如果提高周到度,优先安排看护者和被看护者坐席紧挨就好了。

动荡的车厢里,走动的人们互相谦让;爬上中铺躺下,原来这就是绿皮火车、火车卧铺的感觉。不一会儿,灯熄灭了,乘务员过来提醒大家睡觉时间到,一瞬间好像回到大学寝室,不同的是,醒来将转移到另一城市,离江浙越来越远,离湘西越来越近,旅行的实感无限膨胀开来,颠簸的车厢渐渐寂静无声,枕着新鲜感,安然睡去。

?

Day?1?武陵源之十里画廊

到站直奔武陵源而去,抵达旅店已是下午,老板热心地介绍景区游览咨询,并告知把我原本预定的单间升级成双人间,看着大厅的K歌设备和餐厅丰富的藏书,需要在两者之间做抉择……

放下行李,步行到景区,将下午的时间交给十里画廊。行驶山间的观光车窗外,是绿树掩映的世外桃源。和观光车上同时下车的一对母女同路,开始了闲聊。女孩说自己来自上海,正处于实习期……当我聊到最喜欢的山是黄山时,女孩表示自己老家安徽,但从没去过黄山,观赏近处的风景相对来的轻松,于是有时反而不如远方来得那么吸引,正如杭籍人士没去过甚至没听过天都城,也正如泰州出身的我听过李上水中森林却不曾考虑过去一探究竟。

走着走着,一只野猴端坐身旁的栏杆,旁若无人地啃食着游人的奥利奥饼干,三两下包装袋见底,野猴开始顾盼行人。我们走过时,野猴直盯女孩妈妈提着的包装袋,女孩妈妈惊慌失措,包装袋掉落地上,不敢捡起,经过的旅客帮她捡起并递给她,猴子同时凑上来,以惯犯的动作抢走了她的包装袋,一溜烟窜上对面的大树,娴熟地打开零食袋,开始咀嚼。山中无老虎,它就成大王。

来到猴林,摊贩们不断吆喝着:“拍照了,只有这里可以喂食猴子啊,争取机会……”野猴这时沦为赤裸裸的牟利工具,乖乖坐等游客前来投食,屋檐上的猴子张望着来往游人,游人“卡擦”声不断捕捉着猴子或警惕或茫然的神情。

离开猴林,为同行女生拍了些照片,指导其进入状态的同时按下快门,她说我给予指令的语气果断,让人一接收就会执行,我想了想,或许是习惯使然吧。

放眼周围的高山绿树,为首日的出游画上完满句号。

抵达旅店,将读物弃之一旁,回大厅点播了几首曲目,上学时周一刚好是Karaoke活动课,放假开始,观众变歌者,无论何时何地,音乐是永远的恩赐。

猴胆包天

山登り途中

突然猿を大発見

可愛すぎると思ってる 

近づくと全然怖く無かった

あいつは観光客のお菓子を全部食べちゃった

隣にいるばちゃんは凄く驚いた顔で

いきなりバックを落としちゃった

拾う勇気さえ出しなかった

結局:猿さんが勝ち

?

Day?2?百龙天梯——袁家界——天子山——杨家界

第二天的武陵源之游,乘坐百龙天梯时,在拥挤的人潮里用手机翻阅着朋友刚发送的《小手》原版内容,打发排队以及闭塞空间里的时间。出了天梯,便是精华景观,游人争相在阿凡达取景处摆姿势留影。从高空俯视,深不见底的群山之间,青草绿树恣意生长着,宛如一幅娟秀的古画,让人啧啧称奇,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在栏杆旁看景,一不小心就会被提醒:“麻烦让下,我们拍个照。”挡住他人的镜头,或许应感抱歉;然后挡住他人眼前美景的凹造型者,却理直气壮,无丝毫抱歉之神色。说到底,在有的人看来,人像始终要紧过风景。

不一会儿,下起了丝丝细雨,行至高峰观景台,传来导游的叮咛:“小心手机啊,拍的时候抓紧了,这底下不缺你的手机,什么牌子都有——苹果的,安卓的……”陡峭的山岩间,一不留神,的确容易坠落,西湖专门打捞游客不慎坠湖手机的捞哥在这里却不存在,因为手机再怎么重要,都极不上人身安全。

