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护古城寻访老戏院通政中心小学三年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nb.ifeng.com/a/20180718/6736456_0.shtml 暑假里,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小手护古城”——中山路研学活动陆续上线啦。一放假,同学就开始为这个活动做准备。你看,三年(10)班的同学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开展了寻访老戏院的研学活动。 同学们一路寻访,从老人们的口中得知,这条古城老街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不仅整条路上有着很多老遗址,比如罗马式钟楼、有着老故事的大上海理发店、泉州第一个基督教堂、泉州第一个救助站花桥慈济宫、以前秀才读书的地方泮宫。还有那些零散分落在路边的每条路边的小巷子,玉犀巷、通政巷、花巷、镇抚巷、圆石巷、金鱼巷、水门巷……每条街边小巷都散发着古城特有的魅力和它们的传奇故事。结合查阅的资料,同学们了解到,这条中山路全长达2.5公里,街道两边的连排式骑楼建筑,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是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最长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是泉州从古代向现代转折过渡的历史见证。因此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00一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呢。 了解到这么多关于中山路的介绍和资料后,三年(10)班的同学们惊讶地发现,在这条古城街道里,竟然还藏着泉州古城里快要泯灭的老戏院足迹。于是,他们决定这次的研学主题为寻访老戏院。 从中山北路开始,不远处有一条小巷子——玉犀巷,紧挨在泉南教堂边上。在这条小巷内,竟然藏着泉州第一家戏院(兼影院)的遗址——启智戏院。 启智戏院,据《泉州市电影志》记载,年,泉州社会人士苏光敏倡议将玉犀巷的镇雅宫加以装修,名为启智戏院,苏光敏任经理。戏院向厦门振华公司租来《古井重波》《童养媳》等数部影片,连映4个多月,轰动一时。 如今的镇雅宫,仅剩一块年立的“镇雅宫遗址”碑。清朝道光年间《晋江县志》中有镇雅宫的相关记载:“……在城内阳义铺玉犀巷内,原为镇雅宫,嘉庆六年(年),守冯国柄、令徐汝澜奉文特设。” 再往前走,来到了中山中路的泮宫口,泮宫口牌楼对面有一条巷子,名叫“金鱼巷”,现在很多人只知道“金鱼巷”里面有家有名的“海丝金凤汤圆”和“东来菜头酸”,可是已经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巷口曾有座“老大光明电影院”,在民国18年(年)由何集隆等人合资建造,后改名“泉州人民电影院”。当时,市民从上个世纪20年代无声电影看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产有声电影,度过了难忘的流金岁月。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就从泉州城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巷口挤满了来看电影的人,充斥着小商小贩叫卖的声音,既可以喝到四果汤、汤圆,也可以尝到菜头酸等泉州经典小吃。 过人民电影院,往南下再走一段路,就来到泉州侨光电影院和群众戏院。 先说说这个群众戏院吧!群众戏院在老一辈人的眼里,那可是谈恋爱的好去处。它位于中山南路南岳宫路口,如果有人不知道,只要你一提“群众牛肉小点”,大家一定马上就知道。这个牛肉小店,可是远近闻名,可惜的是,这群众戏院已经从新一代的泉州人的生活里消失了。群众戏院,在拆除原木结构后,于年重建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年,曾整修观众厅,更新观众坐席(位),现作为“鲤城文化馆”的地址。 在群众戏院不远处,同样有一个影剧院,也曾在泉州人眼里是红极一时——侨光电影院。侨光电影院,落成于年,是解放后的专业电影院。年以前,她所在的这片土地是泉安车站站址。年,车站东迁南较场,由归国华侨陈启紫发动华侨侨眷创办侨光电影院。侨光电影院建于年5月1日,主体采梁木结构,主体建筑面积平方米,设置座位个,是当时福建省首个立体声影院,也是由华侨捐建的一个具有带着时代烙印的古罗马建筑风格、6根高大的廊柱、大斜面的帐幕式尖顶、别具韵味的钟楼的电影院。目前在福建省仅有两座这种建筑风格的影剧院,侨光为最大的一座,也是曾经泉州电影院中最风光的一个影剧院。自年元旦投用以来,侨光电影院承载着老泉州人的记忆。只是历经60年风雨,它容颜已改,一度甚至成了危房,直至年停业。据资料记载,过去晋江农民还有入城“看‘侨光’、吃‘远芳’”的口谚呢。 经过半天的寻访,同学们才知道,自己经常走过的这条小路,原来藏着这么多的故事,有着这么多的历史,同学们不禁为自己生在这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而骄傲! 撰稿:三年10班文编:林雪瑜 美编:郭美玲审阅:吴婷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gz/4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古城煤矿隆重召开首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