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迈向现代都市黄州区经济社会5
敢为人先,没有蹚不过的险滩;克难求进,没有越不过的山峰。 黄州区第四次党代会以来,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转型、推改革、抓创新,以“在转型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在克难中求进”的生动实践,打造“双强双兴”和“四大行动”升级版,谱写中国梦的黄州都市区乐章。 这是黄州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华丽转身的5年,是保障改善民生、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的5年,是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5年,是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能的5年,是保护改善生态、美丽黄州建设成效显著的5年! 山到高处人为峰,水到尽头天是岸。 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黄州区书写新的辉煌…… 五年荣誉集锦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书法城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 湖北省卫生城市 湖北省文明城市 湖北省园林城市 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区 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建设优秀区 湖北省金融信用区 湖北省“三万”活动先进区 湖北省阳光计生示范区 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湖北省“除四害”先进城区 湖北省慢病防控示范区 湖北省健康促进示范区 湖北省“十佳书香”县市区 湖北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区 湖北省水生态文明试点区 湖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 湖北省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示范区 一个主题毫不动摇——全力推进市区一体 秋雨霏霏,挡不住人们体验“梦幻”的热情。年10月29日,恒天黄冈嗨派蛙水乐园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暨试开园派对活动,吸引数百市民观光体验。 位于黄州区路口镇的蛙水乐园,是央企恒天集团计划投资亿元打造恒天黄冈文化创意城的一个项目,这个文化创意城是市区一体开发的一个标志性工程。 何谓市区一体?市委、市政府年5月11日的市区一体开发动员大会提出,市、区两级重组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实行规划、管理、建设、投资、招商、征税“六统一”,加快形成市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同心协力推动市区跨越发展。 年5月29日,市委、市政府在黄州召开市区三级干部会。时任市长刘雪荣指出,黄州区要凝心聚力建设市域发展中心城,把黄州建设成为全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城市中心,不断增强牵引力、辐射力,在全市发挥龙头牵引作用。这是对黄州区在全市的定位,是市委、市政府对黄州区的特定要求,也是市区跨越发展的必然态势。 年12月18日,市委书记刘雪荣等市领导,率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黄州区,召开首次市委、市政府支持黄州区加快发展现场办公会。刘雪荣要求,黄州要提高首位度、加快建设市域发展中心城。 今年1月19日,刘雪荣在参加黄州区代表团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黄州区要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打造‘黄冈都市区’的目标努力奋斗。” 何谓“黄冈都市区”?刘雪荣说:“是城乡一体、产城融合、节约集约、生态良好、宜居宜业、和谐发展的新区。”他站在全市全局的高度,对黄州区的发展提出更加清晰的战略定位:“从‘发挥市区龙头作用’到‘临港经济区’,再到现在的‘黄冈都市区’,核心都是推动黄州区发展。” 曾几何时,一提起黄州区,总是让人与“地盘小,块头小,规模小,体量小”联系到一起,这成为黄州区干部群众一度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然而,勤劳勇敢的黄州区人民始终没有停下过拼搏奋进的脚步,一直都在苦苦追寻着突出发展重围的妙药良方。 “市委、市政府为黄州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能,全区干部群众一定不负市委、市政府重托,要在市区一体开发中一马当先,在都市区建设中敢于担当!”区委书记骆志勇说。 抓住机遇,积极作为,市区一体布局了黄冈高新园、黄冈化工园、南湖工业园3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逾40亿元。 企业向园区集中、投资向产业集群集中、要素向规模集中,目前黄冈高新园落户项目21个,协议总投资.88亿元;黄冈化工园落户项目46个,协议总投资90多亿元;南湖工业园投入运营的汽车4S店达18家、汽车直营店5家、汽车租赁企业2家,成为鄂东最大的汽车销售服务中心。 中国石油、中船重工、中国联通、恒天文化等央企,晨鸣纸业、光谷联合、索菲亚、东方园林等上市公司,碧桂园、万达等地产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年的16:44:40调整为年的9:45:46,第三产业占比提升了6个百分点。 推进“武州一体”发展,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年市区一体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冈产业园,启动中国·光谷黄冈科技园、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黄冈生物产业园建设。到今年10月底,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家。 坚持城乡一体、产城一体发展,实施“改造老城、建设新城、提升全城”行动,黄州区当主人;服务黄冈城东新区建设,黄州区不遗余力。目前,总投资40亿元的城东新区核心区5条主干道27条支路共计61.5公里路基贯通,25座桥梁建成通车,4个还建小区共63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内外兼修、标本兼治,黄州城市功能显著提升。黄冈长江大桥、武冈城际铁路、黄鄂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方位对接中部立交快速交通体系,融入武汉半小时经济圈。筹资2.2亿元建成25.77公里的城东公路,使巴河沿线12.9万群众步入全面小康快车道…… 市、区、街(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动,38万群众众志成城,全域全面全时段“创卫”,投入资金近1亿元,城市卫生状况显著改善,有望跻身进入国家卫生城市方阵,书写黄州城市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奋力发展,黄州人深知市区一体的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黄州人深知建设都市区的神圣使命! “阳光行动”救助特困群众 “秋风行动”启动 黄州俏大妈“舞”上中央电视台 一种情怀始终不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他的抱负。”古城黄州则是一本拥有数千年历史、书写了无数兴衰传奇的巨著。年丹桂飘香的金秋,这本“古典名著”翻开了新的传奇篇章—— 历经4年建设,投资4亿多元、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的城中第一个棚户区改造示范项目胜利南村,被冠以“胜利新街”,隆重开街; 一期工程投资5.1亿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第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在黄州区赤壁街道建新社区夏家湾开工,居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历史把遗憾留给我们,我们不能把遗憾留给历史。”