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有着多年的建城史和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大同又称云中、凤凰城,中国雕塑之都,是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乃塞上古都,云中故里、天下大同。年,大同被国家公布为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饱经沧桑的大同古城,虽历经时代坎坷,但古都历史文脉始终生生不息,从明朝到现在,城墙在战争和城市建设中几经毁坏,又几经凤凰涅槃,最终与现代化的城市相互依存。

大同有着独特的历史底蕴,它既是中原的边界,也是北方文明的枢纽。大同位于内蒙,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属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它是农耕文明的边缘,再往北一点就到了蒙古高原。大同曾是战国时赵国的边境和匈奴的噩梦,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战术,硬是靠着自己的血性从少数民族手中夺回了大片土地,赵国能够独自抵御匈奴数十年,靠的正是大同的北门锁钥,大同就好比一面坚硬的城墙,守护了整个中原大地不被匈奴侵犯。直到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原对匈奴的反击也是从大同城南边的朔州马邑城开始,此后几十年,大同便成为了李广卫青等将领反击匈奴的桥头堡,大同成为了匈奴兴亡的见证者。

北魏都城,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三国归晋,晋朝是个短命朝代,刚建立没几年就腐败到极点、内乱到极点,司马氏相争发生“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入侵中原,先后建立了几个非汉族政权,史称“五胡乱华”。这些政权中尤以鲜卑人创立的北魏最为出名,北魏定都“平成”,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古城北的操场城,中国正式进入南北朝对峙的时期,大同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成为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随着孝文帝迁都,北魏在此地留下了名扬世界的云冈石窟和恒山悬空寺,这些佛像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辉煌与落幕。除此之外,大同还当属幽云重镇,又来也成为了辽金西都,明朝,大同又成为了九边重镇的要冲,北拒蒙古的桥头堡,明朝专门设置了一个宣大总督,管辖宣府(今宣化)、大同两个重镇,是防守北方边境的两大总督(蓟辽,宣大)之一。

在悠远的历史中,大同既是中原出关的门户,又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踏板。历史,促进了大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明洪武二年,明将军常遇春攻取大同。洪武七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治大同县,辖浑源、应、朔、蔚四州,大同、怀仁、马邑、山阴、广灵、灵丘、广昌(河北涞源)七县。宣宁县并入大同县。朱元璋先派十三子朱桂于洪武二十五年十月就藩大同,成为九塞王之一。永乐七年置大同镇,设镇守总兵官,成化七年设巡抚。正德八年设总制,辖13卫所,堡寨,座墩台。大同分4道(阳和道、分巡冀北道、大同左卫道、分守冀北道),辖9路(新坪路、东路、北东路、北西路、中路、威远路、西路、井坪路、不属路),驻军最多时达13.万,战马5.万匹。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

大同市郊外共有处长城遗址,其主要的年代就是明代。明代时期修筑的大同长城,全长有公里,明长城沿线的“九边重镇”里,大同镇无论从屯兵规模还是管辖范围都一度是最大的。根据《三云筹俎考》记载,万历年间大同镇共辖制有72城堡,其中城20座,堡52座。大同长城防卫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各个时期防务演进的结果。明代大同镇的防卫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洪武时期、永乐到正统时期、成化到正德时期和嘉靖到万历前期。各个时期由于敌我形势的不同,其防卫也呈现不同特点。长城防卫体系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如今的大同古长城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一样横卧在山间,与山色相托,构出一幅壮美的画卷。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方泥土,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虽历经岁月的沧桑,但依旧印刻着大同军事的历史痕迹,也是明王朝永不逝落的文明。

明朝是强大的汉族王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后,明朝统治者从未对北方游牧民族有过“好脸色”,也是唯一没有采取过“和亲政策”王朝,他们认为,拿我们汉族的女子换取和平是极大的耻辱。在大明九边重镇中,尤以大同镇和宣府镇为重中之重,因为这两座重镇直接拱卫京师北京,只要丢失其中一座,北京乃至中原就处于北方铁骑的直接威胁下。明代大同府的府城和大同镇的镇城,相当于今天的“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做为大同镇72城堡之首,明代大同城被营建为一座“铁城”,下图为清道光《大同县志》中的大同城池图。

