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孙静

“我们文县过年风俗和即墨不太一样,我们那边过年要吃面条,过年前每家每户都会包核桃馅或红糖馅的包子,寓意着新的一年里生活甜甜美美。今年留在即墨过年,我们大年夜也要吃面条。”路途余公里,这是即墨到文县的距离,自青岛倡议“留青过年”以来,面对返乡过年还是就地过年,来自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中寨镇三村的朱小慧、高聆和高诗词积极响应号召,决定今年春节就留在即墨过年。“让孩子和父母留在文县,我们留在青岛,到时候通过手机屏幕一起过年吧,这样既保障了自己的健康,还为疫情防控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

父母孩子留在老家

通过手机一起过年

1月26日,记者走进即墨古城西门里大街“印象文县”东西协作示范店(文县文化旅游产品营销中心),带有独特民族印花装饰的“陇上江南”牌匾清新靓丽、惹人注目,门口立着一座白马藏族人物雕塑,展示着陇上江南特有的魅力。

推开门,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映入眼帘,纹党参、虫草、当归、黄芪、花椒、土蜂蜜、土猪腊肉……带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让人目不暇接;咂杆酒煮热后的香气和浓郁的花椒味交织在一起浓香四溢,让人仿佛产生一种“身在陇南”的美好错觉。

朱小慧穿着一件带毛领的黑色长款羽绒服,与高诗词正坐在一张圆桌前吃着早饭,只见姐妹俩手中各拿着一个热乎乎的红薯,一边剥皮一边交谈着,旁边放着两袋还未打开包装的纯牛奶和几个包子。

提起“留青过年”的话题,朱小慧告诉记者,本来他们打算回文县过年,或者是把父母和孩子都接过来过年,自从青岛发出“留青过年”倡议,他们就计划不回老家、不返乡了:“让孩子和父母留在文县,我们留在青岛,到时候通过手机屏幕一起过年吧,这样既保障了自己的健康,还为疫情防控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

朱小慧(左)、高诗词与远在甘肃的家人视频聊天

“这样过年,也算是史无前例,还是比较有意义的。”朱小慧说道。

年夜饭还原家乡味

“过年也要吃面条”

年9月,24岁的朱小慧和丈夫高聆从甘肃文县来到即墨古城,那时她已经是两岁孩子的妈妈。

“孩子现在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过年不回去的话肯定会想孩子,不过我们经常视频聊天,随时都能看到女儿。”朱小慧说,平日里公公婆婆会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dxgc/10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