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建水古城,真的令人称奇
建水古城位于昆明之南公里,古称步头,亦名巴甸。汉时属益州郡母掇县地,西晋属宁州兴古郡,唐为南宁州都督府东爨乌蛮地。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路治在通海),并在建水置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统辖临安、广西(今泸西县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民国元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次年复称建水县。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年)扩建为砖城。城周六里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雄伟壮观。清顺治初年,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座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 新房没有老房帅 建水古城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寺庙鳞次栉比,庭院殿堂金碧辉煌,令新房“自叹不如”。 张家花园坐落在建水城西13公里的团山村,建于清代末年,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系张氏私人住宅。房屋平面布局基本为建水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的平面形式,纵向横向并列联排组合成两组三进院和花园祠堂,是一组规模较大、建筑质量较好、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群。 这些历尽沧桑,古迹斑驳的瑰宝、闪烁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灿烂光辉。 三步走过五条街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建水城内外留下了许多充满深厚文化意韵的建筑物,古代寺庙、祠庵和楼台亭阁达50余处。有建于元代的文庙,清代的双龙桥,还有燃灯寺、东林寺、玉皇阁等文物古迹。 建水古城街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受到时代的局限,城东永善街处三步便迈过五条街,用现代的眼光审视真的令人称奇。 村中有城城中有寨 建水团山历史文化名村,百年前初建时,筑有高墙将寨子团团围住,形成长达数里的屏障,并砌有城堡式寨门多座连接“城墙”,如今仍有数座寨门。寨中大户人家张家花园的主人,则在寨墙之内,再筑高墙和碉楼式寨门,再加一道防线,形成了“寨中有城城中寨”的格局。 目前,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有品味、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建水城内外留下了许多充满深厚文化意韵的建筑物,古代寺庙、祠庵和楼台亭阁达50余处。 半亩池塘建水人叫海 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因为当时每逢夏秋之季,坝子里溪水涨溢如海,汉语译为建水。久负胜名的双龙桥是一座双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坐落在建水城西5公里泸水与塌村河会合处,因两河犹如双龙蜿蜓盘曲而得名。所谓“双龙”,即是以塌冲河、泸江河两条河,有一桥镇锁“双龙”之意。 全国的文庙都有泮池,唯独建水文庙称泮池为“学海”,喻“学海无涯”。 朝阳楼东门比天安门还早盖 朝阳楼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六百余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 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筑惠历城,城系土城。明洪武二十年,明军平定云南后设临安卫,筑临安卫城,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拓地改建为砖城。城有四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 明末,西南北三楼毁于战火,仅存东城楼。据史料记载,现存的建水东门(即迎晖门、朝阳楼)比北京紫禁城的天安门早建二十八年。 朱家花园一家人住 建水朱家花园位于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 被誉为“滇南大观园”的建水朱家花园,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计有房屋间、大小天井42个,尤如迷宫,但仅供朱氏一家居住。