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m.39.net/pf/bdfyy/bjzkbdfyy/
作为古代城池防御设施颍州古城墙由来已久但这些历史你知道吗?唐代时由毗连的北城与南城两部分构成明代时颍州开展大规模城防建设用大青砖包砌加固城墙形成高约6米、周长约5.5公里的城防形制如今阜阳北城发现刻有“官”“狱”“官定砖式”等字样的文字砖揭示了古墙砖的用途和规制讲述了当时加固城防的历史故事明初城墙包砌青砖古代城池,既是保护城邑的防御设施,又是古代城市建筑的重要标志。作为泥土烧制物,城墙砖坚固耐用,主要用于修筑城墙、建造房屋,修建宝塔、桥梁、闸坝、水井和陵墓等,规格种类丰富。明代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令全国各地砖甃城墙,深挖护城河,巩固大明王朝江山社稷。由此,全国各府州县开始大规模用城砖包砌加固城墙。颍州城墙用大青砖包砌墙体,始于明洪武九年(年),颍州驻军颍川卫(颍州卫)指挥佥事李胜将军督修砖甃北城,完善于明正德九年至十一年(-年)。随后,河南提刑按察司颍州按察分司(兵备道)佥事孙磐、曾大显接续砖甃南城,改造了原来的夯土城墙,成就了颍州北城、南城砖甃加固之功,并把北城南城连为一体,城墙均高约6米,奠定了此后多年颍州城周长约5.5公里的城墙规模,一直延续到民国二十八年(年)。七十二连窑烧制大青砖明代颍州,驻军颍川卫(颍州卫)和派驻颍州的军政监督机关颍州按察分司(兵备道),曾先后组织大规模的城墙夯土墙体的砖甃(外墙包砖)城防工程,包括兴建或修缮各类官署建筑,所用城砖和其它类型建筑用砖,多来自城东北照寺附近的“七十二连窑”。“七十二连窑”遗址,位于今颍东区袁寨镇北照寺东许庄附近,是一片约1.5公里的狭长地带,沿线低洼处是一条20余米宽的河沟,当地人称“老龙沟”(运砖河、运粮河),经北照寺古桥向西向南,经魏沟口汇入颍河。解放前,部分古窑砖券拱形窑门和窑址遗迹尚存,窑洞内发现过形状、规格不一的古砖。解放后,此地复垦为农田,附近农民耕地时多见碎砖块和烧结的红土。“七十二连窑”,当时为颍州衙署管理的一处官窑。明洪武初年至八年(-年),曾为明太祖朱元璋家乡凤阳府兴建“中都皇城”烧制过大量城墙砖。明洪武八年(年)四月,由于“中都皇城”工程浩大、劳民费财,工匠发起斗争,有工匠在凤阳宫殿下诅咒,朱元璋一气之下,杀了近千名工匠,并以“劳费”为由放弃了建都凤阳的计划,最终定都南京,后明成祖朱棣又迁都北京。中都城罢停后,颍州具有官窑性质的北照寺“七十二连窑”,转为颍州砖砌北城烧制供应城砖。当时,“七十二连窑”炉火通红,烟雾缭绕,工役们连天加夜烧制各种规格的青色城砖,经严格检验后,装上大小船舶,经颍河运至北城门外东关码头,上岸后分置各处,用于营建施工。明洪武九年(年),颍川卫指挥佥事李胜督建,用北照寺“七十二连窑”烧制的青砖,把北城夯土城墙包砌成高一丈八尺的坚固砖城。明正德九年至十一年(-年),颍州按察分司兵备道佥事孙盘、曾大显都先后用“七十二连窑”烧制的青砖砖甃了同样坚固的南城墙。古城墙发现文字砖古代城墙上有铭文的砖被称为“文字砖”,书体有楷书、隶书、篆书等。按照惯例,古代城墙和官方建筑用砖,多以款识方式戳印、模印或刻画于砖坯上,主要有年月、制式、烧制单位、监督人员等内容,以示明确责任,然后入窑烧制而成。近年来,阜阳北城发现了多块明代“文字砖”,主要类型有:一是“狱”字砖。年8月,在北关老衙署附近发现,砖上的“狱”字模痕清晰,字体飞逸洒脱,砖长29.5公分、宽14公分、厚6.7公分,重约8.95市斤。应为清时修葺州(县)衙署监狱烧制的建筑用砖。二是“官”字砖。年10月,发现于阜阳北城建设街毗邻西城墙处的云亭小区,在电业部门更换电线杆施工处发现。此砖长35公分、宽17.5公分、厚4.5公分,青砖平面上端有“官”字模痕。在砖体上铭以“官”字,一方面表示官方建筑用砖,一方面表示官窑烧制砖,象征着官方认证。 三是“官定砖式”砖(之一),砖体稍有残缺。砖长34.2公分、宽15公分、厚8.5公分,重约13市斤。模刻字体相对古朴尚意,印痕较浅。四是“官定砖式”砖(之二),砖体稍残有断裂。砖长35公分、宽14.7公分、厚7.5公分,重约14市斤。“官定砖式”四字为规范楷书,字迹清晰,凸凹感颇强。这两块“官定砖式”砖,是年前后在西城墙下三义街居民院内发现的。从尺寸、重量和铭文上看,属于不同年头和批次的砖。尤其是“官定砖式”砖,虽历经长年累月踏磨,砖体断裂残缺,但“官定砖式”四个楷书字体仍清晰可见。这两块“官定砖式”应为明清颍州官府在修葺城墙或官方建筑时,给官窑及民窑制定的标准样砖。专门烧制一批“官定砖式”样砖,说明这次修缮工程规模宏大、城砖需求量巨大,除官窑外还需相当数量的民窑协助烧制。从目前发现的“官”字、“狱”字、“官定砖式”字铭文砖看,颍州古城墙及建筑用砖质量,相对低于明初营建凤阳中都城所需城砖规格。当年,营建凤阳中都是向全国沿江沿淮府州县征调的。为确保城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质量标准,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和检查验收程序,规定供应方即各地府州县、各军方卫所单位提供城砖的质量和数目,要在城砖上留下标记,注明所属单位、提调官员和工匠的姓名、烧制的时间或窑口等,有的城砖铭文多达几十字。文字砖的发现证明了阜阳城墙建设和官署建筑沿革史上官方曾对砖模制定了统一尺寸和烧制标准说明当年颍州城墙及官府建筑等规模用砖采取了官窑与民窑相结合的用工制度阜阳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关于阜阳你知道多少?评论里一起说说吧~通讯员李援朝/文本报记者庞诚/摄编辑:夏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yggc/1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