细雨给山石平添几分朦胧,在人来人往的狭小观景台细赏眼前的绝妙画作,周围是摆过姿势就自觉让位的游人。突然,传来一声呵斥:“这里还能吸烟啊?这片山林要是烧了该怎么办啊!”顺着老人的视线望去,一位中年人正叼着香烟往这走来,大伙儿都连连附和:“对啊,这儿不能吸烟的。赶紧熄掉!”中年人不好意思地止住脚步,取出香烟,灰溜溜地打转而去,老人生气得补充:“这么大个人了,没点分寸!”旁人道:“对对,大爷您教育得是。”景区大了,各样素质的旅客都有:乱扔垃圾的、攀折花木的,成年人在这一方面似乎应该多像儿童学习,让“环保”不单单沦为一句口号,眼前瑰丽如斯的风光,值得我们加倍呵护,而非破坏。

来到天子山时,雨势渐大,雨中的山岩被纯白笼罩,仿佛梦境。雨后呈现眼帘的是最美一帧,云雾缭绕山间,多亏了这场雨,我们此刻才得以感受这人间仙境。眼前国画般的神奇景致,把记忆拉回三年前黄山同样的雨后奇观,似曾相识,今又重温。

回旅店途中,途经韩式料理店,用餐间隙,归来的店主和店员说着韩语。原来,他们是朝鲜族的,由于读书时在韩国学校,课程都是韩语授课,汉语不如韩语好。虽说如此,以一门外语作为方言还是相对讨巧的。

?

Day?3金鞭溪——黄石寨

雨下了一整夜,起床时发现雨势不减,在昨天的同家餐馆用过早点后,再次出发武陵源。

金鞭溪入口处,是热闹的人声,野猴在人群中张望着,面无惧色。停在亭子旁观望端坐亭子栏杆上啃食中的猴子,突然,猴子窜到我的肩膀,始料未及的负重以及恐慌让我喊出了“No!”,它识趣地窜到旁边的树干,一下子,不清楚它本意是对闯入其地盘的人类宣示自己才是这里的主人,抑或纯粹把我的肩膀当垫脚石,不变的结论是:论胆识,我甘拜下风。希望它们在这片净土上永远逍遥自在,不必向游人卑微乞食。

打着伞,继续深入金鞭溪,人声渐弱,不见了入口处嘈杂的观光团队以及导游热情的嗓音,得已谛听山林间哗哗的溪水声,自然之音洗涤着先前的芜杂人声,抬头便是飘渺云雾,呈现昨天高峰处仙境之外的视觉美感。推测是因为昨夜到现在一直下着雨的缘故,游人稀少,于是我得以和这片激发想象力的山岩独处,看着劈山救母、千里相会等等介绍,静听峡谷诉说那一段段传奇。移步异景,喜不自胜。

转山转水,行至午后,抵达大氧吧广场,瞬间恢复了入口时的热闹,紧接着去往黄石寨。

小众景点有着大众景点不具备的风韵,小雨中的黄石寨宛如藏身河蚌的珍珠般低调,只待游人来一探究竟。松石、花草、细雨、云雾、鸟鸣……一切美好的意象搭配成了眼前绝妙影音,沉浸美景的游人几乎忘了前行。

?

雨天行山苦乐参半

先是雾气封闭视野

前路愈发扑朔迷离

渐渐飘渺的云雾笼罩山石

浮浮沉沉??聚拢散开?游移不定

云海赋予山林幻真千变的姿态

朦胧写意的山水画就此铺陈眼帘

雨滴静静地挂在垂悬峭壁的枝头

霎时清亮的三两声啼叫隔空飘过

?