现存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五年(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设四门,东门和阳门,南门永泰门,西门清远门,北门武定门。上各建重檐九级歇山顶、三层重楼一座,城墙四角各建角楼,西北角楼称“乾楼”,高大瑰丽,为“大同八景”之一。城墙四面还伫立着54座望楼,96座窝铺。古城四门之外是瓮城,面呈方形,面积为平方米,瓮城旁设城门,拐旋出入。门洞进深约30米,门上建“箭楼”或称“匾楼”。东瓮城内建岳王庙、王狱庙;西瓮城有老爷庙、白衣庙;南瓮城有药王庙;北瓮城有眼光寺、关帝庙。为了加强大同城防,还在北门,东门,南门外建有北小城,东小城,南小城,城防设施固若金汤,堪称我国军事重镇的典范。

清初,由于大同总兵姜瓖先投靠李自成,后由投降清军,再后反清复明,大同被多尔衮攻陷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城,大同变为一座废城,最华丽的建筑代王府被焚毁,古城后来才逐渐恢复生机。

近代新修的大同古城创下很多项中国古城之最:

1)最大的瓮城(南门永泰门)

2)最大的四牌楼(古城中心)

3)最美的角楼(西北乾楼)

4)最大的九龙壁(代王府九龙壁)

5)最多的十字路口古建筑(四牌楼,魁星楼,钟楼,鼓楼,太平楼)

6)最多的卫星城(北小城,东小城,南小城)

7)最多马面望楼(每边设12座马面望楼,共48座)

8)唯一城墙上建石塔(南城墙石塔)

最大的瓮城(南门永泰门瓮城)

年1月26日春节期间来到了大同市,由于当时全国闹冠毒瘟疫,各地公共场所几乎没有几个行人,火车站前很冷清。

大同火车站沿大街往南一公里左右就到了大同古城北门附近,大同古城北城墙北侧还有一道上为夯土下为砖石的墙体,一开始觉得很好奇,后来查阅资料得知,大同古城以北有个北小城,现在路牌定义成操场城,是明代修建的卫星屯兵城起到和主城联防协防的作用。北小城四周的墙体都不连续,部分由于建路修楼遭受过毁坏,目前75%保存完好,此外还有东小城和南小城,各个小城均与镇城相隔不到两百米,用吊桥与主城连接。如果要进入大同镇城,必须先要通过三个小城中的某个,光通过的城门就至少需要过4到6个。就是进了外围的小城,主城的吊桥不主动放下,仍然进不到大同镇城里,这种防守措施使大同镇城真正成为了固若金汤的安全之地,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中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下图是北小城东南角。

考古专家在这里考察过当地房地产工地建设时出土的瓦当,发现瓦当种类有莲花纹、兽面、佛像以及各式文字,瓦面文字有“皇万岁”,“大代(万岁)”等,据此可以论定这里就是北魏皇宫所在地。

沿着北小城东墙走,一栋栋豪华小区楼盘在小北城中矗立,居民们很可能来自于主城改造搬迁到这里。

8米高的城墙,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城墙一处还保留了明代一个拱形券门。

这处城墙底层,砖石墙中间夹着结实的大毛石墙,夯土墙延绵其上,是非常少见三种墙体混为一体。管中窥豹,明万里长城墙体即是由这三种墙体组成。

东墙墙根还有一处有年头的石碾。

小区门口毁坏了一段城墙。

小区又一个门口毁坏了一段城墙。

下图是北小城南城墙一段,由于城市道路修建,南城墙被拆毁了大部分。

下图是北小城南城墙的另一段。

下图是北小城西南角。

北小城西墙深入居民区楼房内。由于时间有限,北小城的西墙和北墙这次就没时间细致考察了。

让我们回到主城区大同古城城墙,这里是本文的重点,考察一座古城,怎么也得分四部走,第一圈沿外墙,第二圈沿内墙,第三圈走城墙顶,第四次走城内大街小巷。像大同正方形一圈8公里,人口10几万的大古城,最少也得走个满满两天,才能深刻地体味到古城的历史文化。下图是北城墙外宽大的护城河,时值冬日,河水已结成冰。

明时大同古城只建了四个门:东门和阳门(和煦阳光)、南门永泰门(永远安泰)、西门清远门(清明广远)、北门武定门(武备安边),日出东方,玄武为北,表示了方向。这些地名包含了和谐、和睦、和平、祥和的含义,正是大同人民千百年来追求的和谐社会、政通人和、世界大同的理念。近些年新修的城墙,为方便古城内外道路交通,每边又新增加了两座形制相同的四孔门,现在的大同古城一共有12座门,下图是东武定门,还有西武定门,东永泰门,西永泰门,南清远门,北清远门,南和煦门,北和煦门,这些城门都是如下图的四孔门形式,就不逐个图例了。

