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报告解读一:

文化名市彰显古城魅力现代文明书写幸福乌苏

  中共乌苏市委宣传部

文化是城市的基因和神韵,是最持久、最深入、最广泛的软实力。   乌苏市第五次党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现代文化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进一步提升。”报告站在推动乌苏现代文化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建设“文化名市”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诠释了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积极顺应,展示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引领我市文化名市建设的根本遵循。   建设幸福乌苏,不仅是经济发展速度、结构与质量的领先,也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更是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双提升,构筑文明和谐之城、文化繁荣之城、文脉彰显之城,必将使乌苏大地沐浴着和煦的文明春风,使现代文化之花在乌苏大地绚丽绽放!   站在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乌苏已踏上新的文化梦想之旅。   

关键词之一:文明和谐之城

  乌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思想上、精神上和文化上的跨越。党代会报告提出,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通过实施“细胞工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进”活动,改善居住生活环境,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乌苏建设发展上来。

  构筑“文明和谐之城”,着力规范深化精神文明创建。

  年,乌苏市荣获“自治区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年自治区文明城市实行三年一届“零基启动”,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市再获“自治区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年新一轮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启动。全市文明单位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在巩固提高上下功夫,参与到城区美化、社区建设等工作中来,扎实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邀请道德模范作先进事迹报告。坚持以灵活新颖的创新平台凝聚人,开通文明建设官方   构筑“文明和谐之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着力抓好以道德建设为支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树工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学用结合上谋划工作,增强做好工作的定力、增强宏观谋划的能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设立形式多样的“道德讲堂”,评选道德模范;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温暖送真情系列活动将志愿服务推向纵深;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化诚信服务型政府;建立完善信用诚信评估体系,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培养公民诚信品质,积极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文明村庄、文明企业、文明家庭、文明邻里等创评;广泛开展传统节庆文化活动、民间艺术活动、文体竞赛活动,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构筑“文明和谐之城”,充分发挥“乌苏群星”的示范效应。

  乌苏的道德天空,群星闪耀,引起全疆   关键词之二:文化繁荣之城

  文化繁荣,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幸福指数提升的重要指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增强干部群众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构筑“文化繁荣之城”,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资源均衡化。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推进影剧院、文化广场、游泳馆、滑雪场等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推动在满足群众日常文化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向高层次、高水平服务发展。广泛开展“文化大院”建设,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民间艺人、文化志愿者作用,丰富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化参与度。构建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文化惠民乐民的硬件支撑,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强基层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使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得到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构筑“文化繁荣之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催生民众幸福感。

  群众性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对于传播先进的价值理念、推动社会文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群众自娱自乐、集中有序、和谐文明的原则,支持和鼓励乡(镇)场、街道、学校、企业、机关、村队、社区等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把乌苏市丰富多彩的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好、创新好、弘扬好,不断增强乌苏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高地。努力推动“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送展览、送讲座”等文化下乡和“种文化”活动经常化,广泛开展传统节日、民族节庆、民俗活动,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及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不断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构筑“文化繁荣之城”,促进文化开放交融提高文化生产力。

  建立健全有利于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文艺创作出精品力作搭建好平台。将新疆乌苏啤酒节打造成最具魅力的城市名片,弘扬啤酒文化,彰显“啤酒之都”的独特魅力。啤酒节已成功举办九届,办节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特色不断彰显,既凝聚着乌苏人民的热情豪放和深厚情感,又融入了国际化的现代元素,诠释着乌苏啤酒特有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越来越凸显,极大地拉动了乌苏旅游、商贸、交通、餐饮等产业的发展,打造了“啤酒之都、幸福乌苏”的靓丽城市名片,大大提升了乌苏的美誉度、知名度。

  关键词之三:文脉彰显之城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广泛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把握乌苏发展主旋律,开展全方位、全覆盖、全领域的宣传,传递乌苏发展正能量;要加强本土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工作,努力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

  构筑“文脉彰显之城”,加强媒体融合,矩阵传播乌苏好声音。

  紧扣中心工作,紧抓“全媒体”阵地,聚焦“调结构、转方式、优质量”、“工业、农业、商服物流、旅游五大板块”,“补短板促均衡切实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围绕“产业强市、生态美市、文化名市、民声惠市”等战略部署,大张旗鼓地开展主题宣传,主动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加油点赞。把握舆论引导规律,运用全媒体理性开展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帮助广大群众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社会光明面,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开通、认真运营本单位官方   构筑“文脉彰显之城”,建机制强队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制度,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对濒危项目和年老体弱的代表性传承人实施抢救性保护。加大乌苏较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博克”的传承和保护。组织举办“江格尔、长调民歌”培训班、长调民歌比赛、鹿棋比赛、“新疆曲子”展演、哈萨克族花毡技艺比拼、蒙古族“布朗帮布茶(柳花茶)”制作技艺展示等非遗传承活动,选派文化能人考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经验,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非遗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构筑“文脉彰显之城”,传承历史遗韵,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光彩。

  加力发掘弘扬以“老西湖”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民族团结文化、睦邻文化、核心文化、民俗文化“五种”特色优秀文化。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建设“一带一路”进程中的作用,挖掘乌苏“五种文化”,继续做好乌苏文化丛书的出版编辑,丰富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组织协会、社团、文艺团队前往内地省市进行学习文化交流。建立与援疆省市文化交流机制,开展文化交流互访活动。创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搭建各族群众交融交流的文化平台。树立“行政有界、经济无形、文化相融”理念,坚持主动靠拢、积极融合、相向而行、共同出力的原则,不断加强与“三地四方”的联系沟通,共同举办“书画摄影展”“文艺汇演”等交流活动,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各族群众之间的友谊,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注:图片来源市委宣传部

联系我们

投稿--官方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yggc/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