从景区回旅店的大巴上,一乘客和司机打听会不会途径**酒店,司机回答“不知道”,乘客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可是司机啊!”“我刚当司机,所以不熟悉。”碍于该司机作为新手的特权,乘客一时语塞。新入行的人,总是在不断摸索、试误中得到长进,越来越熟悉规则,直至游刃有余。比起从不敢尝试的人,用于犯错的人无疑值得敬佩。

傍晚,直驱天门山。入住后,顺着店主的指向觅食,看到几家餐馆。进入一家准备先看菜单在确定是否在这家就餐,不料迎面走过的小男孩高呼:“妈妈来客人了”,不好意思让孩子的热情落空,于是我当即落座点餐。美餐一顿后离店,屋外面对面坐着边谈笑边捏面团玩的兄妹俩。

回旅店后,读着周游多国的店主所写的书、看着其拍摄的照片,听其陈述自己学生时代因反击欺负他的高年级同学而遭退学的旧事,以及年前在海边九死一生的经历……店主聊到打算好好学英语,可以提高业务水平,于是推荐了一些资源给他,希望历经沧桑的人有朝梦想成真。

?

Day?4?天门山——凤凰古城

用过早点,餐馆老板赠上一杯豆浆,提示游览天门山两三个钟头就够了,叮嘱我不要这么早(雾气重的时候)出发去天门山,否则花了钱去到山上,什么也看不到。

可能前两天的游览已经让我倍感满足,于是不计较是否会因雾气错失最佳观感,直接去往景区。

天门山太过热闹,穿梭在成群结队的旅游团之间,预感天门山的游览体验不会超过武陵源。

近景区,首先跳入视线的是成片的旅游团,取票后,排在冗长的队伍里,队伍前的人拿着手机录制着眼前摩肩接踵的“盛况”,过了许久,总算坐上索道。随着索道徐缓上升,外面的山景也尽呈眼前,俯看下去,葱绿间是阡陌交通……

下了这个世界最长的高山客运索道,抵达山顶观景区。完善的设施给人感觉更像休闲公园,游客在此休憩、用餐。迎着冷风,走在栈道上,季节好像一瞬间切换至严冬,未提前做好保暖措施,只能在撑起伞挡风的同时加快脚步。远离吵闹的人群,攀爬着来到顶峰,建筑的粗糙感让人失掉了多做停留的兴趣。往回走去,直至玻璃栈道处,区区几步的空中漫步,由于晨雾的笼罩,脚下除了青草之外,几乎无可见,同时规避了恐高情绪,轻松地走完。身后的游客不敢相信:“怎么这么短啊?”慕名而来的人难免对此抱有最大期望,以至于亲身走下来仍觉得不够尽兴。无论余音绕梁的回味,抑或曲终人散的落寞,都是我们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形式。

穿过休息区嘈杂的人群,乘坐穿山电梯,移步至观景过道,淅淅沥沥的雨声被人声漫过,天门洞处,是排成一队队、举着自拍杆留影打卡的游客们。他们争先恐后,不时地提醒其他游人挡住了自己的背景,殊不知,他们挡住了其他人原本的静好风景。

天门洞过后,垂头望下去,是阶天梯。飘来导游的一句“勇士可以挑战一下天梯”,由于时间尚早,我扶着栏杆,小心翼翼地放下步子,走在瞬间减少的游人中。遥望下方终点处,台阶的艰险使这段路程变得愈发漫长。尽管如此,坚持走到底的信念却不曾动摇,因为挑战以及战胜自己应是无限美好的体验。渐渐的,离终点越来越近,恐惧感也随之消退,直至踏上平地,回望刚迈过的一阶阶,从恐惧至庆幸,最终回归平静,这也是每当艰难险阻出现时我们的丰富心理历程。

挑战成功

走在玻璃栈道上

恐惧被浓雾驱赶殆尽

脚底一镜之隔的草

顽强过寒风中颤栗的人群

由天门洞下台阶

其陡峭令人望而生畏

每一阶都走得像在学步

心惊程度不亚于遭野猴猛窜上肩

站在平地回望过去

刚跨越的是艰险天梯

也是自我设限的心墙

?

