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族群语言的使用是语言景观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为例,考察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景观中的语言生态。调查发现,多语言使用是当地语言景观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是旅游商业发达的新华街明显高于政府机关所在的福慧路,语言使用更具多样性。中文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城市语言景观中是主导语言,其使用比例和凸显性均为最高。东巴文虽然凸显性并不强,但作为一种濒危语言,以及一种作为文化资源或者旅游资源开发的纳西族的书面语言,在排序及使用比例上构成了当地极有特色的语言景观。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语言景观中的使用也十分普遍。调查结果真实反映了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某种代表性的城市语言景观中语言使用的基本状况。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景观;语言使用;东巴文;凸显性。

一、引言

在过去的十年里,语言景观研究是国际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景观研究近年来才开始(如李贻;尚国文、赵守辉a,b;徐红罡、任燕;李丽生等)。李贻()曾对广州市北京路的语言景观做过简单调查,但此调查无论从方法还是所获得的结果来看均较为粗浅。田飞洋和张维佳()从全球化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北京市学院路街道双语路牌中英翻译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把全球化社会语言学视为语言景观研究的新理论,但他们的研究应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景观研究。尚国文与赵守辉(a,b)对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和方法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对语言景观的分析维度与理论构建进行了讨论,这对推动中国国内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后,徐红罡和任燕()从旅游学的视角,以丽江束河古镇青龙河为界的东岸和西岸为调研地点,探究了旅游对纳西东巴文语言景观的影响。李丽生()在对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的缘起、功能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语言景观研究中的常见主题以及对我们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启示。俞玮奇等()从语言景观学的视角,分析了国际化大都市外侨聚居区的北京望京和上海古北两地的语言景观状况。王克非和叶洪()从多语路牌与国家政策、身份等三个方面对北京市内三个繁华地段主要街道的语言景观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张媛媛与张斌华()则研究了澳门回归祖国后城市公共空间中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尽管如此,总的来说,国内对语言景观这一新兴领域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根据我们的多途径文献检索,国内尚未有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城镇语言景观的研究。

本文对以旅游闻名于世的云南省丽江市大研古城的语言景观中的语言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地处西南边陲的丽江古城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等美誉于一身,是享誉国内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里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纳西族,而纳西族的书面语言东巴文,是国际上唯一的活象形文字,属于濒危语言文字,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为了东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年6月设市之前,丽江颁布实施了《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巴文化保护条例》,但对东巴文的使用并无专门条例或政策。直到年8月,丽江市颁布了《丽江市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才对旅游经营场所的语言文字使用做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而年3月起新实施的《丽江市旅游管理办法》,则对东巴文等语言文字的使用无任何规定。对丽江古城区内部分街道的语言使用状况进行调查,一方面有助于人们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的语言景观,掌握更多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更重要的是,调查结果可以为反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实践,为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持语言生态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地点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下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永胜县以及华坪县,是纳西族、汉族、白族、藏族、普米族和彝族等多民族聚居区。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纳西族人数占其总人口的约57.5%(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本项调查选择丽江市古城区的福慧路和新华街。福慧路是古城区亦是大多数政府机关的所在地,起于民主路止于西安路,而新华街是丽江古城历史较为悠久的街道,也是古城里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临近古城的中心四方街,起于古城口止于黄山上段。具体研究路段如图1与图2所示。

(二)研究问题

本项研究主要调查以下几个问题:所选的两条街道上语言景观中的语言文字使用有哪些种类?使用单语(中文、少数民族语言)、双语(中文/少数民族语言、中文/英文、少数民族语言/外文)、多语(中文/少数民族语言/外文)状况如何?双语与多语的语言使用顺序有哪些特征?各种语言的使用凸显性特征是什么?图一福慧路研究路段

图二新华街研究路段

(三)数据的获取

语言景观研究中,语料收集最主要的方法是拍照,而数码相机的普及使数据收集变得较为简单易行。本研究的数据样本来自对福慧路和新华街两侧标牌的穷尽性拍摄,图片是在年11月26—29日间由两人共同拍摄的,共拍摄到张各类标牌照片,其中福慧路张,新华街张。由于国际上对语言景观研究中的语言标牌的分类标准尚未形成共识,本项研究的分类标准主要参考CenozGorter()所采用的方法,即每一个独立的单位或机构(并非每一个符号)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单元。此外,还参考了SpolskyCooper()的分类法。本项研究的语言标牌所获数据分别为,福慧路总计个分析单元,新华街共计个分析单元。

三、调查结果

(一)语言使用种类

语言景观中的语言使用种类和数目在我们所调查的两条街道上有显著差异,表1为统计数据。从语言使用种类来看,丽江古城区政府所在地的福慧路,超过五分之一(22.3%)的标牌语言为单语,约四分之一(24.0%)为双语(如图3所示),而使用多语的比例也超过一半(53.9%)。而在新华街,标牌语言使用多语的比例达72.3%,大多使用三种语言(即中文、东巴文和英文)。与福慧路的单语标牌的比例相比,新华街单语标牌所占比例则明显偏小,为7.0%左右。双语标牌上,新华街的比例(20.7%)小于福慧路的比例。从数据统计可看出,新华街的多语言使用比例明显高于福慧路的比例,占72.3%。值得一提的是,新华街的语言景观有包含四种语言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在福慧路的语言景观仅有1例。整体而言,较之福慧路,新华街的语言景观更具多样性,其语言使用的种类也更多。图三福慧路双语景观标识

(二)语言使用的分布及其特点

我们也对各类标牌上的语言整体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数据见表2。从统计数据来看,在景观标牌上使用最多的三种语言中,福慧路与新华街在单一语言使用方面的共同之处在于,中文均是最凸显的语言,而英文则是最不凸显的(福慧路两例,而新华街则为0)。根据年颁布的《丽江市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旅游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并配以除中文以外至少一种以上的外国文字;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内还应当使用东巴文字”。但在新华街的语言景观中,仍然存在使用单语以及多语标牌不使用东巴文字的情况。尽管对外国文字的使用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两条街道语言景观中所使用的外文绝大多数为英文。此外,虽无相关语言管理条例对福慧路的语言景观做出具体要求,但超过半数(53.6%)符合上述条例或办法规定的使用三种文字的要求,即东巴文、中文与英文(或任意顺序,如图4所示)。而地处古城内的新华街,在有明确旅游管理条例的规定下,语言景观中的三语标牌比例为70.0%(如图5所示)。新华街上三语标牌的比例稍高于福慧路,主要原因是新华街最能体现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而且是商业发达、国内外游客云集的街道。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yggc/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