当年的帐房和物资供应铺面,是朱家经营进出口贸易,买卖大锡、洋纱布匹、食盐、烟土的"朱恒泰"总商号。 人人都把孔子拜 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又建建水州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行院,境内人才辈出,明代有文进士30人,武进士23人,文举人人,武举人29人。清代有文进士33人,武进士15人,文举人人,武举人人。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亦不多见,加上建水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致,故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 建水古城是“诗书郡,礼乐邦”,尊孔拜孔蔚然成风。每年春节,古城男女老少都要去朝拜孔子,乐舞升天。 柱子出头不会坏 常言道:出头的柱子先烂。但建水文庙棂星门有四棵柱子不是藏于屋顶下而是穿脊而出,称其为通天柱。除柱顶有青花瓷罩外,约有一米裸露于风雨之中,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而不朽,实为罕见。 宴席摆到街子上叫长街宴 普雄、坡头等地的哈尼族过阿玛熬节时,依街摆宴席,各家自上酒菜,全村男女老少围席而坐,状如长龙,誉称“哈尼长街宴”。 蜘蛛、蚊子也敬先师 建于元代的文庙,清代的双龙桥,还有燃灯寺、东林寺、玉皇阁等文物古迹。这些历尽沧桑,古迹斑驳的瑰宝、闪烁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灿烂光辉。建水文庙先师殿内有“弼蚊珠”“弼尘珠”,令蜘蛛、蚊子敬而远之、远而避之不敢到先师殿孔子牌位前惊扰,故先师殿内无蛛网蚊子,一片圣洁之地。 榕树抱着柏树共成长 建水文庙西明伦堂前有榕柏共生一古树,柏树亭亭玉立于中,榕树(又名万年青)怀抱柏树于外,相依相生,生死至爱,流传着优美的爱情故事,令世人感动万分,又谓之“万将军抱白小姐”。 民歌小调当作下酒菜 建水民歌小调丰富多彩,为人民群众所喜好,无论是在官宴华席还是在山野村头,无论是名人雅士还是山野村夫张口便来,情到深处、酒到酣时婉转动人。以民歌小调助兴下酒更是建水人的一种喜好,不但酒香意长,更是余音绕梁。“调子一声响,大家酒喝干”。饮酒作乐时常唱《四门调》《螃蟹调》《鲜花拳》《花子拳》等。 建水人说话象唱歌一样 建水方言颇具音乐特点,其中的儿化音和抑扬顿挫的韵味,被外地人称为说话像唱歌,更有甚者说宁听建水人说话,不听建水人唱歌。 草芽当做象牙卖 草芽属水生草本植物,长盈尺余,色若白雪,状如象牙,趣称“象牙菜”。此菜可炒可氽可凉拌生食,甜嫩可口,为建水特产。 燕子窝窝皇帝爱 在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建水燕子洞特产与人参齐名的名贵滋补品燕窝,当年清朝皇帝和慈禧太后特仰慕其滋阴补阳、延年益寿之神奇功效。 燕子洞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景观著称于世。洞外古树名木于绝壁陡崖之间,3万多平方米的自然林地,枝繁叶茂,有数十种鸟栖息。洞内外岩壁上巢居着数十万只白腰雨燕,燕子洞因此得名。每年春夏期间,群燕飞来,如万箭齐发,数十万燕子出没其间,呢喃之声不绝于耳,燕声和着水声,在洞内共鸣,汇成一曲声震山谷的溶洞交响乐。燕于洞成盛产燕窝,是滋补美容养颜之珍品。每年立秋时节,当地农民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米长的洞顶,在钟乳丛中采集燕窝,惊险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古洞抱奇观不仅春风燕子,何人开胜境遗此流水悬岩”。 烧豆腐用玉米数着卖 建水烧豆腐为云南名吃,吃烧豆腐时,摊主用一粒粒玉米为吃客记数,十分有趣,是“结绳记数”的“再版”。 朱家花园的井水自然漫到井外 建水朱家花园内,有一口井,常年水位高出地面,自然溢出。朱家当年生意兴隆,称此井为“发财水”,常年用此水洗手。 汽锅通洞炖鸡卖 建水紫陶驰名中外,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紫陶是用碗窑村红、黄、青、紫、白五种不同颜色的泥土,泡水滤浆后成紫红色的陶泥,用以制成器皿坯胎烧制而成。与其它陶器不同的是,建水紫陶采用无釉磨光,陶器烧成后用鹅卵石精工细磨抛光,使之质地细腻,光亮如镜,轻轻敲击有金属之声。有“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之说。 汽锅,造型独特,圆形有盖,锅中间有一锥形管状体自下而上、上下贯通,用之炖鸡,蒸汽向上随中间空心锥形管进入土锅内,高热将鸡薰熟,肉香汤甜,为云南名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ahgc/1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必看最全邵阳现代公共文化一览我为邵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