去往观光车的途中,山间空悬的枝杈和远山连成一幅幅水墨画,山岩间不知名的花儿静静开着,或迎接着满眼憧憬的抵达者、或目送着行色匆匆的归去者。

观光车候车处,成团的人清点并等候着其团员,进入长队,我问道:“这是一个团的吗?”“对啊,你的团呢?”“我一个人。”于是,留着身后长长的等候队伍,坐上了余几处空席的观光车——?之所以选择独行,是看到其高效与宁静。

下午,去往凤凰古城。沿着导航来到街边,车站位置较偏,于是我和擦鞋匠打听方向。他们却先纷纷发问:“你定好凤凰的旅店了吗?”“定好了。”上来一位拉生意的人,不厌其烦地推销游览套餐。于是我放弃问路,自行摸索着来到车站。

车行驶在绿水青山间,抵达凤凰城,已是傍晚。破败的车站,没有完善的指示牌,下了站的乘客们纷纷不明方向,我取过行李,根据手写的大字走在石板小路上,总算出站。

走在凤凰景区,最新奇的是妇女们背着竹篓,小孩立在里面。回想起之前在天子山听到的导游和游客的对话“你们孩子都系身前的啊?在我们这,孩子都放背后的篓子里”。放在身前,是出于安全角度;放在身后,多是出于行动方便考虑。篓子里和大人言语着的小孩欢快地笑着,这片土地,没有我所熟悉的那片土地上大人们的戒备与防范、似乎那些罪恶绑架只存在于警匪片中。在这里,无论是稚嫩的脸庞、抑或皱纹生长的面孔,无不洋溢着淳朴洒脱的笑。

走在石块铺就的大道上,穿越时光,两旁是灯火通明、外观古朴的餐馆、饰品店……

下台阶,抵达旅店,经过茶室,旁边是书架。搜书时,店主一句“那些都口水书”,递来一本王阳明,我直言不感兴趣,而且太厚,不够时间读完。他又进屋找出另一本《艽野尘梦》,一看作者“陈渠珍”前所未闻,粗略翻过,全书属文言文形式,断定时间仓促读不完,想着另找一本,无奈店主极力推荐手里这本:“两天肯定能读完,看你戴副眼镜,像个文化人,才推荐给你的。”于是收好:“架子上的书看似不多啊!”“以前我每间房都放书,后来慢慢不见了……就剩这些了……”跟随店主来到我预定的房间,由于连日下雨,这间室内闷闷的,于是换了顶楼的一间。

放下行李,出门继续走在先前的古道上,观望着热闹过白日的夜晚。眼前的城门和南京夫子庙、老门东的氛围相近。凭栏眺望空中楼阁,远处山间的灯光装饰闪烁着明媚的光芒,眼前的夜景让人只想忘却俗务,投身无边的醉梦笙箫之中。

穿过缤纷多彩的冰淇淋店、香辣扑鼻的小菜专卖店……转角右拐下阶梯,便是灯火通明的沱江边。一一经过了长沙臭豆腐的招牌、玉米饼磨坊、烤鸡炉、炸河虾铁架……美食是夜市永恒的主角,始终没尝试过臭豆腐的我只尝了尝香甜的玉米饼。沿着波光粼粼的沱江走去,眼前是古装剧般的场景:吊脚楼倒映在江面,一艘艘承载着异邦人对旅途之美好憧憬的船筏划破平静的水面,驶向夜幕下的远方。近楼台,传来悠扬的吉他声,登上楼台向下望去:来此休闲的钓鱼者正挥着鱼竿准备垂钓,驻唱歌手端坐江边月亮椅上深情自弹唱着“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地转个不停”,舒缓的唱腔让人感叹此时此刻的美好,这一刻即是旅行者梦想实现的一刻,同时让人想到海外疫情,期待明天会更好。同时,收到远方朋友遥寄的自弹自唱版歌谣,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共有一个吉他梦。继续漫步至复建的宝塔旁,远看格外夺目光鲜的宝塔近看却“划痕累累”,蜘蛛在空窗里结起了网,透过窗口望去,是金光闪闪的江面和徐缓的行船。

回到旅店,洗完澡后翻看着《艽野尘梦》的简介、插图,确信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虽不及一些必读书目有名,却更值得玩味。

?

