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大后方栎阳城遗址秦国最大的兵器
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3月28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结果公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新兴、武屯街道的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早在年4月,栎阳城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个遗址五年两次进入终评的情况,甚为少见。三号建筑四号院瓦片堆积近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栎阳城遗址考古发掘的负责人刘瑞,他介绍,栎阳城遗址的发掘工作自年开始。在刘庆柱、李毓芳先生的带领下,考古人员开始对栎阳城遗址进行发掘。因为当时的地下水位较高,考古发掘工作只进行了2年就停止了,等到再次发掘已是年。栎阳城遗址大规模的发掘,要从年考古工作人员对三号古城北侧后宫区域的建筑和宫殿进行考古发掘算起。年至年,对三号、十一号建筑进行了完整发掘。刘瑞介绍道,在整个战国七雄的考古工作中,宫殿区的发掘数量都非常有限,“通过这一次的发掘工作,我们对这些建筑遗址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整个战国秦汉考古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建筑遗址尚未发掘将考古已有认知向前推进栎阳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采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大遗址发掘中总结采用的半复原式发掘,考古大棚的建立将室外考古转为室内考古,有效地保护遗址和建筑。同时,多学科合作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土壤分析,金属的分析等方式也运用在栎阳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中。目前,栎阳城遗址的发掘思路是“先简单后复杂”,也就是通过先发掘较为简单和等级较低的遗迹,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为后续最重要的建筑遗址的发掘积累经验。刘瑞透露,目前最重要的宫殿、位于遗址南侧的一号宫殿还未进行发掘,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或许会在两三年后进行发掘工作。栎阳城遗址研究成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此确定了一条南北轴线,这也是历史时期的都城建设中最早的一条轴线。之后的曹魏邺城、汉魏洛阳城、明清故宫等高等级建筑中,都带有这样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这种建制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的城市建设。“我们从现在往以前倒推,这种形式代表着中央集权,强调的是居住在宫殿最核心建筑中统治者的重要性以及中央行政行为的令行禁止。”刘瑞这样解读。从年开始,考古人员陆续在多个重要遗址中发现了大半圆瓦当这种建筑材料。“大半圆瓦当最早在秦始皇陵发现,后来在陕西的黄山宫、成山宫、辽宁的碣石宫、甘肃的回中宫等地都有发现。但是这种瓦当究竟出现在什么时候、怎么使用,一直没有定论。”此次在栎阳城遗址发现的大半圆瓦当,将持续了近70年时间的猜测,向前推进了一步。巨型瓦当残块栎阳城遗址埋藏在地下1.7米至2.2米深,因此相关的建筑材料保存的情况要远比西安地区的其它遗址要更加完整,各类遗物也更加丰富,其中就包括了大半圆瓦当。在栎阳三号古城的三号建筑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宫殿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角发现了这种大半圆瓦当。这不仅将中国古代建筑使用瓦当的时间向前推了一步,而且其与宫殿遗址相对位置的确定,为复原其使用位置提供了科学资料。带有植物纹、动物纹的瓦当不仅能够作为装饰材料,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瓦当作为一种高等级建筑材料,能够防止木质的椽子遭受雨水而腐烂。高等级的建筑材料在栎阳宫遗址还发现了很多,比方说用来搭建台阶的空心砖。类似的建筑材料的集中发现,把我们之前已有的很多认知都大大提前。”刘瑞说道。三号建筑四号院:61虎燕纹瓦当出土目前国内唯一厕类遗址曾作为“大后方”支援刘邦此前,因为“年前的冲水厕所”的热搜,栎阳城遗址得到了不少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dxgc/12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检察长访谈为古城筑牢法治城墙
- 下一篇文章: 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良渚古城遗址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