年笔者曾来过大同一次,有意思的是当时在东武定门内墙上还悬挂一具肥胖的塑料人体,不明此意。现在此物早已经移除。

下图是正北门武定门,门下城池雄伟壮观,当年要想从小北城进武定门必须经过此处的吊桥,如今吊桥已经不再,机关遗迹仍可寻。

武定门城门砖匾

武定门箭楼牌匾

武定门对外大门

武定门内侧城门

武定门内侧城门上的城楼牌匾。

武定门城墙上的一些精美建筑。

北城墙外沿街有几处仿古现代化建筑。

文物保护标语沿街向来往行人展示。

城墙根下的公共卫生间别出心裁,外形设计成了古驿站模式。

下图是大同古城雄伟壮观的西北角。

大同北城墙马面望楼一字排开,国内少有。

中国有很多古城都曾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老北京人把北京古城说成是“八臂哪吒城”,大同古城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只美丽的凤凰降落于大同一带,羽毛美丽,光华灿烂。一位勇士用弓箭射折了凤凰的右翅。凤凰受伤落地后就化作大同城。所以,大同又有“凤凰城”之称。主城区是凤身,南小城像风头,北小城似凤尾,东小城类凤之左翅,唯独没有右翅西小城,人们形象地把大同说成是“凤凰单展翅”。

上图是大同古城西北角楼,此楼史料称乾楼,四座角楼唯有此角楼高耸角台,登顶极目远眺方圆实几十公里尽收眼底,楼形有似于中国四大名楼之湖北武汉黄鹤楼,层叠俊秀,威震一方。大同四个角楼所在的角台还各向外延伸有一座高大的敌台,角台和敌台之间搭云梯往来,这在国内古城中仅此一例。年笔者来过大同,当时的角楼如下图所摄,正在建设中。

当时的西城墙还未修建完。

现在大同城墙的内部包裹的夯土,是辽金时代的遗物,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年)大将军徐达在大同旧城基础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城墙。清初,大同在满清屠城中元气大伤,从此日落西山,城墙被拆,城砖也被当地百姓拔去造房屋。而夯土城墙也在劫难逃,变成老百姓的窑洞。而如今的城墙是新修复的,其中的不少城墙砖是从老房子的墙上找到的,其它的城墙砖则是新烧制的,城门楼也是一如明代规制以砖木结构建成。

下图是如今修缮一新的西城墙,冬季结冰的护城河成为人们滑冰娱乐的地方。

城墙上位于马面上精致的望楼,大同古城一边建有12座这样的马面望楼。

护城河景观带还有精美的小拱桥。

下图靠近西门清远门外侧建有一座毛主席时代的展览馆兼具大同才人招聘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功能。

下图是西城门清远门瓮城。

下图是西门清远门城门。西门清远门瓮城和东门和煦门瓮城是对称关系,建设样式也是一样的。时值春节期间,两幅巨长红对联悬于城楼两侧。

城楼拱门内墙壁上有山西省对大同古城墙的文保碑。

进入下图左侧的外城门,来到外瓮城广场,广场非常宽阔,右侧是通往内瓮城的中间城门。

进入中间城门,可以看到远处的内城门。

来到内瓮城广场,这里相对外瓮城小了一些,右侧是中间城门,左侧是内城门,通过内城门就进了古城内。

时值年鼠年,灯会灯笼置放于内城门内侧,大同每年春节都有精彩的大型庆新年灯会,今年由于国内冠状肺毒传染病蔓延,各地都取消了集会活动,关闭了各个景区,古城的街道和城墙内外格外冷清。

西城墙的护城河外建有一些精美的仿古建筑群,冬季宽大的护城河雪面上布满了足迹,现在是非常时期,基本上看不到外出人员。

护城河外公园中的树木挂上了喜庆的过年饰物。

下图是古城西南角。

西南角楼和敌台。

护城河外西南角24节气文化园,这里竖立着春、夏、秋、冬各个时节的石碑。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过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人生在世不容易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下图是西南角楼从城内观看视角,有墙梯可以登上城楼。

南城墙外的护城河。

护城河桥上的龙头装饰物。

下图是南瓮城永泰门的西偏门。

永泰门瓮城南入口。

外侧箭楼高大雄伟。

瓮城内侧城楼三层檐结构,每层南北两面皆有书法牌匾。

南门永泰门瓮城顶上的一些精美古建。

南城墙上向东望去,望楼一字整齐排列,远处的墙上道路中间矗立着一座七层宝塔,不由的想起了出家人的一句古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永泰门瓮城外,树立着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古今不同,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君主奴隶制社会,如今已变成人权平等的民主制,社会进步,人民富裕,生活在和平强盛年代真是一件幸事。

