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33/
当我们驱车去鲁兰古城遗址时,已是傍晚,气温偏低,天气阴沉。下了国道,穿过集镇,过了鲁兰桥,不远处便是鲁兰古城。遗址上种着大白菜、元荽和小黑菜,农民正在苫盖塑料薄膜,气象预报今夜有雨夹雪,局部中雪。鲁兰古城东邻鲁兰河,西边埝河,北高南低。遗址边上贴着村庄,地上是菜园,几处农舍压在遗址上。黑坳的土地看得出挺有肥劲的,大白菜长势良好,老农像是知道我们的来意,说:“是看古城的吧?”,看来此地不少人来过。陪同我们的东海县博物馆朱馆长说,年这里出土了稻的粳亚种,装在小罐里,据测已有三千多年了,这里可能是先人的稻作区。鲁兰古城能发现稻的粳亚种意义非凡,三千多年前正是我国西周时期,先人能在此种植水稻,说明那时的苏北气候要比现在暖和吧?那近旁的鲁兰河,虽是冬季,流水潺潺,河面宽阔,是能够满足水稻需求的。多年从事考古的朐海书院刘凤桂院长,在黑土地里拨拉着,高兴地捡起块红色陶片我让看,说上面还有绳纹哩。鲁兰古城位于东海县驼峰乡鲁兰村,较早对鲁兰古城遗址进行过初次调查,是在年5月,由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徐州地区分队负责,那时测量古城遗址面积尚有约多平方米。遗址上散落着大量汉代陶豆、筒瓦、陶缸残片,以及商代绳纹灰陶、罐等器物残片,还采集到穿孔扁石斧。据《隆庆海州志》记载:鲁兰城在州治西北七十里,筑时无考。鲁兰古城建于何时史无记载,从发现的商代残留器物碎片看,至少是商代吧?年3月南京博物院对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了铁锛、铜鱼钩等生产工具,出土了陶豆、陶碗、陶陀螺、铜环、五铢钱等生活用品,还有铜箭镞、铜弩机等军事器具。在遗址的下层发现有双翼式铜箭镞、圆口矮颈陶鬲等西周典型器物,南京博物院考古队认为是西周早期。考古队还发现一口水井,直径有1米,深约3米。这与西周时多采用土井不同,此井壁用方形石块砌成,形制规整,不仅清洁耐用,而且是进步了不少。伴着下层出土的还有石斧、石镰、骨凿等具有新石器时代特征的器物,说明这儿万年前曾有人类生活过。翻盖塑料薄膜的老农凑过来说:西边曾挖出过古墓,人骨旁有一把子铜箭头,说不定是背箭袋的。朱馆长笑了笑,他说在古城西面确实发现过古墓葬,有7座墓,大概是墓葬区吧?两男四女,还有一座是婴儿墓。埋葬都很简单,用芦席裹尸,头朝东脚向西,仰面直肢,两手放在前面。不过从发掘来看,两男子一个身高厘米,一个厘米,平均身高·5厘米,四女子平均身高也有厘米。那时生产力低下,食物有限,营养不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身高呢?是个例吗?值得考古人员研究。也许仅靠发现的7座墓葬,挖掘的两男四女,难以说明问题。想那鲁兰古城从西周至两汉,至少应有千年吧?千年间有多少人在此生活过?又有多少人在此生生死死呢?历经千载不应就这7座古墓,附近还应有更多古墓葬群,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有答案。我问为什么不立文保碑石呢?朱馆长很是无奈,遗址地处村边,古城地上建有民房,城郭破坏严重,难见遗形,上报困难。那位老农过来,指着那约有5米高的老树说,原来古城就有树梢那么高。66年那期间无人管,附近村里人建房取土,还有的拉土撒到地里,说是城墙老土有肥性,很快一座城挖没了。东海县现已发现的古城遗址有5处,鲁兰古城是年代最早的。年省文物局“苏北地区汉代古城遗址调查与保护”课题组,通过对鲁兰古城勘探调查,发现古城是在城垣四角埋士夯筑,四面城墙用挖掘护城河的土堆垒而成。想那多平方米的土城,在那生产力低下的多年前,要用多少人力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建成呢?保存了年的古城遗址,历经朝代更迭,战争攻伐,自然风化,直到60年代城墙还有树梢高,而几十年后荡然无存。参阅资料:《隆庆海州志》南京大学出版社《东海境内的三座古城遗址》朱磊图片选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ztgc/1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