Day?5凤凰古城

早晨,享用过当地牛肉米粉,开始了一天的旅程。信步走在笔直的道路上,路旁背着篓子的妇人和篓子里的小孩再一次吸引了我的目光,其他地方难见到的场景在这里成了寻常画面。走在巷子里,穿过古城民居,一砖一瓦、一花一草细述着这里的历史沉淀。街巷里是各式旅店、餐饮店、饰品店,转几个弯,继续前行,便是昨晚和江面交相辉映的宝塔。走下石阶,经过写有标语的路旁。标语均包含“中、英、法、韩”四个语种,默念出来,发现机翻的痕迹。前方坐着一位苗族奶奶边进行手工织物边向路人叫卖,头上的黑色高帽子格外抢眼,似乎可以充当丰收季盛放果蔬的工具。如果说西子湖淡妆浓抹总相宜,那么大水车下的沱江则气势磅礴,宛如一曲激昂赞歌。行至冷清的民俗风情展馆,陈列着各式面具、介绍当地相关信仰与文化传统的图片资料,规模虽小、内容充实。

穿梭在石板路上,城墙边沿,石桥上,饱览着古城建筑,细数倒流的时光。沿江漫步,迎面一张熟悉的面孔——旅店老板领着一位游客逛到这里。招呼过后,老板让我走在前面,我想走回后面慢慢看,老板半开玩笑半严肃的命令语气:“走前面我可以保驾护航。”一小段路后,在上下路段分隔地段放慢脚步,和他们道别,走在底下继续慢慢欣赏吊脚楼的旖旎风光。每个人节奏不同,与其委曲求同,不如自由迈步;独行之际,才有机会眼观风景,耳听心声。

走在跨江桥面,一对身着苗族传统服饰哐当作响的女孩过来让我帮忙拍照,于是我给她们指令,帮她们定格了几组默契的合影。正午已过,我走到了修建地段,攀上城楼,出了城门便是便捷的现代化街市,用餐过后回到古城,落座沱江旁观景,一群身着来自云南的身着壮族传统服饰的奶奶们正拍着集体照,她们简短的衣裤比苗族镶金带银的头饰、席地长裙多了分干练,同时少了分温婉。卖花的小贩经过,逢游人必问需不需要花,买过的客人拍完照后也吆喝其余同伴买,为了录集体视频。我吃完橙子,起身去往另一个方向。

半天的信步闲游,几乎转遍了每个角落,来到沈从文纪念馆。购票进入后,看到的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陈列,本身个人对沈的作品就不像对林语堂、郁达夫等那样爱不释手,不禁回忆起郁达夫纪念馆的充实,沈馆相形之下逊色不少。同时回忆起旅店老板贬斥沈从文的话语:“小学水平,他写的东西里面你有看到多少四字成语吗?”读完《边城》,不曾收获翻过《艽野尘梦》寥寥几页的惊喜,“陈渠珍”这个名字虽不如“沈从文”大众化,但前者无疑更符合我的阅读口味,自行列入必读书目。

出了纪念馆,经过书吧,安静的氛围,浏览过书架,没发现勾起阅读兴趣的。

来到临江餐馆,边望江边品尝着美味的鱿鱼、炸虾、冰淇淋。江上行船上的船夫唱着嘹亮的歌,不知不觉已是黄昏,眼前的山水美景、佳肴香颂让人沉醉其间,久久不愿苏醒。

?

Day?6归程

?

临行还书时,店主问及有没有读完,我抱歉不够时间读完,但感谢其推荐,接下来会续读。他泡茶为我践行,主修史政的店主讲了很多我不关心的政治类的话题,听后一些之前不解的问题豁然开朗。临行时,再次感谢店主的好书推荐,他交代这书偏冷门,读完可以再给我推荐其它的。好书是不可多得的,其精彩之处荧屏效果往往无法代替......旅程虽渐入尾声,阅读之旅却刚开始。

候车时,和补课结束的五年级学生聊天。手握气球的女孩最喜欢的科目是英语,梦想是当老师,数学老师,但怕自己知识不够。“只要你爱学习、多读书,肯定可以的!”“你是学生吗?”“我毕业了,但也还在学习。”女孩和我讲述班上的英语老师已经换第五个了,可能因为老师发现学生越来越不怕他们了;同学们私下抱怨班主任布置作业多,作文里又都写她很好,口不对心;科目老师偶尔互相还课......车来了,女孩上前排着队又突然调转回来我身边:“姐姐,我把气球送你吧,怕会挤爆!”渐远的女孩四度朝我挥手告别,那一刻隐约看到了她微笑般灿烂的前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ztgc/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