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绛县南城村南侧中条山的山坡上,有一处著名的古晋国遗址车厢城,车厢城声名远扬是因为在这里曾经发生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杀戮。年前,晋献公围杀群公子,进而巩固地位,让晋国称霸中原。至今,车厢城内还可以看到当年的痕迹。在中国文化宗法观念中,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只有本族的人才可以信赖,晋献公为何要诛杀嫡亲公族?图为车厢城旧址远眺。说起车厢城名字的来历,49岁的裴红卫村长介绍说:“据历史记载,车厢城是因为整个城的形状酷似古代的车厢而得名。从空中看,城池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50米,东西两面都有天然沟壑,沟壑中有水,把整个城夹在中间,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车厢城历经两千多年,现还有古城墙、烽火台、古牢狱等遗址存在。”图为从空中拍摄的车厢城遗址。据资料记载,车厢城修建完成后,晋献公派谋臣找机会把本族的公子们聚在城内,给他们准备了玉露琼浆、山珍海味。深夜来临,公子们在歌舞升平、杯盏交错中被埋伏的甲兵包围,手无寸铁的群公子们被关进了牢狱。“我小的时候经常在这里玩,那时候还能看到地里冒出来的一根根白骨。这个牢狱利用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关进来的人根本不可能出去。”裴村长介绍说,现在城墙下面还保存着当年犯人进入的洞口。图为晋献公围杀群公子遗址。晋献公认为嫡亲都有篡权的可能,所以为了稳固政权发起了这场杀戮。这起事件确实给晋献公带来几十年的安宁,晋献公放手大干,开启晋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扩张,为儿子晋文公称霸中原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古车厢城一度成为晋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但从长远来看,晋献公虽然平了内忧却埋下外患,但因为杀光了同族的公子们,导致后来外姓掌权三家分晋,晋彻底亡国。图为车厢城内的烽火台遗址。晋献公和晋文公在车厢城执政治国,让车厢城辉煌了84年之久,这也是晋国最鼎盛的时期。晋国从一个小国家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假道伐虢”、“唇亡齿寒”、“退避三舍”、“志在四方”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一时期。后因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晋景公将都城迁到了新田,也就是今天的侯马。虽然都城迁走了,但车厢城一直被当地居民所用,一孔孔窑洞,记录着老百姓当年的生活。图为土塬上保留的窑洞。“我们现在看到的沟,以前都有水,特别适合人居住。可见在当时,都城选址是相当讲究的。这些窑洞,多年来一直有人居住,几十年前,一些逃荒的人来到我们村,没有地方住,就住在这些窑洞里,前些年还有四五家人在这里生活,现在都已废弃了。”裴村长介绍说。图为荒废的窑洞被杂草树木掩盖,如果没有人引导很难找到。生活虽然简陋,但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无处不在。图为两孔窑洞口之间的“人”字形的凹槽,这是人们生火做饭时候的烟道。从图片上可以看出,两家的烟道从各自的窑洞口伸出,在中间重合,成为一个共享烟道。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每家窑洞的大门前都有一个深坑,一眼看不到底。裴村长说,这是车厢城内最为普遍的地道,古城建立的时候就有,可能是为了防范侵略和突袭。敌人来了,烽火台发出信息,居民就从窑洞进入地道。地道四通八达,从窑洞下去,可以从别处出来。门口的地道口,平时是用盖板遮掩着的。图为一户人家门口的地道口。“有一次下大雨,地道被水冲了,坍塌了很大一片,后来为了安全村里把它填补了。我感觉这地下是有很大空间的,至于有多大,谁也不知道。我们夏天的时候进去看过,跑来跑去的,到处都是通的。古人聪明地利用地理环境,把地下掏空了藏身藏粮食。”裴村长说,当地博物馆曾经想把这里的地道修复一下,但勘探之后感觉难度太大,就搁置了。图为窑洞内的地道。窑洞对面是五六米深的沟壑,前些年还有潺潺水流,现在已经枯竭断流,只剩下荒芜的黄土和门前千年的茶树。昔日的帝都,如今的废墟,晋献公用同胞的血安稳了自己的江山,挤进了春秋大国之列,在血雨腥风的征战岁月中,不知道晋献公是否有记起车厢城内旧冤魂的时刻?如今千年过去,车厢城下的南城村民,咀嚼着老故事,过着自己的新生活。图为在古城内放羊的村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dxgc/1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