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应让拥有5000年文明密码的地下古
本文系“东海木大夫”原创文章,东陇海经济带畅想之六《梁王城:一座拥有年文明密码的地下古城》。江苏城市论坛独家授权发布。 梁王城(又称良城、良王城)位于艾山之阳,现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西京杭大运河边,徐偃王墓距此不远。其遗址于年被发现,发掘面积达多万平方米,是江苏省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春秋战国古城,年、年两次被列入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专家考证梁王城遗址是古徐国最鼎盛时期的国都! (梁王城陆上遗址,摄于年9月23日) 《左传》中有关梁王城的记载有两处。一处是《左传·昭公十三年》:“晋将以诸侯来讨。叔向曰:诸侯不可以不示威。乃并征会,告于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水道不可,吴子辞,乃还。”晋侯在良城约会吴王,说的是公元前年,晋侯联络吴王馀昧等诸侯在良城结盟,计议讨伐邾国之事。另一处是《左传·哀公十五年》:“夏,楚子西、子期伐吴,乃桐汭。陈侯使公孙贞子吊焉,及良而卒,将以尸入……”说的是公元前年楚王派西、子期伐吴,陈闵公遣公孙贞前去调解之事。然而,因为南水北调拓宽工程,遗址一半沉入河底,一半回填成一马平川的农田,本应建成江苏省最大遗址公园的梁王城,现抛荒于大运河畔,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说起梁王城,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邳州的历史吧。 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夏商时奚仲开邑建邳国,西周时属徐国,徐偃王在此置国都,春秋战国时置下邳邑,秦汉、三国、两晋时置下邳县、下邳国、下邳郡,南北朝时置东徐州,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年)改东徐州始置邳州,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时置下邳县、下邳郡、淮阳军、邳州。中华民国元年(公元年)废邳州改置邳县,年国务院批准撤邳县设立邳州市,目前邳州已发展成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 (邳州市交通位置图) 梁王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进一步印证了邳州的历史!发掘结果证明,梁王城遗址有着深厚的文化堆积,共发现各个时期的遗迹处,其中包括灰坑座、灰沟29条、墓葬座、兽坑12座、房址27座、水井14座、道路4条、灶坑4处、窑址4处及大型夯土台基1处,发掘出土各类质地文物包括陶器、瓷器、石器、青铜器、铁器、玉器、骨器及蚌牙器类等余件,人体骨骸标本余件。本地曾有“金銮殿”地名,出土的19枚宫廷器乐——青铜编钟均镌刻“徐王子孙永保之用”铭文。据此,专家认定梁王城(含九女墩、鹅鸭城等遗址)是古徐国的都城。 (梁王城出土文物) 在遗址西部的“金銮殿”台地之上,梁王城遗址文化层堆积在3米以上,最深处达5米。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西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金銮殿”高台地表基本平整,按照土质土色及包含物的不同,地层堆积共可分为11层。分述如下: 第1层:耕土层,黄褐色土,厚18~35厘米。 第2层:灰褐色土,土质略硬,均匀分布于探方内,层面距地表18~35厘米,层厚15~25厘米,出土有青花瓷片、青瓷片、瓦片,另外出土有零星的铁器。文化层属明清时期。 第3层:黄灰色土,土质疏松,该层在探方内分布不均,由东向西渐薄至消失。层厚0~30厘米,出土有白瓷片,上饰酱色釉花纹图案,另有灰陶罐残片、瓦片等。文化层属宋元时期。 第4层:淡灰色土,含黄沙颗粒,土质较疏松,由东向西略呈斜坡状堆积,层厚33~54厘米,出土遗物包括有青瓷片,可辨器型有青瓷碗、青瓷盘、青瓷豆等,另出土有较多的灰陶片,可辨器型有四系罐、缸等,纹饰以绳纹为主。文化层属北朝至隋时期。 第5层:灰褐色土,土质略硬,该层堆积较厚,在探方内均匀分布,层厚38~65厘米,出土遗物中包括有青瓷片、灰陶罐等,另外有较多的素面板瓦、筒瓦等。文化层属北朝至隋时期。 