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古城会关羽的义气江湖
微信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0927/115874.html 关羽一行二十多人,车马迤逦,匆忙往北。自离开许都,他饥餐渴饮,虽有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但两位嫂夫人的车仗却无法疾行,他心急若焚却又奈何不得。时值酷夏,烈日炎炎,关羽心中焦躁,远远望见前方有一片松树林,他便命人将车马停驻其中避暑歇息。问樵夫前方何处,樵夫说前面就是古城,有一位名叫张飞的黑脸将军在此驻扎。关羽顿时欣喜不已,徐州一战,桃园三兄弟失散,他屈身曹营,探听得大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于是挂印封金,护送二位嫂夫人前往河北地界,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正人困马乏之际,却不料三弟张飞就在此间。关羽立刻振作精神,直奔古城而去。 “出五关斩六将”这一段故事,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中,被罗贯中描述得满纸鲜血梅花,成就了关羽的千古忠义。到了接下来的“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这一章,依然刀头滴血,义气饱满。 “古城会”是秦腔的传统剧目。关羽红脸绿袍,手持马鞭疾行登场,白底皂靴如登云驾雾,绿袍在身后飘起,绕场一周,猛然停步,抬脸睁眼,灯光下,面如红漆发亮,目如闪电流光,凛然生威。这时候往往能赢得满堂喝彩,在乡下,人们相信关公关二爷是能驱魔镇邪的,于是有人就在这一亮相的瞬间,双手往台上递上红包,祈福祷告。台上的关公并不理会,收鞭运气,启唇发声: 匹马单刀保皇嫂。思想大哥翼德张。 绿袍扣定黄金铠,五绺胡须搭胸膛。 胭脂马不住朝前闯,青龙偃月增寒光。 秦腔是发源于陕西的地方戏曲,在西北尤其是陕甘地区深入民间,是古来风俗教化的生动样板。我觉得秦腔的词曲及表演,最能够体现西北人的性格特点,粗直憨猛,不拘小节。比如上面这一段唱词中,这时候的刘备尚未称帝,她的夫人还不能被称作“皇嫂”;“思念大哥翼德张”实际上说的是两个人,大哥刘备和三弟张翼德;“胭脂马”应为“赤兔马”。相比京剧,秦腔的唱词就显得不那么讲究,气势粗犷却质地粗糙。对比一下京剧《古城会》,这一段的唱词是这样的: 挂印封金辞汉相,灞陵挑袍马蹄忙。 千里单骑寻兄长,一路风霜离许昌。 过五关斩了六员将,黄河战惇别郭常。 晓行夜宿阳关上,饥餐渴饮路途忙。 京剧里的唱词虽然比秦腔多了两句,却比较准确地交代了这一情节的来龙去脉。但这只是这一折戏的前奏,重点在于关张二人见面,关羽满怀欣喜以为是兄弟劫后重逢,张飞却以为关羽变节要来谋赚他的古城。戏台上关羽绿袍金铠,面若重枣,张飞黑袍银甲,脸若黑炭,形象对比十分鲜明。两人甫一登场,鼓声骤起,步点如飞。一个挺长枪,一个持大刀,背上箭旗翻飞,十分热闹。幼年时看戏什么都不懂,只有此时才能打起精神。且看关张二人刀枪相交: 张飞:看枪! 关羽:三弟,出得城来,一言不搭,持枪就刺,却是为何? 张飞:红脸的呀红脸的,是你降顺曹操,有何面目来见我老张,休走看枪! 关羽:怎见得为兄降曹? 张飞:嘿嘿,是你归顺曹操,谁人不知,那个不晓。那曹操待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何等样的快活,那时候你就将桃园结义忘记了。休走看枪! 此时关羽一路腥风血雨人困马乏,本来是打探着兄弟的消息而来,却不料刚一见面,就被张飞提抢猛刺,气得哇哇大叫,手颤须抖。此时最见戏台上的武生功夫,把颌下的长须左摇右摆,双脚频挪,砰砰有声,一腔忠义热血就要喷薄而出。 每当我看到这里,总在心里不由地替张飞着急,关公一片赤诚之心,你怎么就是不相信呢?但一想立刻就释然,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是主流,但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平行相悖的文化理念,比如“良禽择木而栖”的背叛理论,比如“埋儿奉母”的悖理人伦,比如“斧光烛影”的兄弟喋血。这些与官方主流文化完全相悖的社会人伦概念,同样堂而皇之地存在于文史籍册之中。