永泰门瓮城外的年春节庆新年灯笼。

永泰门瓮城东偏门。

南门永泰门瓮城外侧的南小城城墙遗迹。

城墙遗迹穿过居民楼前。

南城墙外带状公园冬季枯萎在雪地里的一簇簇植物,春天不远了,待到花开时又是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下图是大同古城东南角。

东南角楼。

在东南角楼向西望南城墙,古韵的城墙下,现代人车来车往在奔忙着。

在东南角楼向北望东城墙,古韵的城墙下,也是现代人车来车往在奔忙着。

下图是东门和阳门瓮城。

瓮城里陈列着各种制作中的古代攻城器械。

下图是和阳门瓮城外侧城楼。

城楼顶上“京师藩屏”几个大字寓意大同古城是北京北部的防御重镇。

东瞻白登,即在此可以东望到白登山,白登山闻名于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历史。

公元前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公元前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东城墙上的石狮子。

下图是大同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大同特色狮子造型。

东门和阳门外侧的文昌阁。

东门和阳门外侧的寺庙。

东门和阳门外侧的东小城。

东小城西南角楼复建样式。

年笔者来时,此角楼正在打桩修建。

东小城顶上的铺舎已经商业化了。

东小城城内都是现代化办公建筑,已经变成商业区了。

回到古城东门和阳门,这里的护城河上也有孩童在滑冰。

护城河外有近代著名建筑学者梁思成的纪念馆。

下图仿古建筑群就是梁思成的纪念馆。

下图是古城东北角,一连串的脚印表示此时在冬季。

下图是东北角楼,和西南角楼,东南角楼形制完全一样。

古城东北角护城河外矗立着一座粉色的国宾大酒店,格外亮眼。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9年10月1日,由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大同市古城管理委员会、平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历史文化情景剧《徐达开城》仪式曾在大同南门永泰门广场举行。

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带您了解了大同古城外貌,下期将为您介绍大同古城城内的故事。

往期荐读

寻明记(一)辽东镇长城之锦州龟山段

寻明记(二)辽东镇长城之锦州大茂堡

寻明记(三)辽东镇长城之锦州镇边堡

寻明记(四)辽东镇长城之锦州黑山段

寻明记(五)辽东镇长城葫芦岛前所城寻明记(六)辽东镇长城之李成梁石坊

寻明记(七)辽东镇长城之北镇广宁卫

寻明记(八)辽东镇长城之丹东虎山段

寻明记(九)辽东镇长城葫芦岛植股山

寻明记(十)辽东镇长城葫芦岛红螺山

寻明记(十一)辽东镇长城兴城宁远卫

寻明记(十二)辽东镇长城宁远袁崇焕

寻明记(十三)辽东镇长城之关宁铁骑

寻明记(十四)辽东镇长城之锦州古城

寻明记(十五)辽东镇长城北普陀山墩台

寻明记(十六)辽东镇长城锦州边墙子村

寻明记(十七)辽东镇长城锦州南花楼山

寻明记(十八)辽东镇长城锦州北花楼山

寻明记(十九)辽东镇长城之锦州翠岩山

寻明记(二十)辽东镇长城之锦州台子沟

寻明记(二十一)辽东镇长城锦州老虎沟

寻明记(二十二)辽东镇长城之锦州釜山

寻明记(二十三)历届辽东总兵列表研究

寻明记(二十四)内九外七大明北京帝都

寻明记(二十五)明长城边堡研究(一)

寻明记(二十六)辽东镇人口及窝堡研究

寻明记(二十七)山西古城残居专访摄影

图文原创:何明哲,电话/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寻找各地墙友交流共行,寻找投资方刊物出版,合作影像策展。

推荐本人各地拍摄的一些明边墙题材的10寸照片摆件,镇宅保平安。有复古式,进口烫膜环保外框,三种颜色(胡桃色,复古金,复古蓝)可按尺寸定制做室内装饰。

1)《我爱大同》

2)《大同古城欢迎您》

3)《中国最美角楼大同乾楼》

4)《中国最美角楼大同乾楼》

5)《中国最美角楼大同乾楼》

6)《中国唯一城墙塔大同南城墙塔》

7)《大同清远门》

8)《大同清远门》

9)《大同永泰门阁楼》

10)《大同永泰门瓮城城楼》

11)《大同西南角楼》

12)《大同城墙马面望楼》

13)《大同护城河拱桥》

14)《大同城墙火炮》

15)《中国最大瓮城大同永泰门瓮城牌匾》

何明哲

您的赞力是我前进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yz/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