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入选。据文献记载,栎阳在秦献公、孝公时期,秦末汉初塞王司马欣、汉初刘邦等三个时期短暂做过都城,是关中地区的第三座秦汉都城。此次申报年度考古十大发现的秦汉栎阳城遗址位于今西安市阎良区东侧的武屯、新兴街道一带。自年考古发掘工作开始,考古队先后发现并确定了三座古城,其中已确认三号古城的年代为战国中期至西汉早期。一号、二号古城年代较之三号稍晚。近年,考古队针对三号古城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获得了大量的筒瓦、板瓦、瓦当的等建筑材料,它们时代特征明显,与凤翔秦雍城、咸阳城、秦汉上林苑、汉长安城遗址的同类遗物形制大体相近,显示出其上承雍城,下接秦咸阳,并延续到西汉前期的时代序列。而出土器物上“栎阳”、“宫”的字样,表明遗址所在即文献所载栎阳。近日,澎湃新闻采访了此项考古发掘的项目负责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瑞研究员,请他为我们介绍秦汉栎阳城考古的前前后后。栎阳遗址三号古城三号建筑遗址(上北下南),刘瑞供图栎阳三号古城内出土鸟纹半瓦当,刘瑞供图澎湃新闻:早在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就曾展开过栎阳城的考古调查,当时的收获有哪些?刘瑞:栎阳城的考古调研确实在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年,当地农民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口铜釜,内有金饼,于是送交陕西省文管会。次年,在陕西省文管会两位先生的带领下对铜釜、金饼的发现地展开了15天的考古调查。这次考古调查的主要收获在于确认了栎阳城遗址,但由于调查时间短,更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并未展开。之后,“文革”的到来也使得栎阳城的考古调查一度耽搁下来。年,在刘庆柱、李毓芳先生的带领下,考古所对栎阳城再次开展了考古勘探,这次勘探确定栎阳城的南城墙与西城墙,还在城中发现道路以及一些建筑遗迹,初步弄清了栎阳城的形制、规模。澎湃新闻:八十年代的考古发掘为什么没能继续进行,近年重新启动栎阳城遗址项目的契机是什么?刘瑞:八十年代的考古发掘没能进行下去的原因是当时地下水位高,不利于勘探和发掘。栎阳城遗址地处陕西关中的渭北灌区,石川河流经故城北部和东部,城址附近地面平坦,河渠纵横。地表之上已无遗迹可寻,遗物也不多,文化遗迹、遗物一般在地表以下1.7-2.2米,而当时城址所在地区地下水位上升,一般地表以下1-1.5米即为泥状,这样的条件下也无法用洛阳铲进行考古钻探,因此进一步发掘的困难很大,就暂时停下来了。八十年代的考古发掘之后,就在《考古学报》上发表了当时的考古调查报告,也引起了业内的重视,很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yggc/1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