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跃龙门的发源地,是南充三大古镇,
白癜风专家崔永玲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嗨,我是西江悦鱼,喜欢一个人发呆,看书,行走。让我们一起去山水田园,烟火市井里,体验红尘的活色生香,感受一样或者不一样的百态人生。 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果州之北30里有龙门。 果州就是今天的四川南充,龙门古镇,位于南充市高坪区。 根据《南充县志》和《龙门镇志》的记载,龙门镇最早叫做安福场,在宋元丰年间(年到年)就是南充县十八镇之一。 原来的嘉陵江,并不从龙门场经过,唐代时,在嘉陵江的滔滔江水反复冲击下,终于在庞家山的薄弱处冲出一道隘口,形成鬼斧神工的峡谷。从此,庞家山改名为龙门山,安福场更名叫龙门场,嘉陵江从此改道,从龙门场经过。 每当夏秋季节,嘉陵江涨大水,六七百米宽的嘉陵江流经山脚时受阻,滔滔江水顿时变得汹涌起来,形成一道宽米的山峡,水流湍急,峡口形成一米左右落差的飞瀑,江中经常出现一道水墙,好像在江上竖起了一道门槛,明代四川检司检事杨瞻赋诗称赞:龙门不亚洛阳奇,愧我一无佳句题。 解放后,有专家来龙门测量,发现庞家山与龙门山之间的嘉陵江河床上,有一道横向的石坎,受石坎的影响,每当发大水时,暴涨的嘉陵江水在“门槛”阻挡下,就会出现平地“长”出一道水墙的奇特景观。 在龙门峡瀑布的强大的水力冲击下,形成的深潭叫做“龙门沱”,沱中成群鲤鱼由下向上跳跃,就象飞进龙门一样,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象,被演绎成多种版本的“鲤鱼跳龙门”神话传说。 因为“鲤鱼跃龙门”的美好寓意,现在每当高考中考前,还会有家长来这里为孩子祈福。 国内与龙门有关的地方和景点颇多,但龙门古镇的居民非常有底气,坚信当地就是“鲤鱼跃龙门”的发源地,因为年8月,国家邮政总局在龙门镇举行了“鲤鱼跃龙门”小型张特种纪念邮票的发行仪式。 今天,任何一个来到龙门古镇的游人,都无法想象这个既小又不古的地方,居然是与阆中古城相提并论的南充三大古镇之一。 但翻开历史,你会吃惊的发现,龙门古镇,在新中国建国前后,曾经是四川的四大名镇。 因为靠近嘉陵江,龙门场这一段江面宽阔、水流平稳,形成了天然的良港,龙门码头物流发达、商贸繁华,成为了川渝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 当时的龙门古镇,廊房相连,街巷纵横。龙王庙,安福宫,万寿宫,关帝庙等九宫十八庙香火旺盛,南充又有绸都,丝绸城的美誉,南充最大的丝厂、棉纺厂就在龙门,镇上职工多达两万人。江面上停满密密麻麻的货船,往返于川渝之间的商贾络绎不绝,有赶上重庆朝天门码头的势头,一度被称为“川东小香港”。 龙门镇上,还能找到古镇印迹,还能让人把龙门跟古字联系起来的,就是油坊街了吧。 解放初期的油坊街是当时整个龙门场最好、最繁华的街道。这条因为街上多是榨油坊而得名的街道并不长,传统依靠人力使用木头压榨的菜籽油不只销往邻近的南充市区,还有一些经龙门码头运到重庆。 龙门榨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当时的龙门就有了用木榨榨油的油坊,直到机器榨油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榨油方式,油坊街的榨油历史慢慢画上了句号,但街道两旁的那些房子,那些纯木穿斗结构的,用木板拼成木墙的老房子,仍然浸润在菜籽油的香味里。 这些老房子,很多都是关着门,一些还开着的,也多半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房子已经老了,有一天它们会和住过的那些老人一样,和那些热闹的过往一样,慢慢的消逝在嘉陵江的流水里,消逝在龙门轰然鸣响的水瀑声里吧。 至于龙王庙,据说最早修建于盛唐时期,屡次被毁,但总是很快会被修复,想来是因为水上讨生活的人,龙王庙是不可或缺的。 现在的龙王庙,有彩绘的观音,蜿蜒的长龙,“鲤鱼跃龙门”的石牌坊上,也有滚龙抱柱,有岩雕罗汉画像,很热闹,少了庄严,很艳丽,少了韵味。 想起曾经看过的新闻,嘉陵江洪峰来时,龙王庙一片汪洋,真正是应了那句俗语:大水淹了龙王庙。 几年前,龙门古镇就在修复规划,也动工了,但一直不曾完成。修复后的古镇,会更象一个古镇,更吸引游客吧。 站在龙门码头,看嘉陵江水缓缓流淌,突然释怀:那些曾经繁盛过古镇,到最后,都会沉寂下来,一如江水,曾波涛起伏,也会水平如镜。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gz/12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黄山三日,探寻自然奇观与徽州文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