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征文岁月留痕老建筑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作者:徐明卉 济南是中国黄河下游的历史名城,因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济南历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济南自古就是繁华之地,工商业发达。行走在济南,既能看到小桥流水的风韵景致,又能感受到方言土语别样的温馨;既能品尝到风味独特的小吃美食,还能聆听到韵味悠长的传统曲艺…… 有学者说,一个地方最能够保持原始风貌和特色的不外乎三个方面:居住的房屋、流传的演唱作品和饮食文化。正因如此,济南保护老建筑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些各种各样的形状别具特色的各式老建筑,筑成了互相依偎的乡愁塑像,留住了许多旅人的脚步。济南人对古城老建筑的保护从来不含糊。前些年大搞商品房开发,有房地产大公司相中大明湖南面贡院墙根街那片地域,想花大价钱购置开发,被有关部门否决。这片区域有大片明清建筑,是济南古城的一个缩影。这里开发建设变成商品房,地方经济得到实惠,可济南古城的“根”就不存在了。在经济效益和传统文化面前,济南人选择了后者。不但要保留古城老建筑,更要保护好。在这片区域,最有名的是山东省图书馆旧址,至今保存完好令人称道。山东省图书馆迁到新址后,旧址改为国学分馆。这座图书馆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是最受济南人青睐的借阅、读书、学习的场所。山东省图书馆建于清末,位于大明湖南岸旧贡院。贡院是古代科举考试选拔士子的场所,是为国求贤的地方,图书馆建在这里恰如其分。建成后,山东巡抚题写“山东图书馆”馆名,自己则将其命名为“遐园”。“遐”字出自《诗经?小雅》,一个“遐”字,有闲适、优雅、恬静多种之解,切合图书馆的内涵,深得读者喜爱。年夏,山东图书馆改称山东省立图书馆,著名学者王献唐出任图书馆馆长。王献唐重新拟定工作计划,修订馆章,清点馆藏,修缮馆舍,申请经费,加强图书收藏,尤其重视齐鲁典籍文献收藏。使山东省立图书馆名声鹊起,馆藏规模仅次于北平图书馆。年12月,日本军队进攻济南,山东省立图书馆毁于战火。在济南沦陷前,王献唐把馆藏重要典籍文物装三十一箱转移曲阜。后来为避战火,又从中精选十箱,与同事屈万里、李义贵辗转将这批国宝护送到四川乐山,千辛万苦甚是感人。解放后,将这批典籍文物完好无损运回山东省图书馆,在业界堪称奇迹。中央电视台曾拍摄专题系列纪录片《炮火下的国宝》,记录他们保护国宝的不寻常历程,赞扬他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保护山东省图书馆,不仅仅是保护一座老建筑,更是尊重山东人诗书传家的传统,尊重文化传承精神。只要有建筑物矗立在那里,就会有人讲述它的故事,讲述围绕这座建筑物发生的事件,曾经产生了哪些英雄人物。比如电影《八百》,抗日勇士们的奋力抵抗是依托一座银行老仓库实现的。如果那座银行老仓库没有保护好,现代人到哪里去凭吊当年英雄,寄托哀思的一捧鲜花又在哪里安放?足见保护老建筑多么重要,足见一座老建筑抵得过多少空泛、苍白的说教,足见保护老建筑的深远意义。保护老建筑,济南没有让人失望。这些年多措并举,让老建筑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济南增光添彩。离山东省图书馆不远的王府池子,也是古城老建筑保护区,保存了大量明清民居。走在王府池子胡同里,沿路翠柳依依,流水潺潺,有流水从路边的人家院子里流出来。进到院子,看到老屋门前有一眼泉水,砌一个水池,一位大娘在泉水边洗菜……恍惚隔世,好像回到多年以前,让人心生无限感慨。如果没有老建筑,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该是多么令人遗憾啊!从王府池子往南,就是鼎鼎有名的芙蓉街了。巷子很窄,两边全是老建筑,保存完好。有老书局、老饭庄、老药铺、老绸缎庄、老茶叶庄……那些有名的老字号,在这里都能找到它们曾经的影子,瑞蚨祥、宏仁堂、燕喜堂……这里是老济南的缩影,虽然建筑年代久远,但保护得很好。表面看是保护老建筑,内在涵义是保护传统文化。这种保护传统文化的做法给济南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每年从全国各地到济南旅游的人与日俱增,他们从济南的老建筑看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看到了传统精神,看到了没有褪去的岁月……济南有许多老建筑非常有特色,保护老建筑不但在城市受到重视,在乡村也一样,朱家峪就是其中代表。电视剧《闯关东》热播,让这个昔日不起眼的小山村成了旅游打卡地。很多人没来之前还心里打鼓:不少拍电视剧的地方都是人造景观多,包括一些建筑也是“造假”造出来的,生怕朱家裕也是如此。到了这里,才知道这里货真价实原汁原味。细雨绵绵,撑一把伞走在朱家峪的石板路上,手伸出雨伞外,雨丝滴落手心,凉滋滋的惬意极了。这里居民朱姓居多,清朝时,许多人从这里出发闯关东,把一生交给了关外那片黑土地,为开发东北做出贡献。走到朱家祠堂,古老的门宅默默述说以往的辉煌。朱姓家族在这里议事,做出重大决策。走进祠堂仿佛看见当年村民聚会的情景,热闹喧哗各抒己见。村风淳厚,民风质朴。感谢朱家峪保存了原汁原味的老建筑,让当代人能切身体会当年的风情。还有保存完好的乡村小学,走近校门,仿佛听到当年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下课铃声响了——应该是校工手里摇着铜铃铛——伴随着孩子们的笑声在校园里回荡。因为小学校至今保护完好,不止人们到此怀旧,还有建筑学者来研究早年乡村学校的布局,教育家从墙壁上的校训追寻乡村小学如何传承儒学之道……明清老建筑的那些灰墙青瓦,那些老屋伸出的长长屋檐,那些推拉式老窗户,都显示一种地域特色,是历史的痕迹,仿佛在静静诉说,令人无限怀想……一座老建筑就是一个活化石,提供了太多的时代讯息。虽然旧时代走进了历史,但留下的老建筑却成为不会磨灭的符号,被称为凝固的诗章。加强老建筑保护,利在当代,功延千秋。在济南,无论是荡船涟漪泛泛护城河,看河边矗立的解放阁;还是穿梭宽厚里小巷,品味高高低低的居民老建筑;无论是漫步芙蓉街,走进老餐馆品尝老济南的味道;还是步行大观园,坐在老茶馆品茗听传统曲艺……深切感受到这里老建筑弥漫的浓浓乡愁,留住旅人的脚步,更留下旅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济南的老建筑像坛老酒,岁月的痕迹日久弥香。掬一捧痛饮,醉人的味道挥之不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dxgc/8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肇庆骑楼修缮改造背后千年古城的传承与发展
- 下一篇文章: 在新疆与千年古城相遇之六米兰古城古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