一部《三国演义》,明里讲的是忠孝仁义,暗里充满了阴险狡诈的厚黑学。就连仁义备至的刘皇叔,一路走来也不知道与多少明主老友虚与委蛇,眉来眼去。张飞虽然有勇无谋,但也是枪尖刀刃上摸爬滚打的人,哪里能轻易相信。 在关羽看来,“降汉不降曹”是忠,“千里走单骑”是义。但在张飞看来,降汉即是降曹,已经背叛当年的桃园之誓。两人之所以刀枪相见,是因为都觉得自己拥有“忠义”的道德旗帜。两种旗帜无法妥协,到了最后,只能武力相见。 戏台上关张兄弟你来我往,刀枪舞动,非得做足了表演的功夫。秦腔剧里关羽打张飞下马,举刀作势要落,那张飞连忙喊道:“慢来慢来!你往尘世上看,哪有当哥哥的杀兄弟的道理!”张飞的这一声喊,恰是秦腔逗乐作怪的一贯程式,为保全性命瞬间由刚猛转为告饶,气氛一下子由紧张转为欢笑。而京剧里并无这一出,关羽气得浑身发抖,但也忍耐了下来,只说“你我弟兄撕杀起来,岂不被人耻笑!望三弟将二嫂接进城去,待为兄下马自刎一死,以表真心!”相较之下,这一句更加符合关羽的性格。 关公在之后的历代王朝屡受加封,有所谓“汉封侯,明封王,清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之称。在历史人物中的地位可谓人神兼备,至高无上。富贵之家供奉关羽以为财神,江湖黑道供奉关羽保佑出入,在中国社会从上而下的各个阶层,关羽以及他所代表的“忠义”文化,成为汉民族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心理符号。 忠者为臣之道,义者兄弟之情。在《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张飞酒后使性,被吕布夺了徐州,连同大哥刘备的家眷都丢了。张飞逃奔,与刘备会合,羞愧万分,要拔剑自刎。刘备这时显出了江湖大哥的风范,上前一把抱住张飞,夺剑掷地,说:“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个典故流传至今,成为江湖兄弟的座右铭。 不知道刘备说的这个“古人”是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有两个能打仗的兄弟,显然比一个如花家眷更加符合生存规则。更何况当初桃园三结义的时候,三人除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景,还有“背义忘恩,天人共戮”的毒誓。而这个毒誓,恰好就是主流伦理悖反的一个印证。否则,在古城会里,何以能兄弟刀枪相见呢? 而在戏台上,关羽张飞二人为了“兄弟”二字背后的一个“义”字,正展开激烈厮杀。他们都认为对方背叛了这个江湖规则,一个愤懑满胸,一个委屈难忍。恰此时,那个前来为外甥报仇的蔡阳追赶上来,成了关张兄弟泯然最终的“投名状”。 张飞亲自擂鼓,一通鼓未尽,关公手起刀落,蔡阳已人头落地。 至此,江湖露出了并不温情的一面。 《三国演义》中,对于关张二人的相见只有短短一句:“张飞方才大哭,参拜云长。”而在秦腔剧中,张飞同时被赋予了喜剧形象。他的刚猛憨直成了逗乐的笑点之一。 张飞知错,来见关羽,乖乖地跪在门外: 关羽:何人? 张飞:三弟……翼德张…… 关羽:张将军! 张飞:张飞!张飞! 关羽:张三爷? 张飞:不敢,小三儿,小三! …… 关羽:呸!幸喜为兄将蔡阳斩首,要是蔡阳将兄斩首,兄哪里来得弟?弟哪里来得兄?兄弟啊!为兄将话说明,这桃园之中没有我关某之分……咳!回转解良也就是了! 尽管渡尽劫波,但胸中的恶气还是要出的。几句挖苦的语言,表明关羽在此戏中仍然是有血有肉的凡胎肉身。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古城相会的时候,刘备还在汝南避难。关张二人尚需几次周折,才能与刘备相会。而在秦腔剧里,此时刘备和张飞已经相会古城,只待关羽护送二位嫂夫人前来,上演一出古城大战的忠义教化。这种直抵大团圆结局的改编,也是秦腔的特色之一。 由此可见,在西北,江湖的规则也是简单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dxgc/10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姑苏晨读现代诗昆虫记普通话苏州话
- 下一篇文章: 买卖丽泽景园项目总建设用地10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