黄州区委、区政府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拆除一片旧村,建成一片新居,改善一片环境,催生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为目标,于年8月29日印发了《黄州区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规程(试行)》,并成立“双改”办公室,指导、协调城中村改造工作。 到今年10月,市区谋划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44个,启动实施11个,涉及18个村、23个社区、2万户、近7万人,征收土地余亩,投入资金50多亿元。其中夏家湾、幼树湾北片区、宝塔公园片区、毛纺厂片区、黄州中学片等6个“双改”项目已启动,开发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 综合整治无物业管理、无业主委员会、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老旧小区共改造35个,规范管理个,今年又有21个向着环境优美、秩序优良、配套优质的“三优”小区挺进…… 全面小康,有容乃大,其核心在全面、重点在包容。这个“全面”,体现在“一个都不能少”、不让一个人掉队。黄州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特困群众生活救助“阳光行动”,为2多户、余名特困群众解决基本困难。持续援助国有、集体“三无”企业人员社会保险;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主攻“五个一批”,14个贫困村有望今年全部出列,人脱贫。 不忘初心,服务人民。黄州区坚持包容发展,让全体市民享有平等的公共保障服务与权利,让民生福利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 这个“全面”,体现在消除城乡二元化差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普惠金融进村进社区,智能广播村村通,数字图书、科技信息、就业信息网络入户,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得了业、办得了事、融得到资、取得到款,足不出户可阅览天下信息。 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痛点”问题,促成市政府出台了养老新政,已有3个项目区的被征地农民建立了养老保险账户,制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时间表、路线图,落实了新征地项目被征地农民先保后征、即保即征政策。 这个“全面”,体现在涉及的领域宽广,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预计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亿元,是年的2.12倍,按可比价格年均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是年的3.09倍,年均增长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亿元,是年的2.12倍,年均增长1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3亿元,是年的1.98倍,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的1.66倍,年均增长10.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3%。 提升民生质量,黄州“有钱任性”:5年来持续加大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九大类民生领域的投入,其比重占每年财政支出的7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验通过国家验收,投资1.2亿元的思源学校建成招生。5年投资近10亿元,医院、医院,提档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优质医疗资源遍及城区。各险种参保总人数增长六成,住房保障形成“多渠道、分层次、广覆盖”体系;养老产业和事业出现“政府保基本、社会扩覆盖、市场做产业”的格局。 道德模范评选年年开展,“德行黄州”深入人心。文化体育事业长足进步,“黄州俏大妈”登录央视,“宋词黄州”唱红神州,第4次荣登“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殿堂。体育健身蓬勃开展,全区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在全市率先实施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率先开展政府部门生态文明考核,持续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提升、水更清和绿化提升三大行动。区长当“湖长”,24个湖泊得到挂牌保护。“普惠型、多样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黄州区的GDP越来越“绿”了,天空越来越蓝了,城市越来越低碳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都市”,黄州展现出美好前景。 黄州工业园 黄冈临港经济核心区 万达城市综合体效果图 一种精神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发展,改革已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 “只有改革创新,才能破解发展难题;惟有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胡凯说。 黄州区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充分发挥“四个先行先试”作用,推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等六大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黄州区委全面部署新一轮改革,明确提出“三化一平台”改革主攻方向,制定了黄州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项目库,全面深化改革的黄州版本雏形初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黄州区创立改革督查评估标准评分体系,率先建立改革项目台账。以改革论英雄,让“改革有功者上、不会改革者让、阻碍改革者下”,全面深化改革,黄州抓落实有了“刻度尺”。 先行先试,勇于担当,黄州区许多改革项目走在全市前列。 推进市委、市政府建立了支持黄州区加快发展现场办公会议制度,2次现场办公,集中研究解决事关市区改革发展的18个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国有林场改革;实施“三证合一”、“一证一码”和“五证合一”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增活力,新增市场主体户数连年居全市第一。 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率先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成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文化体育等部门整合和法检两院垂直管理工作,实现司法服务进社区全覆盖…… 开门搞改革,广泛征求改革建议,“民众点菜、政府下厨”成为改革新常态。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黄州区面对新形势的郑重宣示。 