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m.suqitech.com/news/show-209063.html
前一段,《史说河间》刊发了一篇关于《河间城墙是何时拆掉的?60多年前的古城往事》,没想到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其实,笔者也没有亲身经历那一段拆掉古城墙的往事,只是在发掘河间抗战史料时,发现了众多与古城墙有关的故事。这一段历史,虽然与城墙遗迹一样,已经消失在滚滚尘烟之中,但因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听起来,总是那么亲切!说起年因为抗战原因扒掉河间古城墙,河间姚福随女士留言说:”我有个表叔叫扒城,小时候我好奇的问娘:‘怎么八成叔又不是老八叫八成呢?’娘说:‘他是扒河间城墙的那一年生人,然后指着一块厚重的青砖说:这就是推着小车子扒来的城砖……’现在想想,这是多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呀,可以查询历史!”

下图,河间城内蒲萦台老照片。

你看看那篇文章末尾,众多网友的留言,一位网友说:“小时候八十年代,在城西现在的河间二实验小学位置还有很高的城墙,也不知道在哪年就被清除得一干二净了,好像是因为周边居民盖房填坑挖土都给挖走了!”这是真的,记得有位从小长大的朋友,他说起经常到二实验二侧的河沟一带玩耍,还经常从高高的土坡上捡出一些碎砖瓦块来!哎,那曾是屹立千年的古城墙遗迹呢!就在一千年以来的北宋熙宁年间,年,河北州郡连续发生地震,十二月的瀛州(也就是今天的河间城)地震尤其严重,民房坍塌,城墙尽毁,损失惨重。时任高阳关路安抚使兼瀛州知州的李肃之,征集兵丁,筹集余钱,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买来木材,历时四个月,修起了一座周长十五里的新城。在这座“高广坚壮”的城墙上,还建起间用于作战的楼屋。而城内毁坏的房屋,也全部修缮如常。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当时在朝中为官,听说此事,欣然作《瀛州修造记》,记载了河间城墙的第一次大规模修建。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有故事的!

我有个表叔叫扒城,小时候我好奇的问娘:怎么八成叔又不是老八叫八成呢?娘说:他是扒河间城墙的那年生人,然后指着一块厚重的青砖说:这就是推着小车子扒来的城砖……

现在想想是多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呀,可以查询历史。

有位网友在留言里说:“孙犁在《风云初记》里提到李佩钟组织军民拆城墙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他说的是蠡县城墙还是安平城墙或是河间城墙。”年,那是一个华北平原上为了抗战而拆城的年代,不得已而拆,记载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与英勇!笔者曾经在河间城南住过几年,那里,在现在的瀛海园南门,有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叫做南城墙路,南城墙路南侧有一片家属院叫做”四合居“,再往南有”南关“村,那一带曾经是南部进城的门户,直到现在仍是非常热闹的商业饮食网点!这条路,就是当年的河间府城南城墙!有一位笔名为”子牙河江湖“的文友这样描述当年的南城墙:”南城墙路已经存在了几百甚至近千年了,只是在年以前,这条路不是这样的,没有这么低,它是在离此十米高的城墙之上,它是城里城外的分界线,城墙上可以对过马车。站在城墙路上,可以远望城外的田野以及村庄,也可以看到城内紧临城墙的水泽与摇摆的芦苇荡,同时也可以俯瞰从城中心最高点向四外伸出的东、西以及南、北大街,河间城的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就分布在这四条大街的城墙口。当然,更可以看到城里分布于各大小街巷上的商铺、民房、石牌坊、石人石马以及曾经的河间府衙!“如果时光真的可以穿越,我们回到明清时代,站河间古城墙上,眺望城内,会看到什么呢?府城东南复建文昌阁,巍然壮观,四大城门中,东门为阜春门,南门为登瀛门,西门为瀛西门,北门称拱极门。城内,两条大街直通四个城门,交汇成“田”字形;东半城建有府署,府署以南为县署,城西南设有火药局,可知府城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城南有瀛台,城北有高阳台,两座高台巍然高耸,成为河间一景;分散其间的关帝庙、城隍庙、资胜寺等寺庙常年香火缭绕,宾客盈门。这样的格局一直维持到清末民初,巍巍古城墙成为河间古老历史的象征……

下图,河间北城墙内的高阳台老照片。

河间古城墙究竟有多高?明清时代,一尺约合现在的0.32米,一丈为十尺,当时的城墙高度约为十米。十米高墙之外,另有宽五丈、深两丈的护城河。且说当年水盛之时,护城河内,河水可灌溉农田,行船可以载车马,沿河通达四处,号称“烟浦云帆、九河通津”,好一派繁忙景象。后来,因为河流改道,水源枯竭,环城十三里的护城河虽一如旧制,但已是有河无水了。看着城墙印迹被岁月冲刷殆尽,正如清人李异那首诗:“层垒有堪国土颓,空留断戍阅年华;干戈此日销沈久,桃李春风尽是花。”持一片残砖断瓦,捧一丛绿叶红花,心头不禁浮现出那一个个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场景来,让人感怀无限辉煌的河间城墙故事。瀛客行

您的鼓励,我的感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dxgc/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