第6层:灰绿色土,土质略疏松,水平分布,层厚13~32厘米,出土遗物中包含有大量的绳纹板瓦、筒瓦残片及一些云纹瓦当残片,另外出土有印纹硬陶片,灰陶片,可辨器型多直柄折腹豆、罐、盆等。文化层属春秋战国时期。 第7层:深灰褐色土,土质较硬,夹杂有碳屑等,层厚55~72厘米,出土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可辨器型鬲、盆、豆、罐、钵等。纹饰以绳纹为主,素面次之,有少量的弦纹。文化层属西周时期。 第8层:灰褐色土,土质坚硬,夹杂有碳屑、红烧土颗粒,层厚45~52厘米,出土陶片多为夹砂灰褐陶片,可辨器型中鬲的数量最多,另有罐、簋、豆等;纹饰以绳纹为主,有少量的弦纹、方格纹等。文化层属西周时期。 第9层:黄褐色土,土质略疏松,夹杂少量的红烧土颗粒,层厚22~30厘米,出土陶片多为夹砂陶,其中黑陶略多,其次为红褐陶,有少量的泥质陶。纹饰以细绳纹为主,素面磨光者次之,还包括有篮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型有鼎、罐、豆、杯、壶、器盖等,其中鼎足多为凿形。文化层属龙山文化早期。 第10层:黄褐色土,夹杂大量红烧土颗粒,土质略硬,层厚32~38厘米,出土陶片中以夹砂灰褐陶为主,夹砂红褐陶的数量明显增多,另有一定数量的泥质红陶,纹饰以篮纹为多,另有刻划纹、弦纹、附加堆纹等。文化层属大汶口文化晚期。 第11层:黄褐色土,次生土,有少量的红烧土颗粒。层厚20~26厘米。 (梁王城发掘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起梁王城,就不得不说徐偃王。据张知寒《略谈古代徐州》记载:“徐偃王复国于邳,国都建在下邳理所当然。”所以可以认定徐偃王建都于邳州。据《述异记》记载:“昔徐君宫人生一大卵,弃于野。徐有犬,名后苍,衔归。温之卵开。内有一儿,有筋而无骨。后为徐君,号曰偃王,为政而行仁义。”《后汉书·东夷传》称:徐国“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到周穆王时,由于徐偃王好行仁义,国力强盛,来归者日增,势力范围不断扩展,成为统辖淮、泗流域的东方盟主。西周大肆对外侵犯,消耗大量财富,诸侯国对宗主国的统治和沉重负担极为不满,纣王子武庚利用管、蔡二监对周公的忌妒,派人联系徐偃王共同起兵反周。徐与商一直有姻亲关系,徐国公主嫁与商王室,商公主嫁于徐王庭,徐偃王遂率东方17国讨伐西周。强盛的徐国让周穆王心中忌惮,公元前年,以徐偃王“僭越”称王、“逾制”建城等为由,周穆王乘八骏之马,使造父御之,命楚军进攻徐国,楚候接到周天子命令后,有大臣说:“徐之东三十六国,皆服于徐,不伐之,楚总有一天,亦朝于徐也。”楚国出兵的消息传到徐国。偃王叹息说:“圣人不可杀人已呈已欲……”,徐偃王主张仁义不肯战,《水经注》载:“徐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百姓随者万余家。”徐偃王弃国而去,数万百姓自愿追随。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百姓随君王而行的大撤退。徐偃王所到的武原山,因此改名为徐山(今邳州西北徐山)。因徐偃王在当地很得民心,周穆王不得不封其子宗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从宗开始,徐国又相传了十一世至章禹,周敬王八年(前年),徐国被吴王阖庐所灭。古徐国经过了夏、商、周三代,历时千余年,徐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徐文化,形成了淳朴的徐国民风。 徐偃王因仁义失国,未免过于迂腐,然而其“仁义”之名却因孔子而流传,比徐偃王出生晚年的孔子,受其“仁义”理念影响,创立了儒家学说重要核心——“仁义”。孔子评价徐偃王“躬行仁义,远近悦服”,《荀子·非相篇》甚至将徐偃王与尧、舜、禹、汤、伊尹、傅说、周公等并称。如今,我们大力倡导国学,“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五常”思想的重要内容,正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学习,而梁王城作为首创“仁义”理念的徐偃王故都正逢大有作为之时,所以,呼吁邳州市应尽快启动梁王城遗址公园建设,让拥有年文明密码的地下古城早日重见天日! 江苏城市论坛白癜风早期能根治吗白癜风有治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ahgc/35.html
- 上一篇文章: 濮阳戚城地下又发现一座古城快来看看什么
- 下一篇文章: 阜阳北关地下发现古城墙砖基,呼吁立即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