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城很多,但是真古城已很少。当千篇一律的假古城越来越多,粗制滥造的仿古建筑无不挑战着我们的审美底线。每到此时,遇到一座真古城往往能让我们有如获至宝的欣喜。在安徽淮南,就有一座被时光埋没、众人遗忘的真古城——寿县古城。

寿县,风雨两千年

寿县古称寿春,是春申君的封地,因此寿县古城也称为寿春古城。寿县虽默默无闻,却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拥有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曾4次为都,10次为郡。寿县同样是楚文化的故乡,淝水之战的古战场,豆腐的发源地、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多个成语典故皆发源于此。

寿县见证了楚国八百年风华的终结,大量文化遗存沉积于此;当地人随便一挖,便能挖到楚国王公贵族留下的文物。比如楚怀王颁发的免税通关符节“鄂君启金节”,就是年时,被两位农民挖掘出来的。寿县这座“地下博物馆”,也变得名副其实。

虽然楚国在寿县只有短短十多年的经营,却让寿春在后来成为了历史文化名城。就连寿县博物馆这座县级博物馆,也因所藏重磅文物颇丰,总是给人家大业大,能秒杀不少市级博物馆的感觉。

寿县古城墙,保存之完好,全国罕见

到了北宋,寿春古城建起了城墙。如今我们看到的城墙是南宋宁宗十二年(年),由建康都统许俊重筑的,它比平遥古城墙(年)还早多年。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断进行整修,但古城墙的基础部分仍保留着宋代至清代不同规格的城砖和石材,是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年,寿县古城墙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20世纪以来,我国有两次轰动全国的“拆城运动”,历代保留下来的数千古城墙毁于一旦。因此,如今的我国有完整古城墙的城市屈指可数。而世代保卫寿县人民的寿县古城墙,两次都幸免于难。寿县古城墙对寿县人民的意义非凡,它除了抵御外敌,还承担着拦截淮河洪水的重任;直到现在,仍在发挥着作用。

城内之内,千载沧桑,唯记忆永存

古城有东南西北城门四座,四门皆有护门瓮城。抗战时期北门和东门曾受损,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得修复;南门与西门则是真古迹,沧桑斑驳的城砖就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城门内打磨光滑的石板路,也布满了古时车马经过的岁月痕迹。

难得的是,古城内部至今仍保留下了当时的棋盘式布局。古城内的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分布;报恩禅寺、寿县文庙都是值得探访的景点。中央的十字大街将四个城门连接起来,是城中的繁华所在。

走进城门就好像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古城内有许多幽深的小巷,千家万户依旧演绎着市井烟火。作为豆腐发祥地,古城内还卖着玛瑙泉做的豆腐。

历史封存了数千年的浩瀚往事,唯有那些砖石,记录着寿县的旧日记忆,如今的寿县已归于平凡质朴,却保留着古城本该有的模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yggc/1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