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巧妙规划农文旅融合,打造食材供销系统
位于大理古城叶榆路的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是一个改造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其前身是位于大理古城核心区的一组废弃的办公设施,包括一个白族样式的木结构建筑、一个砖混结构的平房和一个约平方米的庭院。大理的生活方式品牌“柴米多”将其租赁下来后,希望可以改造为一个农场餐厅、农产品超市、手工艺展厅和每周举办一次的“柴米多市集以及开展其他社区活动的场所。 一 经营模式 在大理,“柴米多”是实践环境友善种植方式的生活农场,也是尝试建设大理美好社区的积极践行者。 柴米多农场餐厅是大理第一家实践“从农场到餐桌”理念的餐厅:生活市集包括农场超市、展厅、花店和举办社区活动的“柴米多大院”每个月的周末,在大理下鸡邑村附近的农场草坪上,都有一场盛大的聚会。这一天,那些森林里蘑菇似散居着的手工艺人、音乐家、美食家、运动达人纷纷显露真身。不论是大理古城的特色业主、还是移居大理的新居民,他们都带着自己得意的成果和作品,在这里扎堆摆摊儿。 二 空间分布 庭院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界面。 庭院北面的平房被加建为两层的餐厅,餐厅的屋顶做成了传统的白族样式。一个钢结构亭子从餐厅的南立面伸展出来,将餐厅内部的空间和庭院空间在使用上联系起来。亭子的平面是一个不规则四边形,亭子的立面用竹子包裹,起到强化形体和过滤光线的作用。 面向院子一侧的竹立面可以开启,在举办市集活动的时候可以加强内外空间的联系。竹子的立面向上延伸为露台栏板,栏板的轮廓在立面上也被切出一条斜线,让露台空间朝老木屋的青瓦坡屋顶倾斜过去。 大院儿的西侧是一个传统样式的木结构建筑。一层为一个面向庭院开放的空间。外侧设计得是一层竹格栅的推拉门。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内部空间的遮蔽程度。推拉门的外钢框遮挡了红色的木柱和大理石的柱础,以一个新的立面形式来呼应改造后内部全新的空间感,在彻底取消首层木结构开象的同时,烘托出大木屋二层出挑的外廊、瓦屋面的檐口和颇具年代感的木栏杆。 大院儿的南面是庭院的主入口。这里加盖了一个楔形平面的轻钢结构的雨篷来重新定义入口空间。一方面为一些售卖功能提供遮蔽,同时也增加了一个空间层次,改变了大木屋入口一目了然的印象。竹子在这里被用于吊顶,从视觉上跟大木屋首层推拉门和餐厅伸向庭院的立面联系起来,彼此呼应组成一个新的整体。 大院儿的西面是种植三角梅的花坛。这一面的处理比较简单,只是把花坛加宽做成一个榻,室外就餐和市集活动的时候可用作长凳,市集人流熙熙搜攘的时候,这里也是小朋友们相聚的场所。 三 结语 农参榜样营销设计部认为,各农场的成功案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物质美与精神美的和谐统一是各农场发展的核心要义,因此在建立农场的具体规划设计前,不但需要明确各功能区域的功能性,还要着重考虑到实践与体验是否能达到日常审美经验的提升,它不仅要求具备商业化价值,合乎商业逻辑;还要具备艺术化的颜值,感官体验。空间主题是什么,该用什么元素来表达?项目背后的文化基因是什么?用什么样得材料装饰语言来修饰,品牌以何种形式来呈现,以及空间规划如何配合打造营销动作,迎合强化消费心理等,设计无小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dxgc/11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站换新颜,旅客方便情怀依旧人民资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