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阙凌风尽,朝云锁暮秋。西园苍阙古,城色尽遮天。这是我对忻州古城最直接的感情抒发,它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年),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一座极具烟火生活气的古城。

禹览元宗茂,程孤野史留。历史上的战事改变了古城的命运,使得它不但是兵家必争之地,亦是商贾必经的重要驿站。古城在马蹄声中不断翻腾演变,加之其身处交通要塞,商贾云集,带来大江南北甚至国外的文化习俗,在古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而,在繁华的古城背后,在那痛彻骨髓的烟云之下,忻州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乡愁记忆。

在忻州古城,再次遇到晚秋微凉的夜风,在不经意之间,从青石古道那端倒拂下来,往衣领鱼贯而入,一直透凉到心底。偏又逢了细雨,雾一般萦绕在驿道上。潮潮的街,加之微微的风,石道里的青石块儿便就越发光滑透亮。灯火辉煌的新街,歌舞升平,吆喝声不断,俨然另一个世界……这样的黄昏,乡愁油然而起。何况,走在深深的古道上,见到的尽是灵秀的老砖楼,青瓦细梁和飞檐之下,挂满了红灯笼,这样古旧的屋舍,怎能不让人怀恋过去?屋子层层叠叠沿街而建,其中多有商铺售些日常生活用品,或是美食小吃,招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算来,这是一段距今千年的驿道,从青石板细微的纹路里,人们很容易就可以看见,千年的光阴和千年的乡愁,原来全在这古道里了。我想,驿道是忻州古城唯一流淌了千年的血脉,在这样的血脉里寻到了暗藏在心灵深处的旧痕,比如厚厚的城墙、幽幽的石巷、高耸的牌坊、寂寥的庙宇、尘封的祠阁宫院……

忻州老城“跨西岗而城,岗占城之半,是为九龙之塬”。古城是按照中华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无论从哪一座城门入城,都要沿道前行,在晚秋细雨的黄昏里,记不得自己到底是进了哪一扇城门,只听道两旁,低矮的楼阁之下,各类乡音悠悠传来,在不起眼处,邂逅了诱人的美食:忻州古城的陈醋系列、豆腐系列、猪脚系列、面和腌菜系列、糖以及酒系列,在千余年的传播中,已是名闻大江南北的美味。美食是最见乡愁的,在历经千年洗礼的古城,不管你来自东西南北,均可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乡愁味。

忻州与太原紧相毗邻,是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的可靠后方。曾经雕梁彩绘、黄榻玉帛,极尽豪华。只可惜,一切繁华落尽,这些豪宅阔院已与平常百姓的房屋融为一体,若不是门前的标牌所注,谁也不知这里曾经的显赫。在乡愁百结的古城,在巷道深处,让我特别惊异却又似乎理所当然的是,古城竟是一座民族宗教交融的老城。在唐朝就建有寺庙庵堂,至清道光年间的几百年里,香火盛极一时,至今仍有大量信徒,“五台山下的自由生活”的确有史可考。古城是一座包容的城,我相信各阶层的人们,一定能在这里寻到自己内心的渴求与乡愁。

走在晚秋细雨中的忻州古城,穿过古道上的青石牌坊,徘徊在密密匝匝的木楼之间,沐浴在三晋气息浓稠的夜色中,内心对光阴远去的无尽感慨不禁油然而起。我想,只要光阴在,古城就会在。不诬古人,不误今人与后人。城在,乡愁便不会绝灭。(文图:米广弘文化学者)

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gz/1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