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探寻历史足迹;延续文脉,重现年文物风采。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这样评价:“与历史上的北京城息息相关者,首推白浮泉。”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久负盛名的白浮泉背后有什么故事?曾盛极一时的都龙王庙又为何暗淡?跟着小编一起来探访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背后的故事吧!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是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水源,是千年运河的水源承载地。其中白浮泉是白浮瓮山河引水工程的源头,是研究北京水利事业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探寻历史足迹水是城市的血液,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上的昌平是一座水脉久、水资丰、水源众的京华古城,众多水源中,位于如今昌平区龙山之麓的白浮泉,在中国运河史上久负盛名,千百年来不仅折射着昌平城市的文明,也见证了北京漕运的变迁。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以白浮泉历史文化遗产为基调,串联长流惠泽、龙泉漱玉、山水清音等景观节点,与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形成山水相映的空间布局,打造白浮瓮山河文化景观带。重现年文物风采白浮泉遗址年前白浮泉的发现解决了都城水运问题,繁荣了大都经济。明代过后,白浮泉不再作为北京城的水源,却仍然是昌平的一处重要水源和祈雨之地,这里承载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山脚雕刻精美的九个吐水龙头和周遭石木成为不朽的历史见证。▲白浮泉遗址如今的白浮泉遗址已经焕然一新。▲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牌楼▲大运河全图浮雕墙泉水记忆永流传郭守敬为解决大都的漕运,引昌平龙山白浮泉水滋润京师大地,南来的漕船一路向北直航进京,实现了南粮北调,白浮泉引水工程完成后,后来又在龙山之巅兴建了都龙王庙,明朝又在引水处修建了九龙池,燕平八景之一的“龙泉漱玉”就在这里。九龙池池壁用花岗岩打造而成,九个石雕龙首嵌入池壁,有泉水从九个龙口中涌出,因水流出处有九个龙头取名九龙池,又有“九龙戏水”、“九龙喷玉”之称。都管天下龙王之庙都龙王庙引白浮泉水济漕工程完成后,在龙山之巅兴建起了一座庙宇,名为都龙王庙。▲都龙王庙不同于别的龙王庙,都龙王庙是北京历史上唯一一座以“都”字冠名的龙王庙。年,九龙池和都龙王庙都被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百年壁画重焕光彩都龙王庙正殿内百年壁画重放光彩,精妙的彩绘栩栩如生,与优雅的建筑浑然一体。年,由专业团队对都龙王庙壁画进行了细致、全面的修复工作,如今已经修复完成。壁画绘制时间大约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壁画描绘了天气大旱,井水枯竭以及老百姓找水的故事,画面呈现有老人、小孩、青壮年等不同人物形象,有的跑、有的走有的坐、有的躺……人物表情生动鲜明,极具动感。▲修复前后对比大运河文化源远流长龙泉禅寺如今的龙泉禅寺建筑是80年代在原有寺庙旧址上,沿用原有布局和规制重建而成的。现在的龙泉禅寺被建设为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其中包含三个主展厅,通过互动屏幕等科技手段,充分讲述“运河源头”的故事。《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以河之源、都之源、城之源为文化轴,展现运河源头白浮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禅寺全景▲序厅▲第一展厅▲第二展厅▲第三展厅▲引水济漕体验厅▲山水清影汇名胜▲龙山书院▲源上源咖啡吧▲源上源书吧公园浏览路线推荐您可通过龙山南出入口游览运河源—龙泉禅寺(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读泉圃—都龙王庙—鹭影台—聆泉处—白浮泉遗址等景观节点,感受京杭大运河引水段最北端的水利科技、漕运文化、文学艺术、民俗文化、园林文化的游赏体验,展示“昌平记忆”,打造古今交融的“文化名片”。▲读泉圃▲山水清音广场▲聆泉处▲鹭影台以白浮泉为基础建造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已经找到新的功能定位,正融合文化、旅游等多种元素,逐渐形成一条多元的文化消费链。未来,昌平还将打造蓝色大运河源头、水岸长廊文化旅游线路,让更多人了解运河文化,了解白浮泉。白浮泉遗址公园也将尽快对公众开放,一起期待吧!图文来源:北京昌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dxgc/1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