在全市率先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医院医院模式,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端优质医疗服务。 在全市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县区级政务服务平台,统筹整合全区各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汇集相关数据和社会信息,精心打造了集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体系,实现了资源信息共享和高效便捷调用。 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全区个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农民“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 在全市率先改革环卫体制,推动社区环卫保洁作业市场化、公司化、专业化进程,初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乡环卫管理新格局。 在全市率先建立城市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机制,引进了专业社工机构,建立街道社工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社区社工站,培训本土专业社工,培育社区公益组织,社区建设及管理服务进入规范化轨道。 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技资金投入机制,小杠杆撬动社会资本。促进政产学研合作、区校合作扎实推进,与16家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8个科研平台伸延孵化基地。 扎实推进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医院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养老服务产业体制改革、社会组织改革……黄州区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百花齐放,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矛盾,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黄州区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继续为全市改革挑重担、破难题、作示范,朝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树起标杆。 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 道德之光光耀古城黄州 美丽乡村 一种力量蓄积勃发——全面落实从严治党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黄州区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严”字当头,不断统筹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显著增强。 制订和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了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全面从严治党,黄州区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核心,树新规、严监督,作风建设朝着纵深挺进。 年,黄州结合实际出台领导参加公务活动集中乘车、不搞警车开道、公务接待安排自助餐等八项具体要求。 年新年伊始,区委、区政府发布《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的1号文件,对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出明确的刚性约束。 为民、务实、清廉。 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时,黄州区聚焦“四风”、反对“四风”、洗澡治病,用行动当好作风建设的“排头兵”。全区开展44个专项清理、“财政财务管理年”和巡视整改落实活动,对75个一级预算单位和个基层单位开展财务清理,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监督检查,对22个政府部门开展履职尽责督促检查,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违规公款消费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长期难以刹住的歪风得到了有效治理。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行,则身安。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来整顿吏治。年,黄州区投资多万元,建成全省第一个区级廉政教育馆,提出建设廉洁城市的目标,体现了反腐的决心和信心。 5年来,黄州区在行政审批、干部人事、政府投资、国有资产管理、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制定一批法规规章,划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红线”。加快一流法治城市建设,依法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 “老虎”“苍蝇”一起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一批违法乱纪的大案要案被坚决查处。“不敢腐”的氛围初步形成,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进一步增强。 从严治党靠教育,更靠制度。《黄州公开推荐选拔区管领导干部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的推出,用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招数、真行动,让党员干部强化了“当干部就必须接受更严格的约束”的思想。 严格遵循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两用两反对”,坚持事业导向、基层导向、服务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干部队伍得到加强。推进区校合作,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引进了一批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坚持抓党风转政风带民风,党员干部更像党员干部,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风气更加清朗,基层组织更加坚强。 积极配合省委第六巡视组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了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黄州区的党旗更加鲜艳,党徽更加闪亮…… 五年沧海一粟,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破茧成蝶。 今日的黄州城,党风民风更加纯净,发展环境更加优良,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后发优势日益凸显。这座千年古城已逐渐成为一个拥有春之明媚、夏之浓郁、秋之烂漫、冬之多彩、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都市…… 美哉,现代黄州!乐哉,幸福黄州! 黄州区廉政教育馆 来源:黄冈日报 (编辑余慧贤) 购房优惠!扫一扫!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yggc/1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智慧照明古城下律动的现代脉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