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风貌。数不尽的生活美学和艺术沉淀铺就了苏州千年繁华。如今,面向区域发展和全球产业新格局,这座千年古城该如何挣脱桎梏,以城市更新为媒,完成复苏的新使命?

▲姑苏古城来源:视觉中国

苏州国际设计周“古城·云:城市更新主题对话”版块凝聚50余位顶级专家学者、建筑师、设计师以及城市更新项目操盘手的智慧,围绕“城市更新”的重大议题,发起5场主题对话,试图翻开城市更新的答案之书,激荡出城市更新的新思路。

长期主义是城市更新的价值体现

城市更新并非简单的拆除重建,而是要立足长远,通过长期价值为赋能城市,全方面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丁长峰认为城市更新要从“开放方式”向“经营模式”转变,要秉承长期主义的价值主张,思考如何为新时代的城市更新注入内容和灵魂。他从“有熊”品牌的方法论围绕5个方面展开:一是选址,二是融合与当代,三是功能的复合构建,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四是有温度的服务,五是交流的场所。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刘宇扬通过“百禧公园”项目,提出城市更新要注重长期主义、长远成效,要接地气,要注重开发剩余空间里新的潜力和能量,这些是现在以及未来的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向。

城市事件是城市更新的推动力

城市事件的先行引导对城市界面的优化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深圳坪山美术馆馆长、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刘晓都通过分析对比改革开放后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发展,尤其是深圳的城市发展,指出城市更新需要一些城市事件来推动,例如深圳双年展就有这样的一个优秀传统:它一次次都是在找一个城市的待开发区域,通过城市事件的方式把该区域推动建设起来。南头古城就是在这样的城市事件的推动下焕然一新。

《生活月刊》《乐活》顾问主编、文化力研究所所长令狐磊也谈到,文化也好、艺术也罢,都可以通过大事件的策划来诞生一种新的方式;文化现场的集聚会吸引更多样化的商业形态、商务场景,最终形成热度极高的文化片区。

关照到“人”是城市更新的本质

“以人为本”是城市更新与商业驱动的房地产开发在本质上的不同,只有始终关照人民需求的城市更新才会焕发最强大的生命力。

独立策展人、写作者崔灿灿围绕其在深圳和北京开展的项目提出:城市不是由物构成的,而是由人的情感、事物以及我们的思想构成;城市更新,更新的不应该只是建筑这个可见之物,更应该关照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的希望、他们的现实处境。

寒山美术馆馆长、策展人胡仁仁结合苏州颇具古代韵味的审美形式、注重小圈层的人情味交往等分享到:城市更新究其作用,就在于它能够激起人们的活力,据此,城市更新如何与城市更加融洽,建筑本身如何与自然环境、人物环境更融洽,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PlayableDesign创始人/总裁、乐高专业认证拼砌大师、一砖一瓦创始侯唯唯更是把目光放到了城市未来的建设者——儿童身上,要培养和启迪未来的建设者。她通过多种多样的乐高搭建项目,关照城市更新中“人”的感受。

优质内容是城市更新的强心针

城市是群众文化生活和情感记忆的载体,虽然大众时常囿于建筑或者形式上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gcgz/1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